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十五章

建武七年(341 年)二月十六日

寒潮终于像退潮的海水般渐渐远去,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院外老槐树的枝桠,洒在刘家土坯房的窗棂上,屋檐下悬挂的冰棱已经融化,“滴答滴答” 的水声落在泥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像是为沉寂了一冬的小院,奏响了复苏的序曲。

刘霖是被这水声吵醒的。他睁开眼,揉了揉有些发僵的肩膀,从干草炕上坐起身 —— 这几日天暖了些,屋里不再像冰窖般刺骨,连呼吸都顺畅了不少。他披上衣裳走到门口,推开柴门的瞬间,一股带着泥土湿气的暖风扑面而来,不同于冬日的凛冽,带着点草木萌发的温柔。

院角的积雪已经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墙根下还残留着一小堆残雪,发黑发脏,像是被遗弃的旧棉絮。田埂那边传来隐约的人声,夹杂着锄头碰撞土地的 “砰砰” 声 —— 春耕开始了,这是农家一年中最要紧的时节,关系到全家的口粮,容不得半点耽搁。

“阿霖,醒了?快过来帮忙把种子筛一筛。” 阿娘的声音从灶间传来,她正蹲在地上,面前摆着一个旧竹筛,里面装着去年留下的粟米种子,还有一小袋珍贵的糜子种子 —— 那是去年冬天省下来的,按照刘霖的提议,今年要在粟米地里套种,盼着能提前收获,缓解粮食危机。

刘霖快步走过去,接过阿娘递来的木勺,将种子一勺勺倒进竹筛里,轻轻晃动。竹筛的缝隙里落下细小的砂石和瘪掉的种子,留下的都是颗粒饱满、泛着光泽的好种。“娘,今年的粟米种子看着比去年好。” 刘霖一边筛种,一边说,心里忍不住有些期待。

阿娘笑了笑,眼里却带着一丝担忧:“种子是好,就怕天不遂人愿。去年天旱,今年要是能多下几场雨,说不定能有个好收成。” 她拿起那袋糜子种子,小心翼翼地摸了摸,“这糜子种子金贵,播种的时候得格外小心,别撒太密,也别太稀。”

正说着,大父拄着木杖从屋里走出来,脸色比冬天好了不少,咳嗽也轻了,只是走路还不太稳,需要扶着墙。“歇两天等天暖和,正好去田里排积水,把地翻一翻,去年冬季天雪多,地里墒情不错,这两天天气暖了差不多就能播种了。” 大父的声音依旧有些沙哑,却透着一股劲 —— 春耕来了,像是给这把老骨头注入了新的生机。

刘霖连忙放下竹筛,扶着大父:“大父,您身子刚好,别太累了,排积水的活我来干,您在旁边看着就行。” 大父摆了摆手:“没事,春耕是大事,我得去看看才放心。你年轻,力气足,负责搬运种子和农具,我和你娘去田里翻地。”

这日,吃过早饭,三人带着农具往田里走。田埂上的泥土已经解冻,踩上去软软的,带着湿气,偶尔还能看到刚冒头的草芽,嫩黄嫩黄的,怯生生地从土里钻出来。田里积了不少融化的雪水,低洼处还形成了小小的水洼,倒映着灰蒙蒙的天空。

“先把积水排出去,不然种子撒下去会烂掉。” 大父指挥着刘霖,“你去那边挖条小沟,把水引到田埂外的水沟里。” 刘霖拿起锄头,走到田边,弯腰开始挖沟。冻土刚化,下面的泥土还很硬,一锄头下去,只能挖起一小块土,震得手臂发麻。他咬着牙,一下一下地挖,额头上很快渗出了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泥土里,瞬间就被吸干。

阿娘则和大父一起,用锄头翻地。大父扶着锄头,弯腰时还需要用另一只手撑着腰,动作缓慢却有力,每一下都要把土块翻过来,让下面的湿土见见光。阿娘的力气小,翻地时需要用两只手握着锄头柄,身子往后仰,才能把土块撬起来,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额前的碎发都被汗水打湿,贴在脸上。

“阿娘,您歇会儿,我来替您翻。” 刘霖挖完排水沟,看到阿娘累得直喘气,连忙跑过去接过锄头。阿娘擦了擦汗,笑着说:“没事,娘还能干,你赶紧回家把种子背来,乘着天还早我们先种上。”

