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第145章

若说出发前夜发生了什么了不得事情——

不是事关东瀛国皇太子,也不是事关卢林两党的眼线。

而是我的茶庐之中发生了一场小火灾。

却说当时,钱起和侍茶姑娘去了逛夜市,我和李季兰去了皇甫冉的府邸吃饭,茶庐之中空无一人。

可是等到我们“两路人马”巧合着同时回到茶庐的时候,却看见了一片橙红色的、小范围内的火光,出现在书房附近。

侍茶姑娘处变不惊道:

“陆公子放心,你的《茶经》手稿和图稿,以及你的《茶方一百零八味》的文稿,我全部都收在了加了防火涂层的盒子里,且这些盒子都分散锁在抽屉各处,高温也是不怕的。”

我感激道:“多谢侍茶姑娘用心。”

然后,我就跟钱起一起找水来灭了火。

走进书房,倒也没烧掉什么东西,或者说,里面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东西。

况且火事范围本身也不怎大,所以我就对大家说:“没有什么损失。”

但是李季兰心细,指着一本边角被烟熏黑了、但是内页无影响的小册子道:“这是什么?陆羽你写的吗?”

我尴尬地一笑,老实道:“平日里消遣心情,自写自乐一本笑话书,名叫《谑谈》。我把平日里遇见的荒唐事、奇闻奇事、市井笑言,都写在里面了,还有就是我自创的笑话段子,也记载在内。”

钱起拍了拍我的肩膀,奇问:“陆羽真不怕李姑娘笑话?不怕后世之人笑话?”

我自己乐呵着道:“有何可笑?本就是自娱自乐的作品集。”

钱起认真道:“钱某以为,李姑娘和后世之人不会因为你的笑话书当中的段子而笑,反而会觉得你不该写出些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出来,那才是贻笑大方。”

“所以啊——”钱起再次拍着我的肩膀劝道,“陆羽你还是专心写《茶经》罢!”

我把《谑谈》放在了桌面的右上角。

心情没有因为钱起的话而受起伏,毕竟他是为了我好。

直到出发当日,我才第一次看见东瀛国皇太子的“正经”装束。

那是一件绣有菊花纹图案的黄丹色直衣,整袍一体,衣袖宽大,以深橙色绸带为腰束。

上马之前,皇太子用蓝色布条束袖,再把直衣的下摆套入了腰带之中。接下来,只见他一个翻身,就敏捷地上了马。那匹马是匹唐马,他却能够迅速驯服和驾驭,我不由得点头称赞。

经过半月时日,我们一行人终于到达长安皇城。

一边,李季兰等人直接去往长安客栈住下;另一边,我和皇太子等人骑马直往皇宫城门。

开门的守卫应是早已得到了消息,所以不等我们出示证明身份的东西,就将我们放行入内。

步入官舍,差差马上就迎了出来。

他将我和皇太子领往官舍的房间内,与另外几个打下手之人一并帮我们洗尘之后,就让已经候在外头的司膳房小太监们端上了酒菜。

我推荐皇太子吃大唐的名菜:姜汁羊肉索饼。

“唐人喜欢吃羊肉,炒的、炖的、做馅儿的都有,其实这些吃法都是源自胡人,随着民族文化的交流,就逐渐地普及开了。”

“如此可见,大唐天子能够接受异域文化,也是会考虑我东瀛国之情的吧?”

“皇太子殿下现在已在局中,理应对面圣之时该如何做、如何说心里有数才是。本官唯愿一切顺风满帆,装载邦交之好而行。”

“敢问陆大人,朝臣们站出来口出反对之言时,孤该如何应对?”

“你要记得:你面对的人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唐天子;你要说的话,始终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你的父皇;你要达成的目标,前后不曾改变过,那就是实现两国和平共处。”

我边说边问他:“想明白这些,皇太子殿下你还会在乎朝臣们的口舌吗?嘴巴都是长在对方的身上的,恶言恶语,相听不相扛;好言好语,相听不相承。如此而已,勿要为朝臣们的脸色和态度所左右。”

“孤明白了,会看清重点、专注于己任。”

“好,那就先吃东西吧!”我单手请皇太子看满桌的菜肴,“这一路下来,累了也饿了,是该让自己吃好睡好了。”

“东瀛国皇宫,料理七成都是以鱼为主。”皇太子放松了心情道,“今日能够在大唐品尝各种特色,孤定不能辜负了自己的胃。”

朝堂。

东瀛国皇太子面圣当日。

我留意到,朝臣的站列之中少了几位大人的身影,不知道那些人是抱恙无法上朝,还是故意躲避。

不过也是可以理解:

今日非同寻常,是东瀛国的皇太子亲自前来,圣上若是能够对皇太子的请求一锤定音就罢,最怕圣上被卢林两党搞的拿不定主意之时,当众征问哪位臣子的意见。

被点名答话的臣子要是说错了话,没有意会到圣上真正的意思上,岂不是要背负一切欲加之罪?还不如找个借口不上朝,更能自保。

我问何大人:“郭子仪郭大人没来?”

