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北上

韩梅从戏院里溜溜达达出来,回到茶馆,顾徘之已经坐在那喝茶了。

茶馆还是旧时的样子,里面有个小戏台子,不过上边还没人。

韩梅走到顾徘之那桌,“抱歉,来晚了”,顾徘之笑笑表示没关系。

顾徘之给韩梅倒了杯茶,韩梅喝了一口,菊花茶。

她以前也蛮喜欢喝菊花茶的,清热解毒。

“你喜欢古琴吗?”

“你在三楼看到了我?很喜欢,以前会弹着玩。”

“怎么不买下来?”

“喜欢也不一定要拥有,好的琴还是留给更适合的人吧”,以前看到过叶名佩先生的故事,就是在古玩店买到了一架小春雷。

顾徘之并没有再纠结这个问题,韩梅看他两手空空就有点奇怪,“你不是去买东西了吗?”

“寄回去了,商场里有邮寄部。你们难道没有吗?”

“我们那会已经不用出门买东西了”,顾徘之露出一脸不明觉厉的表情。

两人在茶馆里歇了一会就顺便到中原公司转了一圈。

中原公司在隔壁的日租界,和劝业场只隔几百米,整体是古典主义风格,是天津当时最高的建筑,比之劝业场要更庄严。

中原公司辉煌的时候下设自己附属的鞋厂和家具厂,大概也是因为华人注资,才会被命名为中原吧。

在天津租界转悠几天后,两人重新踏上北上之旅。

民国的饭店还不像现代的酒店一样规模成熟,绝大多数的酒店都不设有内部停车场,这意味着车最多只能停在门口,饭店的服务员则把两人的行李拎出去交给司机。

前往北京同样是坐火车,天津和北京两地连通的铁路属于京奉铁路的延长段。

但不再是天津东站,而是租界外的天津北站。

天津北站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往事,以前只有天津东站的时候,政要官员出行都只能走东站。但是东站在租界内,租界有规定不能不能放炮,而一品官员出行却有仪仗马队,车轿接送,并鸣炮三响。

传闻当年袁世凯倍感难堪,恼羞成怒之下开发了在租界外的车站,与东站分庭抗礼。

这只是一桩趣闻,实情是为了北站是作为袁世凯在天津开发“河北新区”的重要工程而修建的,而河北新区的开发,又是“北洋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北站本体不太有特色,像座加了屋顶的方盒子。大概是时间缘故,候车时人不多。

司机先去取票,然后把两人的行李送上火车才离开,韩梅对这种有钱人的行为实名羡慕。

北站最有名的是北天桥,北天桥与北站同龄,后来为了分流又建了南天桥。

北天桥的桥面是木头,踩上去嘎吱嘎吱响,韩梅想到这座桥过往的十几年走过那么多名人,天津北京两地往返的袁世凯,北上演讲的国父孙中山,后来这座桥一直都在,金粉世家的剧组来这里取景,厂花和天仙在这里吹着风说台词,他们大概也会听到这样的木头响声,唯一例外的名人是慈禧。

毫不意外这次坐的又是头等座,韩梅这时忽然明白了那句至理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百年后的普通座位已经可以享受到百年前一二等座的待遇。

韩梅掏出原文书继续自己的翻译事业,这本书在她手上总有种托孤的意味,横竖不可能考北大的文科专业,总得把原身留下的事业完成。

之前在天津有不少时间都呆在酒店里,翻译进展喜人,已经到一半了。

顾徘之坐在韩梅对面,两人共用一张桌子,顾徘之手里也拿着两个本子,不知道在干什么,但他好像对韩梅的翻译产生不小的兴趣。

顾徘之戴上眼镜,从对面辨别韩梅的字体。

“韩小姐,你在翻译吗?”

“嗯”,韩梅点头。

“额,韩小姐可能需要检查一下,好像有不少错别字?”

错别字?韩梅扫过这一页,并没有发现错字。

韩梅把本子转过来推过去,“麻烦指点一下”。

顾徘之伸手点在本子上,“这几处都有点奇怪”。

发现的“现”字,精彩的“彩“,珍珠的”珍”字,这些字在现代汉语里,都没有问题,应该是民国的词法与现代有区别。

“我发现,你翻译的有些词汇虽然读音差不多,但却完全不是同一个字,读起来恐怕让人糊涂。”

现代的出版书籍往往都经过了校正,把与现代写法有差别的词句修改过来,韩梅也不知道原来的写法应该是怎样,只能向眼镜先生求助,“能帮忙改一下吗?”

顾徘之把手里两个本子放下,其中比较大的本子像是个草稿本,上面有一些公式和计算,写的很凌乱,各科内容都有,韩梅看见了带坐标轴的椭圆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好像还写错了一个词。

韩梅忽然感觉有点畅快,就是那种一张考卷上题题不会,终于一道自己可以答出来的题目,恨不得把三种解题法都糊在试卷上的感觉。

顾徘之在草稿本的一边写字,“发见”、“精采”、“真珠”、“衣著”、“甚么”,都是民国常用但是后世已经改版的词汇。

出乎意料的是,两人的字惊人的相似。

韩梅写的字和很多人不同,非常清晰,规整。这是就读建筑学或者一些工程专业的学生才会特有的习惯,这种字体被称为工程字,又叫仿宋字,专用于制图,就像医学生也有自己专用的字体。

初读建筑几乎都会被要求练仿宋字,韩梅就是每周交一张,当初被折腾得死去活来,还是写得不怎么好,后来自己的生活用字也变成仿宋字。

但顾徘之估计是没专门练过的,真是太羡慕这种人了。

“我只写了这一页的出来,如果还有需要,我可帮你继续改”

总麻烦别人太不好意思了,韩梅在想有什么能报答一下顾眼镜。

“请问,你在刷题吗?”

“我在做题。”

“你在大量的做题吗?是的话那就是刷题”,韩梅表情严肃。

顾徘之点头,“嗯,在。。。刷题”

“可以借你的题目给我看一看吗”,韩梅觉得此刻自己的眼睛一定亮晶晶,大概是太希望得到一点降维打击的快感。

顾徘之把另一个笔记本递给她,本子的分区很有条理,各个学科占一部分,理科居多,也有英文题目和国文题,在本子很靠后的位置,居然还有哲学题!

降维打击?是别人降维打击我吧!

难道这就是人生?!

顾徘之问道,“韩小姐,你不是都会做?”

“你怎么会这样认为?”

“我感觉你看着题目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不好意思,我想我大概是备受打击的样子。”

“你们那时候也要考试吗?你们是怎么上大学的?”

韩梅正好看到一道哲学题,“形而上学的问题和认识论的问题不同的地方?”

于是张口就来。

“形而上学,不行退学”

民国的考题真是太有意思了,大家可以去网上搜一下,本文后面至少会出现两份考卷内容,我尽量把不同学科都整合到一起,别怕,我会让大家都考上清华的

本章哲学题出自国立北平大学一九三三年的哲学概论

其实顾徘之肯定不是这个专业的,但我很想写一下

本章之后开北京副本,更新会停一段时间,我需要时间读文献和画地图,顺便攒一点存稿

北京的重点,城市规划,古建筑,穿插名人轶事

“形而上学,不行退学”,建筑学子真实状态哈哈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北上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