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交锋

这个寒假林清寒过得比较充实。先是带奶奶去县里的医院检查,再把家里漏水的房顶给补了,零零碎碎该收拾的也给收拾掉。

药就是钱,钱就是命,看得林阿婆直叹气:“清儿,光花些冤枉钱。你也没钱,老婆子哪值得这些。”

林清寒收拾着小院,回道:“值得。导师会发钱,奶奶不用担心。”

唯一的亲人,当然值得。

上大学后其实好了很多,助学贷款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费压力。平时他的开销也不多,加上国奖,也能过得去。读博后学校有月钱,开始能攒下一点小积蓄。

“您养好身体,还要多陪我几年呢。”

“好好好。”

初一的时候,林清寒在课题组群里拜年。

尽管实验室只有俩个人,他们还是建了象征性的群聊。

林清寒刚发出祝福语,余乐人就往群里甩了个红包。

“看看咱俩谁手气好。”

林清寒都能想象出余乐人说这话的神情。一定是眼神发亮,一本正经的表情都掩藏不住欢脱。

点开红包,563.4的金额,手气王。余乐人抢到了102.6。

总金额是666,六六大吉。

“看来运气没有清寒好喽,叹气。”

林清寒回复:感谢老板,老板大吉大利.jpg

这段师生关系,开得起这样朋友般的玩笑。

返校后,林清寒给余乐人送了袋自家晒的菊花,余乐人回了个保温杯,实用得简直像是认真考虑过价位和学生接受程度一样。

黑色涂漆,简约朴素。保温杯反射柔和的光,林清寒对着这抹光思考两秒,决定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而不是让它在柜子里积灰。

研究生的课程一般集中在第一学年,后面基本都是在实验室呆着。林清寒的课程只剩下一门靶点研究介绍,考核要求是写文献综述或文献汇报,选择汇报(一组不超过2个人)的同学可以不用写文献综述。

汇报完就是结束,林清寒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献汇报。

但汇报的那天,从早上起就不对劲,右眼皮不时一跳。

林清寒倒是格外平和。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什么事能比上辈子更差。

看到第一排正中央的宋卫国时,林清寒恍然大悟。

他拍了拍旁边的室友,直言道:“你还要和我组队汇报文献吗?现在改文献综述还来得及。”

室友马强一秒变脸:“大佬,不是说好让我做腿部挂件的吗?怎么现在要丢下臣妾了?”

学的二级学科方向不一样,他们好不容易才在同一堂课上碰到,简直是他乡遇故知,老乡见老乡!

林清寒没接他串频的台词,对他的戏精见怪不怪,示意他看向第一排。

看到宋卫国时,马强困倦的脑袋一下子清醒了,蹦出一句经典国骂:“操!”

他是知道当时林清寒换导的事情的。学院就这么点大,院士是名人,和院士相关的人和事都能成为经久不衰的瓜,一传十,十传百,而后代代相传。

马强当时看到宋卫国官网的照片时本能觉得院士面相不好,听说林清寒的事后也力挺他,背地里没少去扒拉宋院士的丑闻。

就是有点少,找不到什么,头秃。

他打开电脑,把课程介绍打开推到林清寒面前:“这门课不是其他老师开的吗?他这个院长院士跑过来干什么,闲得没事做就去和太子做亲子游戏啊,来咱这干嘛。”

林清寒总不至于自大到认为自己有那么大的脸,让一个院士专门跑过来上课针对自己。

余光扫到门口又进来几个老师打扮的人和扛着摄像机的工作人员,林清寒猜测:“可能是有什么宣传片或者新闻推送要做了。”

马强抓了抓头发:“没事!本来我就比较笨,就做了个背景介绍,求的也不是高分,和你组队是我占便宜,咋还能挑上?”

“好。”林清寒也不再说什么,又快速过了遍PPT。

他们选的是cell子刊上发表的一篇article,研究团队发现某个蛋白发挥自己本职工作以外的功能,参与到免疫抑制性微环境形成。

林清寒不紧不慢上台,抬头看到台下李博然鼓励性的手势。他在这门课当助教,出现在点名和考核的时候。

李博然:给你加油。

林清寒脸上不自觉挂上了浅浅的微笑,翻开PPT,朗声道:“各位同学,我们今天想要分享的一篇文献是今年3月发表在molecular cell上的文章,关于……”

“……作者在测序结果中看到了B蛋白,一个认知中不该出现的蛋白。他们首先猜测,B蛋白和该complex存在互作,直接或通过别的蛋白间接互作……”

“……他们把complex的四个亚基都分别纯化出来,通过体外互作进行验证……”

“……构建截断体,发现B蛋白的这部分功能主要通过C端片段发挥作用……突变关键位点影响免疫浸润……”

林清寒讲的时候会用激光笔在对应的地方圈写或指示。台上的他讲得很认真,台下的马强也停下刷校内论坛,听得赞叹不已。

大佬就是大佬!这台风,比起某些老师来也不遑多让。

20分钟到后,林清寒也结束了汇报,来到经典的老师提问环节。

一分钟两分钟,教室里有些过分安静。前面宋院士或多或少都有点评几句,这回宋院士没有开口,任课老师一时间也不好开口结束。

宋卫国的眉头皱起。跟他做了将近10年研究,林清寒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他接下来要说些什么话。

“他们这个研究方法,”宋卫国脸上的法令纹随者他的开口勾出深深的沟壑,“据我所知,超速离心法并不能完全将细胞器各个组分分离,这个结论说B蛋白异常定位到xxx上,你看他们的研究方法没有,没觉得有问题?”