何大人小声道:“郭大人不来,不是因为东瀛国皇太子之事,而是回避卢杞对颜真卿的态度。所以陆大人啊,你也要小心一点。”

“嗯,下官知道。”

“反正是免不了要听到颜真卿的名字的,即便这次早朝圣上不提,下次也一定会提。郭子仪郭大人可是一届武将,他不参合剿灭反贼李希烈一事,是何等睿智,陆大人你说是吗?”

“确实是,郭大人之‘谋’与‘断’,少人能及。”

天子坐上龙位,接受群臣和东瀛国皇太子的朝拜之后,对眼前之景威严而视。

“江南之事,朕已经悉数听闻。”

“其一,烟波钓徒张志和之死,是为其在担任杭州刺史期间的恶霸杜其庸所害;其二,颜真卿写《遗言状》藏于三癸亭碑刻之下一事,并非其未卜先知自己会死,所以将那里作为身死之后的风水宝地;其三,杨舜城在三癸亭的地砖之中掘出两首诗作一事,并非书生孟郊大胆所做,而张志和的兄长张松龄所写。”

“再有东瀛国使臣客船起火之事,并非人为,而是香料的粉尘,被烤鱼时用的红炭所溅出的火星引燃所致;最后则是关于江南悬案——陈湘韵与杨天一双死之事,也并非江湖侠客替天行道,而是‘香茗酒楼’的前掌柜所为。”

我惊讶于皇帝能够把这些案子记得清楚、且说得明白。

户部尚书道:“这些案子能破,厉建功厉大人和陆羽的功劳都在其次,臣以为一切皆因有五皇庇佑,才能叫苍天开眼、犯人自招。”

皇帝没有自满,而是道:“江南能够安宁,朕只认地方官皇甫冉的功劳。免得嘉奖于哪位朝廷命官,又要被你们这些人私下诟病。”

户部尚书忙道:“臣等不敢。”

“孤,嵯峨天皇之子仁明,参见大唐国皇帝。”

“平身。”

“谢圣上。海战之事,我东瀛战败,悔不当初,已集体投降,暂住江南驿馆,只等归国。请圣上宽恕嵯峨天皇之举,孤愿为父皇向大唐谢罪。”

林阁老故意道:“向来只有父债子还之理,而无父过子担之说,老臣竟不知皇太子殿下是否真心实意,还是只把陆大人所教的话术背出来给我朝天子听。”

“仁明所言,句句发自内心。”仁明皇太子对着大唐皇帝道,“若有谎言,则以性命相担保,任由大唐扣做人质,倒逼胁迫于我父皇嵯峨天皇。”

“说吧——”皇帝伸手示意,“你们东瀛对朕有何求?”

仁明皇太子行唐礼道:

“一求两国共睦,二求商贸通妥,三求两国海线,个中关卡,所设界限与条款,不再拘泥于常旧,换以新规。”

皇帝听完,脸上浮现出斟酌之色。

相比较之前恩觉大和尚和安田仲麻吕等人说完诉求之后的反应,现在的皇帝就跟是换了个人一般,不愠不火,颇是有度。

仁明皇太子亦是表现出了虔诚的模样,谦谦地等待大唐天子答复。

正当我以为事之将成的时候,林阁老又说话了:“东瀛国的三项诉求,表面听起来毫无破绽。恰恰是如此,老臣才觉得他们别有用心。”

皇帝没有动口,只用眼神示意林阁老往下说。

“照老臣看,仁明皇太子是受了高人指点,字字通透圣心,才能出此三说。难道圣上您不觉得这当中的和平、经济、国防,已经上升到国家利益层面之上了吗?”

我也不想等林阁老对我的下一步指名大骂了,直接站出来道:

“虽是涉及了国家利益,却并未动摇国本。商贸之事,本就是两国百姓所盼,货物流通不等于是武器流通,违禁物品仍受到单独管制,哪来的你所说的有碍于国防了?再说海线,大唐之国力不可小觑,只是对太宗皇帝之时的就条款做迭代改进,没有割让、没有退据,怎就不行了?”

