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第149章

翌日,朝堂之上。

我看见颜真卿自动自觉站在了右边一列的最前面,与站在对面的宰相卢杞正好相对。

何大人见我神情略带惑虑,就问:“陆大人你可是见颜真卿这般——自居群臣之首的登场姿态,感到无言以对?”

我道:“下官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不可把话说破。何大人你看见郭大人了吗?你我以郭大人的反应为参考,今日就不会出错。”

“但是话说回来,颜真卿不站在高位,他又该站在哪里呢?”何大人摇了摇头,“倒不如免了这个尴尬,正面对峙卢杞的好。”

我说服他道:“下官还是那句话,看着郭大人的反应来行事。”

何大人看了一眼郭子仪,抚了抚自己的心脏,道:“听你的,以尚父为风向标。”

皇帝驾到并且接受群臣的朝拜以后,就开始了今日朝议。

我看得出来,皇帝对颜真卿站在最前面的做法,是有所不满的。只是那不显眼的表情,在乎一瞬间罢了。

皇帝道:“颜大人,朕下令请你回朝,是因为大唐正当用人之际,需要你这样的贤良来为国出力。”

颜真卿忠义道:“老臣能为朝廷所用,自当万死不辞。”

卢杞趁机道:“颜大人有平定东瀛国海贼的功绩在先,看来是人老志不老啊!逆贼李希烈乃是我朝的一大毒瘤,天子屡派臣子去招讨而不得所愿,倒叫臣觉得:非颜大人来揽下这降贼的大任不可。”

颜真卿横眉冷对卢杞,问:“招讨无功,岂能都怪臣子无能?天子布策,怎可说是全对?”

卢杞面对政敌的神色,却是十分淡定,道:“颜大人你德高望重,又善口才,派你去劝说李希烈,自然是再好不过。还需多费朝廷的一兵一马吗?”

林阁老也起哄道:“论资历,朝中无人能够与颜大人你相比;论威望,颜大人你的名声响彻大江南北。想必李希烈见你前去,定会收胆臣服,不敢再挑衅我大唐天下。”

皇帝道:“颜大人,朕正有派你去敌营当说客之意。不知你意下如何?”

颜真卿大义凛然道:“天降大任于我,我若退避不从,岂敢自称忠臣?天子旨意于我,我若抗旨不接,岂敢站在此处来当群臣表率?”

“好!”皇帝一锤定音,“那就这么定了,由颜大人你前往敌营劝降逆贼!朕与文武百官,同在京师等候你擒贼而归的好消息。”

“臣遵旨。”

颜真卿从头到尾皆是不屈,引得文武百官纷纷称道。

退朝以后,我与郭子仪、何大人一同到茶阁小坐。

何大人问:“郭大人,你说是不是颜真卿的应允太让圣上称心如意了,所以圣上才没有意料当中的欣喜?”

郭子仪碰了碰桌子上的陶瓷茶罐,道:“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意。人之旦夕祸福,看似掌握在老天爷手中,其实不过就是‘自愿’二字,何大人你说对吗?”

“对。”何大人应的干脆,“所以才没有人站出来为颜真卿说话,求圣上收回成命。”

“圣上和卢杞蓄谋已久,拖了这么长时间的事情终于有了开端,他俩没有喜悦感也正常。到头来,真正的道理无非就是这一条:颜真卿不悲己之遭遇,天子与佞臣不悲己之手段,唯天下苍生悲忠骨枉死、无济于事而已。”

说罢,郭子仪就用茶勺从罐子里舀了一勺茶叶出来。

“郭大人,你可是总结到点子上了。”

何大人拿茶杯从郭子仪手中接下茶叶。

“时局跟境遇的区别,不是正在于此吗?”郭子仪反问,“人在时局中,一切生死大义都是历史的必然;人在境遇中,一切是非功过都是自命自寻。”

我大悟。

有礼地为郭子仪和何大人的杯中茶注入沸水之后,道:“郭大人你之所言,句句让陆羽受益匪浅。还请受陆羽一拜,以表谢意。”

礼后,郭子仪道:“人啊,到了一定的岁数,就会害怕自己的生前身后名能否得到公正评价。即便是活着的时候看不到、听不到,只要去做了让自己良心安乐的死守晚节之事,就会觉得无愧于乾坤和国家。”

“所以陆羽——”郭子仪问我,“你还认为颜真卿心中放的是‘皇帝’或者‘卢杞’吗?无关他俩了,早就无关他俩了。”

我领彻道:“多亏了郭大人看的透彻。若非郭大人的一番点醒,陆羽尚在小局之中,而浑然不知大局之向。”

何大人问:“颜真卿前去敌营的启程之日,陆羽你可要去相送?”