一开口就是老朋友。

林清寒将PPT翻到对应的Figure,道:“是的。作者也考虑到了这点,后面也想了别的办法去验证,结果在补充材料里。他们用了……”

“他们的动物实验用了多少只小鼠?20%的差异也算差异?”

“这个实验上,他们用了五十多只鼠,不同癌种都有尝试。考虑到小鼠个体差异,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认为他们的结论是可信的。”

“这两个蛋白的互作,他们没用别的方法检验吗?比如BLI、MST等的?”

“我认为,这两个蛋白正反两次IP互作,也能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后面他们也用体外纯化的体系进行了验证,排除胞内其他因素的干扰。”

……

一来一回的,宋院士和林清寒的问答十分精彩。然而随着提问时间逐渐延长到半小时时,底下的学生也后知后觉地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有人悄悄打字问马强:强子,这氛围是不是有点……针锋相对?

马强忿忿回道:一上来就是质疑实验方法,质疑结论真实性。说得好听是提问,实质上不就是在找茬吗?

也就是他室友准备得足够充分,心态也足够坚定足够好,换别的人早就被问得怀疑人生怀疑自己、下不来台了。

来人继续问:我记得你室友之前的导师,好像就是宋院?这会不会是宋院的敲打?你说那个新导师扛得住吗,会不会也会被针对。细思极恐!

马强:给宋院一个大拇哥,呵呵!这也太恶心了吧。

这会儿宋院士发出了灵魂质疑:“你觉得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发molecular cell,它的创新点似乎有点不足。免疫这块一直是热点,做得人也多,什么阿猫阿狗,沾点免疫,也都能发个十几分的文章了。”

林清寒的心沉了下来,隔着镜片直视宋卫国黑沉沉的眼睛,没有错过他含沙射影的讥讽嘲弄。上位者的恶臭味耀武扬威,又理所当然。

他的新导师就是做免疫方向的,因为两篇主刊评了海优,也成了医学院的特聘研究员。宋卫国的这话,就是在暗指余乐人学术不行,只会蹭热点,实际能力不达标。

“的确,免疫这块的确是热点,这篇的思路比较普通,比不上老师您那篇xx学开山鼻祖,奠定xx学的研究基础。”林清寒没有退步,“蹭热点和开辟新领域一样,做得好锦上添花,做得不真实就是空中楼阁,总有一天会被推翻,摔个狠跟头。”

宋卫国的脸色黑如锅底。

好,好得很。

马强直接和朋友微信打字直播:我去!这是贴脸开大,这一定是贴脸开大。

这不相当于就是,宋卫国骂林清寒的新导师只会蹭热点实际没能力,林清寒直接阴阳您老的东西连是真是假都不一定,等着被推翻吧!

虽然有点不厚道,但马强现在真有种想要这把火烧得越猛越厉害的想法。

他在校内论坛上发了个匿名吐槽贴,标题就是【某院士课堂公然诘难学生是为哪般】。

很快帖子下面就跟了几十层楼。知情人用代号讨论,吃瓜群众乐得看戏。

毕竟A大没有几个院士,匿名就是皇帝的新衣,大家看破不戳破。

课堂内有些学生也开始窃窃私语。

任课老师终于坐不住了,打了个圆场:“林同学的分享非常精彩,给我们介绍了B蛋白的新型作用,以及可能的免疫相关影响,对于后续干预治疗具有一定作用。下面让我们有请下一小组。”

学生的掌声响起,另一组学生上台,他在心里擦了把汗。

宋院这是在干嘛,这么多人面前,还和一个学生杠上了。

另外,这掌声是不是过于响亮了。

林清寒依着走道回到座位,对上的就是室友义愤填膺的表情。

他的手掌拍得格外用力,那驾驶不像是鼓掌,反而像是想冲上前去给宋卫国一拳头。

远处李博然的眼神里含着赞赏,但同时也有忧虑。

“我没事。”林清寒比了个口型,对他点头。

坐下来才发现自己出了一身冷汗,被门缝透过的冷风一吹,不由打了个寒颤。

林清寒一笔一划写下实验计划,在笔记本上的字迹格外用力。

学术圈名称上有学术二字,但和其他圈子一样,无外乎人脉和利益。余乐人不是学二代,没有根基没有背景。宋院士枝繁叶茂,已经实现学术繁殖,余乐人在A大医学院就是外来者。

这是所有独立PI的现状,也是他和余乐人要面临的难题。

愚公移山,蚍蜉撼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