林阁老冷问:“陆大人,你这是自己认了教唆之名吗?”

我刚正道:“臣要是不先一步对圣上解释清楚,难道还等着你来逐一曲解不成?”

林阁老较劲道:“你这么有能耐,怎么不去东瀛国做嵯峨天皇的幕僚呢?你这个把大唐利益抛在脑后,将敌国诉求搬上朝堂来大放厥词之人,简直是该被钉在大唐官僚的耻辱柱上!”

“臣之所说,是为了大唐和东瀛国互利共好的话。”我转向皇帝,“臣相信,圣上定是能够明辨利弊。”

“你好大的胆子!”林阁老一喝,“敢在群臣面前煽动圣上做出判断。”

“臣请圣上明示——”

我拱手面君。

皇帝简单明了道:“朕答应东瀛国所求。”

仁明皇太子按耐不住心中喜悦,感激道:“谢大唐皇帝成全。”

皇帝站了起来,傲视群臣道:

“朕答应东瀛国的三大请愿,并非听凭陆爱卿一面之言。而是综合眼下局势,考虑到了方方面面,觉得利大于弊,才下此定夺。”

林阁老见状,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只管顺着皇帝的意思来附和态度。

“朕认为,大国与小国之间能够和谐共处,要紧不是恩威之邦高高在上,而是大国能够把合适的恩惠给予小国,小国能够在承恩的基础上自愿与大国交好,彼此之间,和睦多于反戈,就是目的所在。”

卢杞道:“吾皇英明,臣等一心,遵同吾皇之见。”

群臣纷纷在卢杞此言之后表态,无一不是追随皇帝的决断之言。

退朝之后,仁明皇太子跟随司礼大太监往涵心殿走去。

接下来,圣上将叫人写下恩诏,在“东瀛国三求”的文字的末尾亲自盖上印鉴,按照礼数来回应东瀛国天皇的期待。

仁明皇太子接过恩诏,再一次谢过皇帝以后,就回到了官舍。

他告诉我,将于明日启程南下江南,随即返回东瀛国。

我分享了他所求得愿的喜悦,道:“祝两国长久交好,和满共处,祝两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也祝皇太子殿下回国一切顺利。”

仁明皇太子感泣道:“孤之千言万语,难以言表,只一句‘多谢’来诉尽情感。”

我与他共同站在官舍的中庭,仰首看向湛蓝的天际。

能成此事,两方欢喜。

尽力有报,夫复何求?

翌日,我前往郭子仪府上拜访。

郭子仪的心腹并未将我留在客厅,而是引我去往隐密房间。

房间之中,我见郭子仪正坐的中央,旁侧的桌子上,摆着一盆四季香梅。

“下官陆羽,拜见郭大人。”

“免礼,请坐。”

我坐在左下侧,道:“下官从何大人口中得知郭大人你的明哲保身之举,甚为佩服。不知在东瀛国仁明皇太子达成所愿归国之后,下官该如何做下一步的打算?”

郭子仪头脑清醒道:“接下来的大事,无非是圣上借卢杞之言和卢杞之手来叫颜真卿回朝。你什么动作也不要有,什么话也不要乱说,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苦闷之时找智积禅师谈禅解惑为佳。”

我问:“真不可为?”

郭子仪应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可谓智;知不可为,故而不为,是为处事之本。”

我承认自己只领悟了其中半成,遂求教道:“避,则悔于心难安;出,则怕弄巧成拙。此事困扰已久,除却人情,还有下官对实情的失望。”

郭子仪拿起长尖嘴的小壶来,小浇了一下四季香梅。

“陆羽你说人情与实情的区别是什么?你未对何人何事有所亏欠,便是无人情束缚,何须在不相欠的份上又多加报恩?你能看透与己相关之人的‘愚’与‘智’,便是一种自我修为,何须把这重境界做了心灰意冷之伤?”

多加报恩。自寻悲望。

我被郭子仪的精髓之语一点拨,瞬间大彻大悟。

我起身拜谢道:“多亏郭大人提点,免去下官自寻烦恼的苦。”

郭子仪看着四季香梅道:“年轻官僚,心态不稳之事常有,大多数时候,你等都是被时局所倒逼才会自陷烦恼,绝非无缘无故被一颗不似从前的初心所误。就像这盆梅花,开得久开得香,也要归功于它的年轮罢了。”

我上前,微笑赏梅。

“下官历练不深,易将既得的成功化作动力,去挑战个个难题,却不知一时的试错,将会送自己入云霄、也将会坠自己进地狱;眼界所限,每每思及将来的朝中事,就难免自以为是。下官现将这些包袱一并丢弃,做个清而不闲之人。”

