第15章 第十五章 中秋(一)

中秋这日,王宜早早起了,她今儿穿的是杏色绣月季的外衣,头上遂簪了朵半开未开的佳人笑的花苞。佳人笑是祖宅花园子里的上品,但因颜色有点浅淡,倒是喜欢的人不多。

登州城里中秋节素有少女簪花的传统,且这一日夜晚子时才会宵禁,少男少女们多会去护城河放花灯,若是两厢看中,便可以花为信,约为秦晋了。

王宜自是不会想着这些,她只是对古时的风俗很感兴趣。况且她才十岁,也必不会有人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

早膳、午膳各房在自个儿屋里用,晚膳时自然又是家宴。这回摆在前院的正厅,厅外屋檐上、树上挂满了灯笼,鱼儿鸟儿,鼠逗乐兔捧灯,莲童戏水美人观荷,福禄寿拜礼龙凤齐斗珠,煞是好看。

王珂先举杯感叹子孙兴旺,男丁们饮尽相合,等都落了座,季氏也让儿媳妇们都坐下,和孟氏有说有笑。几个姑娘都惦记着夜晚的灯会,倒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王宓已及笄,马上就要说亲,怕这是成亲前最后一个中秋了,有些忐忑。王安安分随时,姐妹们既说好了一起出门,就安安心心的吃饭了。王宛今个儿簪了朵大红的芍药,虽艳丽,但她身条未完全长开,有些压不住。

王宁一如既往地只关注桌上的饭食,晚膳有她最爱的芙蓉虾球和醉蟹,哪儿还顾得上旁的。王宜虽然也心急,但二哥答应她了,会带她去看放河灯,且会陪她一整晚,便丢开了。

晚膳后,王珂带着子孙在厅前看了会儿灯,季氏让丫鬟婆子摆了案,女眷们拜了月神,一大家子分吃了月饼,长辈们就各自散了。二房的王致年纪最长,遂带了弟弟妹妹出门逛灯会,王政跟着伯祖父去了白云书院院长家,效哥儿因有些犯困留在了家里。王敛还带了几个护卫,加上丫鬟婆子家丁,浩浩荡荡一队人去了永安街。

登州城的中秋灯会每年都办在永安街,这条街在知府衙门的前街,恰好隔开了富贵人家与商户平民。平日倒也不算繁华,只中秋这日格外红火。登州知府特意将其划成了片区,整条街立着数十个丈许的高杆,挂着气死风灯,每个巷口还派了衙役巡守,抓些宵小或人伢子,也算安全。

王宜等人的轿子到了街口已不能入,寻常人家吃了酒跟月饼就早早出来了,这会子人山人海,热闹无比。王宜几个只能下轿,步行入市。几个姑娘在最里边,王致兄弟隔在中间,家丁护卫在最外围,一看就是哪家的少爷小姐出来赏灯,路人纷纷避开,行进尙算顺利。

街口处都是些小商贩,卖些姑娘家喜欢的胭脂、钗环、绢花之类的,走几步则是卖字画的,多是家贫书生,趁节日攒些费用。再走一小会儿就开始出现了各种花灯,外边的看着有些粗糙,越往里走越精致,花样越多。两旁竟还有许多摊位,卖些馄饨、面裹裹、牛肉汤之类的。

姑娘家到底不常出门,王宜几个兴奋得很。向来稳重的王宓举着摊子上的绢花,比划着问王安:“二妹妹,好不好看?”

王安仔细看了眼,笑盈盈打趣道:“大姐姐本来就好看,绢花不过锦上添花罢了。”王宓抿嘴一笑,让丫鬟付了钱。

这边王宛要拉着王宁去猜看中的那盏莲花灯,谁知王宁偏要去尝尝一乡下老汉的葱花小馄饨,死活不跟她去,王宛只好不情不愿的叫了王宜陪她。

王宜打心里也想去吃小馄饨,可惜出门的时候孟氏嘱咐了王敛好几回,让他看着王宜不准吃外边的吃食。且王宛素来跟自己有仇似的,去了免不了又被她讥讽,可在大街上拉扯不太好看,且姐姐们各有忙的,几个哥哥也各自跟着去了,她只好随王宛去了。

王宛看中的那盏莲花灯,只是寥寥几笔勾勒出一朵半开的睡莲,初看没什么奇特,可近看才发现,灯转起来的时候莲花居然渐渐开了,等停下复又半开,很是神奇,这下子王宜跟陪着过来的王敛都来了兴致。

这家摊主是个穿着很朴实的中年人,据说是祖上传下的手艺,做的花灯曾供宫里的娘娘们赏玩过。每年中秋做十盏,只送猜对灯谜的有缘人,莲花灯是今年的十盏中不起眼的。摊位边已经围了不少人,多数人都挤在西湖船夫、月兔摘桂等几盏灯下,莲花灯下只有几个姑娘在猜。

王宛拉着王宜走到近前,看了看灯谜:“一叶扁舟深处横,垂杨鸥不惊”,一时都不知问的是何物。身后的王敛爱武,且也没有相帮的意思。王宜正在皱眉深思,忽地右背被人撞了下,一道娇横的语声传来:

“快让开,我家姑娘喜欢这盏灯,不知道谜底的不要在这儿碍事。”

只见一个丫鬟一边说一边往外推了王宜一把,接着就有一个身穿鹅黄贡缎襦裙的少女缓步过来,后边还跟着几个婆子跟家丁,声势不小。

这姑娘一看就非普通人家,王宜虽有些生气,却不想惹事,谁知旁边的王宛眉头一横,冷然道:“这是哪家无礼之极的丫鬟,不知道先来后到吗?这样没规矩,真该好好教导一番再出门!”