“下官不可去。”我冷静应道,“莫说下官,朝中也无一人会去。”

“唉!果然是如此啊!”何大人吹了吹茶汤,“朝中人人自危,早没有了拜高踩低之心。”

“何大人你说的对。”我看着茶碗中升腾起来的水汽,“危机感胜过摇摆感之时,人心就变得——收声不言,不再落井下石了。”

何大人忍不住为颜真卿赋诗一首:

秋来出行多悲壮,山寒水清黄沙地。

浮生一世高松姿,无言万载多追思。

秋雨似珠亦如泪,杜鹃啼血恨别离。

待到云开万里晴,一途正气不相移。

我与郭子仪听之欲泣。

黄沙地、高松姿;杜鹃啼血、云开万里。

说的何止是颜真卿一人,更是这个在风雨中飘摇的国家啊!

长安客栈的厢房之中。

刘长卿听闻我对“颜真卿赶赴敌营劝降李希烈”之事无动于衷过后,按耐不住小怒的心情,责问于我。

“陆羽,你这般对待自己的恩师,是否无情?”

“当下不是论情分的时候,而是在明知道此事无可逆转的情况下,如何再出计谋灭贼。”

“颜真卿此去必死无疑,事后诸葛又能如何?”

“正因如此,才不能让颜真卿往死。待到时机成熟,可用窦桂娘行‘貂蝉摧毁吕布’之事。”

“我问你,”刘长卿一脸置气未消,“朝廷忠骨与民间女子对你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前者不计旧情,后者可以利用,就此而已吗?”

我从心道:“情之切,所以无能为力;盼之深,所以有所托付。这就是我对颜真卿和窦桂娘两人的真实态度。”

“刘兄,你还真不能怪陆羽。”钱起梳理关键道,“李希烈就好比是一只猛虎,猛虎容不下‘不认自己是百兽之王‘的人,却会’身陷柔情‘以爱为养,好舒缓自己在森林中奔跑的劳累。这样比喻你就该明白了:老臣打虎犹不及,侠女居上可破局。”

刘长卿想了想,渐渐弄懂了其中门道。

“幸好刘某未因此事而发飙于陆羽面前,否则一念而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笑话。不说颜真卿之事了,就谈那个窦桂娘吧——”

“窦桂娘如今的谋生之道,异于天下的所有女子。刘某见其模样,直在心里感慨:不愧是个玲珑美人,可凭借才华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清流。”

我道:“女子光有才貌可不行,还需进行调教。当然,我所说的调教——并不是完全把自己的构想之策教给她照做,而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启迪她、让她自己心甘情愿地为女子之志而付出女子之力。”

“果真是高明!”钱起佩服道,“女子就怕被驯服,但是能够自主有度地说服于她,就是已然成功在握。”

我感慨道:“古来女子,入史册者少,红颜薄命者多。于我而言:女子舍生忘死去做筹码者,无力自保者为弱,巧计更生者为强;女子大义献身于贼寇者,依附听令者为怜,自主有谋者为慧。所以我明窦桂娘之用,不是为我所用,而是置‘刚愎自用’的李希烈于死地之用。”

“实不相瞒,刘某初见窦桂娘从这家客栈一来一去之时,就已经对她心生好感。”

钱起听之则笑:“我可不说刘兄你迟了大半截,只劝刘兄你一句:这等女子你莫要想,否则就是自己给自己伤神啊!”