刘霖点点头,跑回家里,把筛好的粟米种子和糜子种子装进两个布袋子里,又扛着播种用的木耧 —— 那是大父年轻时用过的旧农具,木耧的齿已经有些磨损,却依旧结实。他把木耧扛到田里,放在大父身边,又把种子袋子放在田埂上,等着播种。

播种开始了,大父负责扶着木耧,刘霖在前面拉着绳子,阿娘则跟在后面,用手把撒得不均匀的种子拨匀,偶尔还要弯腰捡起地里的小石子,生怕硌坏了种子似的。木耧在翻好的土地上缓缓移动,粟米种子顺着木耧的漏斗,均匀地撒进土里,留下一条条浅浅的痕迹。

“每一粒种子都可能长成庄稼,不能糟蹋。” 阿娘一边拨匀种子,一边念叨,眼神格外认真,像是在呵护什么珍宝。她弯腰的动作很轻,生怕踩坏了刚撒下去的种子,遇到特别饱满的种子,还会特意用土轻轻盖住,嘴里小声说:“好好长,秋天给咱们结穗子。”

刘霖拉着木耧的绳子,脚步放得很慢,心里也跟着默念:一定要好好长,一定要有个好收成。他想起去年冬天断粮的日子,想起被羯吏抢走的粮食和羯兵践踏的野菜,想起大父咳嗽着躺在床上、娘偷偷抹泪的模样,心里就充满了期盼 —— 要是今年能多收些粮食,家里就不用再挨饿,不用再怕羯吏上门勒索,娘和大父也能少受些苦。

播到田中间时,该撒糜子种子了。刘霖把粟米种子袋子换成糜子种子,大父特意放慢了脚步,对刘霖说:“糜子种子小,撒的时候要轻,别撒太密,不然长不好。” 刘霖点点头,轻轻拉动木耧,看着细小的糜子种子像碎金一样撒进土里,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 这是他们第一次种糜子,盼着它能早点成熟,早点缓解粮食危机。

太阳慢慢升到头顶,暖洋洋地照在身上,不觉得热,反而很舒服。田埂上的人越来越多,都是村里的汉人农户,大家各自忙着翻地、播种,偶尔会互相打个招呼,脸上带着疲惫,却也透着一丝希望。“今年天暖得早,说不定是个好年景。” 隔壁的李叔笑着对大父说,手里的锄头却没停。大父点点头:“借你吉言,希望能多收点粮,让孩子们能吃饱饭。”

刘霖看着周围忙碌的人群,看着田里撒满种子的土地,心里突然变得格外踏实。虽然乱世依旧,羯族的压迫还在,粮食依旧短缺,但春耕带来的希望,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他知道,种地靠天吃饭,不一定能有好收成,说不定还会遇到天旱、虫害,甚至羯吏的勒索,但只要播下种子,就有收获的可能,就有活下去的盼头。

中午时分,终于把所有种子都播完了。三人坐在田埂上休息,阿娘从怀里掏出一个粗布包,里面是早上剩下的野菜饼子是野菜和橡子面做的,分给刘霖和大父。饼子又干又硬,却能填肚子,刘霖咬了一口,看着田里的种子,觉得比任何时候都香。

“等种子发芽了,还要施肥、除草,不能偷懒。” 大父吃着饼子,眼神望着田里,像是已经看到了秋天庄稼成熟的景象,“咱们多上心,说不定能比去年多收两成粮。” 刘霖点点头:“大父,您放心,施肥除草的活我包了,一定让庄稼长得好好的。”

阿娘看着他们爷孙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里闪着光:“只要咱们一家人好好的,好好种地,总会好起来的。”

夕阳西下时,三人收拾好农具,慢慢往家走。田埂上的泥土被踩出一串串脚印,田里的种子静静地躺在土里,等待着发芽。刘霖走在中间,左手扶着大父,右手帮娘提着农具,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未来的日子依旧艰难,羯族的威胁还在,粮食危机也没完全解决,但只要有这播下的种子,有家人的陪伴,有不放弃的勇气,就一定能熬过难关,等到丰收的那一天。

夜色渐浓,小院里的灯火亮了起来,虽然微弱,却照亮了这乱世中一个普通汉农家的希望。刘霖坐在灶膛边,看着火苗跳跃,心里默默祈祷:愿今年风调雨顺,愿庄稼茁壮成长,愿家人平安健康,愿他们能在这乱世里,靠着自己的双手,换来一口饱饭,换来一点安稳。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