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赞助的橄榄枝

沈砚清的私人收藏室,并不在美术馆主体建筑内,而是位于艺术区深处一栋独立的、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四合院里。

青砖灰瓦,朱红大门,门口没有显眼的标识,只有一个小小的铜牌,刻着一个篆体的“沈”字。沈砚清用指纹解锁大门,厚重的木门无声滑开,映入苏晚眼帘的景象,让他瞬间屏住了呼吸。

与外表的古朴截然不同,内部是极简的现代风格,挑高的空间,墙面是温润的微水泥,灯光经过精心设计,柔和而精准地打在每一件陈列的藏品上。空气里恒温恒湿,弥漫着淡淡的、属于老木料、旧纸张和一丝冷冽香氛混合的气息,静谧得如同与世隔绝的圣殿。

这里陈列的器物不多,但每一件都堪称绝品。从商周的青铜爵到宋代的官窑瓷,从明代的家具到近现代大师的字画,它们静静地待在各自的光圈里,诉说着沉默的历史。

“这边。”沈砚清的声音在空旷的空间里产生轻微的回响,他引着苏晚走向内侧一个更小一些的隔间。

这里更像一个高级实验室兼书房。中间是一张巨大的黄花梨木工作台,上面摆放着各种苏晚叫不出名字的精密仪器和修复工具,其先进程度远超美术馆的修复中心。靠墙是顶天立地的书架,塞满了线装书和精装画册。

沈砚清从恒温画柜中取出一只扁平的木匣,戴上白色手套,动作轻柔地展开里面的绢本。“你看这里,”他指着山水画的一处皴法,“虽然残破,但笔意连绵不息,与你正在修复的那幅《秋山问道图》的技法,应是同源。”

苏晚立刻被吸引了。他凑上前,几乎是贪婪地观察着那些墨迹和笔触,职业的本能让他瞬间忘记了周遭的一切,包括身边这个危险的男人。“果然……这里的渲染手法,还有这枯笔的运用,简直如出一辙!这太珍贵了!”

他兴奋地抬起头,眼眸因为专业上的发现而闪闪发光,苍白的脸颊也染上了一层薄红。

沈砚清注视着他这幅模样,眼神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类似于欣赏完美艺术品般的满足感。他喜欢看到这朵孤僻的花,在他的滋养下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看来,它等到了真正懂它的人。”沈砚清唇角微勾,语气带着鼓励。“资料在这里,你可以随时来查阅、比对。”

“真的吗?谢谢您,沈先生!”苏晚感激涕零,这对于他的修复工作无疑是雪中送炭。

“不必客气,宝物蒙尘是最大的遗憾。”沈砚清话锋一转,状似随意地问道,“对了,你目前负责的那个‘清代民俗织物保护项目’,进展如何?我听说,基金会的评审似乎对它有些争议。”

苏晚的心猛地一沉。那个项目是他独立申请的第一个小项目,倾注了大量心血,但确实因为题材冷门、耗资不小而面临被砍掉的危险。这是他目前最大的心病。

“是……有些困难。”他低声承认,刚刚亮起的眼眸又黯淡下去。

沈砚清点了点头,走到书桌后,取出一份文件。“我粗略看了一下项目书,很有价值,尤其是对地方非遗的保护。只是表述上,或许可以更侧重于其艺术史层面的贡献,而非单纯的保护。”

他将文件递到苏晚面前,苏晚看到上面竟然有沈砚清用钢笔写下的细致批注,甚至连几个细微的数据错误都标了出来。

“这……”

“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以我个人基金会的名义,对这个项目进行赞助。”沈砚清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讨论今天天气,“金额不是问题,也能帮你在馆里争取更多话语权。”

苏晚彻底愣住了。这不仅仅是解困,这简直是将他从泥潭直接托上云端!他怔怔地看着沈砚清,巨大的惊喜和一种更深的不安交织在一起。昨天的解围,今天的资料,现在的赞助……这一切好得不像真的。

“沈先生,为什么……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他终究还是问出了口,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自认没有任何值得对方如此青眼有加的地方。

沈砚清绕过书桌,走到他面前。他比苏晚高了近一个头,此刻微微垂眸,目光如同深邃的夜空,将苏晚牢牢笼罩。

“因为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另一种‘美’的可能性。”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一种奇异的蛊惑力,“不是这些死物的、凝固的美,而是一种……亟待被发掘、被雕琢的、活生生的灵气。”

他的指尖,隔着薄薄的空气,几乎要触碰到苏晚的锁骨,那里,一小颗殷红的朱砂痣在衣领间若隐若现。

“庸才只会磨损灵气,而天才,需要土壤。”他的指尖最终没有落下,而是轻轻点在了那份项目书上,“我认为,你就是那个天才。而我,恰好能提供这片土壤。”

这份肯定,来自于他仰望的人物,精准地击中了苏晚内心最深的渴望——被认可,被需要。

所有的疑虑和不安,在这句“天才”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巨大的感激和知遇之情汹涌而来,几乎将他淹没。

他看着沈砚清,眼眶微微发热,之前所有筑起的心防,在这一刻,土崩瓦解。

“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谢谢您,沈先生。”他低下头,声音哽咽。

沈砚清的眼底,闪过一丝计划得逞的、幽微的笑意。

他知道,这株名为苏晚的植物,它的根系,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向着他这片肥沃而危险的土壤,深深扎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