刘长卿陷入自我之中,道:“我难得遇见一个一见倾心的女子,却不知她背负着救国救民的使命,这不是我之幸吗?不会伤神。”

“刘兄你要这般想,钱某也无可厚非。”钱起另辟蹊径道,“倾慕于有山河情怀的女子也有好处,那就是彼此间的眼界和胸怀相近,退而求其次,作为朋友也能合得来。”

“倒也是,为友为知己又有何不可?”刘长卿点头自笑,“趁着窦桂娘去往敌营之前,我何不亲自去‘惠风和畅楼’与她相会?”

“那你得悄悄的。”钱起保守道,“不要让李希烈在后面得知,你就是那个敢对窦桂娘示好的少年郎。”

“窦桂娘一去李希烈身边,人都已经是他的人了,还会有我什么事不成?”刘长卿摆摆手,“短暂的才是可贵的,我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跟窦桂娘见上一面,来日必将后悔。”

“一面之缘也足以回味半生。”钱起站在好友的立场道,“刘兄你就当是一场人生邂逅吧,喜的悲的,好的坏的,都由得它发展。”

刘长卿忽然看着我,“陆羽,你可想过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关于个人感情的?还是国家大事的?”

“我是问窦桂娘的结局。”刘长卿思量起来,“女子名节甚为重要,貂蝉挑拨吕布与董卓之间的矛盾后,自尽而死。那么窦桂娘一旦背负‘□□希烈’之名,可是也会遭遇一样下场?”

我反问:“若窦桂娘立功之后也被倒逼至此,不得不走上绝路,那长卿你为何不相救于她?

“你我总在讨论些预测之事,想来也是惶恐。“

“感知未来并无不好,多给自己一份心里有数的感觉,为的是不让事态结果给自己打击或者狂喜。”

“我觉得你是在朝廷之中呆久了使然。”

“即便有此因,也是必然。”

“罢了,谁叫我相信眼缘呢?”刘长卿郑重道,“希望窦桂娘有个好结局。”

却说在军营之中,杨舜城做了一个大胆决定,那就是:自己要同去李希烈的军营,见识见识那所谓的“大楚王朝”是何等存在。

郭子威立刻将此事上报给了郭子仪,郭子仪不惊不乍,只道:“本官看重杨舜城是个同时看重性命与战功之人,让他一去又何妨?”

郭子威道;“主帅你曾教导属下等人,打仗是集体的胜利与个人的荣光并存之事。杨舜城的个人行动,万一捅了篓子,叫李希烈给活捉了去,面对他的生死,我军是管还是不管?”

郭子仪心明似镜,道:“对杨舜城而言,珍惜性命就等于百计保全自己不死。如此,你觉得他还会让自己落入敌人手中吗?本官倒是盼着他能搜集到什么有用的情报出来,好为我军的后续灭贼打下基础。”

郭子威一拍脑壳,“属下懂了,杨舜城这次的请命出行,只是去做一件他自己想做的事情,无关颜真卿的处境如何。”

“你能开窍就好。”郭子仪欣慰道,“当初本官答应杨舜城编入军伍,本就没指望他严从军纪,套套打法、步步行动都按照军伍的规矩来。现在杨舜城先一步呼应了本官的期待,是好事呀!”

郭子威问:“敢问主帅,可有别的事情要安排属下去办?”

郭子仪一想,还真的是有。

“你不必躬身进入李希烈的营中,却可多多留意一个叫做‘陈仙奇’的人动向。”

郭子威倒是懵了,问:“还请主帅明示:不到军营,如何探得那人的仔细?”

郭子仪示意他走近,在他面前低声道:

“长安城中,知晓天机命理者尚有。你去询问市井街头的看相术士,问明陈仙奇的命格就是。”

郭子威惊然:“主帅你竟也相信这些吗?”

郭子仪一笑,道:“本官信的不是看相术士的营生之语,而是那与窦氏女桂娘相关的《谶言》有提及樱桃之事。想来窦氏女要在樱桃之中弄玄机,必将有托于李希烈的部下陈仙奇,所以才叫你去探。”

“属下明白。”郭子威领命道,“看相术士能够盘算陈仙奇吉凶,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相当于半预测了逆贼李希烈的结局。”

“本官正是此意。”郭子仪一捋须,“你去吧,小心行事。”

“是!”