王宜顿时有些头疼,王宛的性子真是炮仗一样,忙拉了拉她的袖子。身后的王敛刚才已经注意到那丫鬟撞了妹妹,亏他及时扶了一把,半护着她,脸色铁青,只皱紧了眉头看那伙人,对王宛的呵斥甚为满意。

谁知那小丫鬟得理不饶人,倒打一耙,尖声斥责王宛:“猜不出来还占着地方干嘛?我家姑娘这样金贵,哪有等人的道理?”这话一出,周围一起看灯的人不免侧目,这也太强词夺理了。

王宛还要理论,王敛上前一步挡在妹妹们身前,皱眉沉声道:“既是猜谜,少不得要琢磨琢磨,我家妹妹们正在猜,你们如此强插进来,不知道是哪门子的金贵人家的做派?”王敛虽是少年,却已在军营中历练了几年,脸色一正颇有威严。那丫鬟一瑟缩,呐呐不敢言了。

“什么哪门子?我可是鲁王府的姑娘,”只见那丫鬟后面的少女到了近前,年岁不大,模样可人,说起话来却刻薄得很,眼神在王宜姐妹身上扫了两下,“你们又是哪个门子的?”她这话十足十的瞧不起人,王宛气得眼角都红了。

王宜听着是鲁王府的,猜着应该是世子前几天分家出去的庶妹,且二哥一个公子,在大街上跟未出阁的姑娘纠缠到底不好,王宛性子又烈,说话口无遮拦,只得上前拦住眼看要发火的王宛,柔柔回答。

“这位姑娘,大家都是出门看灯游玩的,你要是真喜欢,咱们让给你也无妨。不过,冒认皇家亲戚可是要犯法的。咱们前个儿刚去了鲁王府做客,府里只有一位县主,怎么未曾见过您呢?”

王宜话说得柔和,周围的人却听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既然鲁王府里现今只有一位姑娘,眼前这个又是打哪儿冒出来的鲁王府的人?已经有人在悄悄议论,对这那少女指指点点。

那少女气得不轻,恶狠狠的盯着王宜,伸出纤长的手指指着王宜,长长的指甲几乎要戳到王宜的脸上:“你……你……你……”,却无力反驳。

王敛上前把妹妹护在身后,免得被刮伤。王宛得意一笑,乐道:“就是就是,县主待人和气又温柔,怎会有你这样不知所谓的姐妹?”说着,又走到莲花灯前,大声说出了谜底:“无人问津!”

摊主本来觉得两下要吵起来,正在为自家摊子忧心,眼见有个姑娘猜中了,马上将灯取了下来,给了王宛。王宛拎着灯,欢喜不已。走了几步,拉了王宜的手就走。

“谁准你们走了?那盏灯是我看上的!把她们给我围起来!”王宛跟王宜转过头来,相视无语,这姑娘难道要明抢吗?也太霸道了吧。她们今儿个为了过节都穿得不俗,怎么也不像平民百姓可以随意被欺负呀。

王敛更是愤怒,这少女胡搅蛮缠不说,还忒无礼,如此刁蛮实在不像大家做派。登州素以礼仪为名,想不到会有这样没教养的闺秀。

那少女见身后的家丁们喏喏不敢上前动手,作势又要发火,身后跟着的一个嬷嬷赶紧拉了拉,在她耳边细细说了几句,她才按捺下来,一甩长袖,“哼”了一声,狠狠瞥了王宜姐妹一眼,领着人气势汹汹的走了。

王宜几个的好心情也被这个莫名其妙的少女破坏了,还好那盏莲花灯精美奇巧,王宓几个看到后连连赞叹,很是羡慕,她们才又有了兴致。且这永安街上的灯她们仅赏了几处,还有更好玩的地方,不一会儿,就把那少女抛之脑后了。

话说这一小插曲,倒是拉近了点儿王宜跟王宛的关系。王宛虽对着王宜仍旧语气傲慢,却肯跟她说笑话逗趣了,共同斗争了一番后,果然感情深厚了不少,到底都还是孩子呢,哪儿有那么大的仇呢?

等王宁吃完馄饨,王致带着她们去了月老庙前的富贵连天灯阵。这可是中秋灯会的重中之重。只见月老庙前的空地上,用上千盏各式各样的花灯,组了几幅画,构了个富贵连天的阵式。

花灯中有月兔捣药、神龙吐水,也有喜鹊闹春、燕子绕柳,还有嫦娥起舞、钟馗捉妖,亦有走马观花灯、清泉漂荷灯,有大有小,有红有绿,简直比元宵时花样还多,将四周衬得宛如白昼。

周围几经围了好几层的人,灯阵里面都是木架,不能太近,众人只能隔着防护栏观看。王宜不敢太靠前,怕木架不结实。况且古时的灯里都是蜡烛,万一烧起来,这上千盏灯,绝对是大火。她往四周看了看,还好防护栏里的边角处摆了几个大缸,应是准备灭火的,才少了些恐惧。

这灯阵还有个特别之处,即右边有个入口,用花灯做的走廊,唤作月老洞,直通进了月老庙。登州有个说法,待嫁的姑娘走了月老洞,必能寻一个称心如意的相公。此时已月上中天,好多姑娘从月老洞进了月老庙,若是能求个上上签,是一辈子的福运呢。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