“好一个清而不闲。”郭子仪抚掌而笑,“陆羽啊,本官看你是真的会意了。“

我从上到下拍了拍官服,道:“一身清朗,明澈无垢。“

郭子仪点头,笑而不语。

后来,卢杞在朝堂上言及叫颜真卿回朝效力之事时,我没有多说一句话。

从排挤到所谓的一致对敌,他们之间的心照不宣又岂是我有资格插手的?他们所深藏不露的对各自下场的预测,也不是我所能干涉。

我,不再是一心求全的我。

天下,也不再是以天子的文治武功就能安定的天下。

——世事纷扰,人心易变,顺其自然未必能得好报,鉴机识辨自得福报。

这就是浅显易见的、但我却想了很久才想通透的道理。

去往安善堂见智积禅师的路上,我看见了一对成双而飞的鸟儿。

我不知道它们要飞去哪儿,却觉得好像似曾相识。

“本来是归雁才能给人此情怀,当下本官却为对鸟而感,可见是夏尽秋来,要换季了。”

茶差看着那对飞鸟消失在天空尽头,道:

“秋夏两季各有所好,飞禽尚懂因时而迁,何况是人?奴才晓得陆大人对一切自有分寸,不会所见即所伤。”

我问他:“今日本官去安善堂为江南的一对悲偶——陈湘韵和杨天一点一对随安长明灯,算不算是触景伤情?”

茶差道:“自然是不算,功德之事哪能跟眼见之事作比较?”

“那就好。”我平快而走,“佛前供灯,去恶业成善业。愿世间少些无明的痴爱,愿陈湘韵和杨天一通向智慧光明的彼岸。”

久别之后再见智积禅师和小师弟,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那熟悉的归属感,未曾改变。

“师傅可好?师弟可好?”

智积禅师和颜笑道:“为师和你师弟一切都好。”

“徒儿辗转江南与长安,不觉得劳累。解决了两国邦交之事,得了郭大人的指点,觉得整个人都自在了不少,所以今日前来找师傅和师弟吃茶聊天。”

“鸿渐师兄,小僧与师傅一同每日祈祷国泰民安,也不知是否有用。”

“心诚所至,私愿为小、天下为大。兵变和平贼讲究谋略与武力,非念想所能生效,但是师弟你有这份虔诚心,就不会为神佛所舍弃。”

“小僧听说,当今圣上固执中兴大唐之念,做事越发孤注一掷,以至于河北与淮西的叛兵攻势更猛,李希烈更是兵勇神速、屡挫朝廷大军,连下襄城、汴州,进驻中原,直捣要害。”

“你所听非虚,所以圣上才有所担虑。”我分析道,“一切根源,无非是:立功者没有得到想要的期许,故而不满于君;进言除佞者未被天子所采纳,故而不信于君;理应获得召见者被拦阻于城门之外,威风被灭而怨恨于君。”

“那圣上为什么不站在那些节度使的角度去考虑?”小师弟不解,“一一满足不就好了?偏偏要逼反他们,不是自找苦吃吗?”

“没办法。”我如实道,“圣上有自己的决断,他不想自己和朝廷都背负一个‘屈从’之耻,才会强撑皇家的颜面至此。”

智积禅师意味深长道:“天子如此,终将罪己。”

我轻拨桌面小香炉的鼎盖,不言语。

——何谓皇帝罪己?

——真的反省自己吗?不是。

单纯的、迫于无奈的扭转乾坤之举罢了。

回到官舍。

张继在他的房间的窗户后面向我招手,示意我到里面来,他有话要说。

“陆兄,你可知道郭子威带来了一个大消息:杨天一的父亲杨舜城,今日正式编入了军伍!”

“杨舜城……果然是选择了参军。”

“这还不算,他在接下一身戎装之时,还当着正副大将和众将士的面,说了这么一句话:卑职愿意为朝廷效剿灭反贼李希烈之劳!”

“他,当真有此大志?”

“是啊,我看杨舜城的话很快就会传入圣上耳中,到时候他要是得了朝廷重用,不也等于颜真卿颜大人的安危多了一层保障吗?”

“张继,我只想说一点,这点你听得懂最好、听不懂也不要问。”

“好,陆兄你说——”

“讨伐李希烈之事,郭子仪避之为上策、杨舜城逆流而上为中策、颜真卿为国献身为下策。求生、尽忠、求死,皆是报国的形式,没有谁比谁更高尚,都是铁骨铮铮的烈臣啊!”

江南茶事录·陆羽传奇(古风悬疑,爱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