杨舜城“独自行动”的事情,就这么被安排上了议程,在距离颜真卿出发还剩三日之期的时候。

我坐在官舍里观赏锦鲤,还想着:连日以来,宫中真是平静过了头,怎么卢林两党之间,竟然未惊起一点波澜。

便是看见茶差进来传话,说是“常备军下士”杨舜城来找。

我眉毛一动,奇问:“常备军?下士?”

茶差应道:“奴才不知,杨舜城是这般自称的。”

我便也不管那个“称谓”是对或不对了,只要茶差领了杨舜城进屋。

见房间里只有我一人,杨舜城没有对我行礼、且对我直呼名字。

“想来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早已传到了陆大人的耳朵里。”

“本官只是知道你的行动和目的地,并不知晓你的具体规划。”

杨舜城自意识道:“个人行动对比集体上阵,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有无限的可能性。抛开一切军规和时令的约束,所能收获的敌密更多、更有价值。”

我叮嘱道:“此行风云多变,你多加小心。”

杨舜城从身上拿出一把短刀,放置在桌面上。

“我只带它前去,长剑不利索,飞镖难命中,唯有短刀能够一击必杀。进入敌营之后,我将小心藏匿踪迹,见机行事刺探机密。”

杨舜城单指把搁在桌面上的短刀一转,“只是想问问你,什么样的机密才算得上是拿得出手、不悔此行?”

我思索道:“莫不是是两点:其一,你自己心里头拎着觉得合适的;其二,放在上司眼里瞧着到位的、听着精准的。”

杨舜城一点就通,道:“那就是……关于李希烈之子李拳明之事、部下陈仙奇之事,以及李希烈本人的弱点之事。”

“不错。所谓刺探军情,说白了就是揣测人性。”

我淡笑,“你眼观四路、耳听八方,自然可以摸索出人性里面的黑白来,至于别的军务之事,也不是说不要紧,只是不及‘擒贼先擒王’来的一针见血罢了。”

杨舜城道:“我曾问陆羽你擅长筹谋双全之法,像是:给大庄家付一刀铺垫后路、给采风寨寨主郭子威规划前程。那么,眼下之事,陆羽你想过让谁两全的妙计没有?”

我摇了摇头,“国贼分了‘逆贼’与‘反贼’,逆贼只是脾气刚倔,自以为是地占据一方场子和一处山头,所以禀性可改;反贼就不同了,怙恶不悛,一意孤行地不达到称霸天下的目的誓不罢休。”

“所以,双全之法不但不适用于李希烈,也不适用于你。双全可不是指当事人的‘性命’与‘前途’两全,而是指人与‘天地’和‘自体’的相合相生啊!”

颜舜城道:“我以前不信天道,因为自己从未被上天眷顾过。这辈子活到现在,想着:做些行侠仗义的事情给自己积德、总会有什么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吧?却终究是落空。所以一切外力对我无用。”

“你听过一个说法吗?”我问他,“过早地接了好运的人,总会提前把自己福报耗尽。所以人生漫长,需要活下去、熬下去。”

“原本我一腔热血,觉得这次独行一定能有所得。”杨舜城话锋一转,“不知为何坐在你面前,与你说话之后却产生了一种‘得与不得,皆看天命’的无奈感。”

“别这么想。”我把短刀放回杨舜城手中,“记着你的志向,不忘记自己想要得到什么的话,总有一天会得偿所愿。”

“会与能……不同啊!”

“那本官就祝你能得偿所愿。”

看着杨舜城离开的背影,我眼前仿佛浮现了敌营夜幕之景。

篝火在风中摇摆,兵卒在帐外巡视,将领在帐中自行其事。然后,杨舜城穿着一身紧身衣,身手敏捷地潜入……

第一夜或许一无所得,甚至是因为不熟悉军营状况而如履薄冰,但是往后的夜晚就变得轻车熟路起来了。

处于杨舜城这个年纪的人,少了年轻人的鲁莽和血气,多了恰是行探者所需的锐气与自持,就是有胜券在手。

我在心中祈祷:

双全之法,为我所弃;弃之反好,命数终由各人。

求之好运,为他所望;望之虽梗,回报定有来时。

江南茶事录·陆羽传奇(古风悬疑,爱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