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
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
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出嫁数载,朱小姐再未归家,这份思乡之愁,也许只有残月能明白几分,也许只有诗书能聊慰几分。
苍梧郡,比之静江府离临安更远了些,朱小姐的思乡之愁也更甚了些,从一个明艳活泼的思春少女,到现在深闺寂寞的痴心怨妇,日夜伴着她的,只剩诗酒。好在胡澥答应朱小姐,这一任到期之后,便陪她回临安探望父母。好在这他乡异地,重逢了自己幼时的知己玩伴魏姐姐。
雨季已过,阴霾渐散,荼蘼架下,落花满地,煞是令人伤情。遥望临安家乡的方向,朱小姐愁眉不展,一曲《胡笳十八拍》凄切哀婉,在指尖琴弦间流出,摧人肝肠寸断。
一只野鸽子不知为什么在傍晚出行,落在朱小姐窗前,咕咕叫了几声,许是不忍听这悲音,扑棱棱的飞走了。
蕊馨坐在那边榻上绣着什么,也停下了钱线,泪珠滴落,染湿了手中的纱绫。
暮鼓声声,在这样的午后,犹显得声声入耳,伴着夏日的微风,声声敲进人的心房。快要入伏了,人心也热的不安起来。
忽然窗外冒儿的声音:“回奶奶,二爷说,徐大人邀约,奶奶不必等了。二爷打发小的回家来回奶奶一声,即刻还要回去伺候。”
朱小姐淡淡说道:“知道了,你去吧。”
外面小杏帮忙打起帘子,常胜家的端了饭进来,蕊馨忙起身一起帮着摆了饭,扶朱小姐坐了,主仆二人一同吃饭。雅雀不闻的一餐饭,连咀嚼声都没有。常胜家的进来收时,看见都只是略动了动,相比那边秋果屋里要吃要喝,无奈自叹,却又无法。
昼短日长,长灯惨淡。胡澥一夜未归,朱小姐一夜未眠。次日晨起稍迟,浑浑噩噩不知时,慵懒捱过一日。刚刚送来的家书,摊开在书桌上,朱小姐眼泪未干,披衣临窗而坐,对镜自视,人比落花更瘦。
去家千里外,飘泊若为心。
诗诵南陔句,琴歌陟岵音。
承颜故国远,举目白云深。
欲识归宁意,三年数岁阴。
极目思乡国,千山更万津。
庭闱劳梦寐,道路压埃尘。
诗礼闻相远,琴樽谁是亲?
愁看罗袖上,长揾泪痕新。
书桌上一册《诗经》反扣,朱小姐顺手捡起,正看到那句“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如今,她自己远离父母多年,未曾回望一眼。一封家书,又勾起朱小姐思乡之愁。刚搁下笔,只听冒儿在窗外道:“回奶奶,二爷回来了。”
朱小姐收了家书,隔着窗子就见胡澥进了二门,经过秋果屋子时,却被秋果隔窗扔了一碗茶出来,差点泼在身上。只听秋果在屋子里骂道:“哪里淘换来的茶叶沫子,也往我屋里送,竟连个茶也吃不起了,当的好家。”
常胜家的低了头从秋果屋里出来,正碰上胡澥打帘子进来,吩咐常胜家的道:“还不去换好的来?”
朱小姐隔窗见了,便吩咐蕊馨道:“把前儿魏姐姐送来的龙井,拿一罐子给她去吧。”蕊馨刚要辩驳,朱小姐又说:“罢了,不必多说,我只求清静。”蕊馨无法,只得找了出来,命小杏送过去。
其实,谁人能知,秋果哪里是嫌什么茶饭之事,分明是自恃有孕,怪胡澥昨夜未归,却也只有她敢发泄出来,哄得胡澥过去好言赔笑一番方罢。
没想到小杏回来却气嘟嘟的撅着嘴,蕊馨问她才说:“奶奶好心送了茶过去,她却说,都是奶奶带来的人,只会欺负她一个。二爷只管一味哄她,不替奶奶分辨,我才说了这是魏夫人送来的,二爷又骂我多嘴。”
蕊馨忙将小杏搂了过去安抚她,替朱小姐叫屈。朱小姐倒没说一句话,却命她二人道:“以后这种话,大可不必多说。告诉常胜家的,她要什么,只要有的,给她便是。大家相安无事便罢。”
胡澥回到正室,见朱小姐复见愁容,似有病色,略显不悦,说道:“我看你呀,都是在家胡思乱想出来的病。也和夫人们多多走动,哪里有这许多愁呀思呀的。如今都知道你朱夫人才名了,你不是爱么,正好,郡守大人家里新起一座楼阁,徐夫人托了我请朱夫人作诗一首,我已经应了。”
朱小姐最不喜这些应制赞咏之调,可是胡澥只撂下轻巧一句,便进里面去了,不容她有半句反驳。
过了五六日,果然郡守徐夫人送了贴子来,邀朱小姐赴宴,本意不想就去,又怕胡澥回来发难,正不知如何是好,魏姐姐前来约她同去。
魏夫人道:“徐夫人一早差人来我家中,央我一定将你带到,就当陪姐姐走一遭吧。”说着一面强拉着出了门,坐了自己的车,同来郡守府院。
此次宴席之上,也有上次在魏夫人家见过的,也有没见的,都是徐夫人私交的好友,其中倒是有位姑子,仪容不俗,端庄自持,原来是城外妙庭观的住持师父,法名妙慧的。这位妙慧师父倒是与的朱小姐颇相契合,很是投缘。虽然二人话语不多,眼神交流间互相欣赏之意,尽皆流露。
徐夫人先是带大家参观了新楼,酒宴就设在楼上,免不了清歌漫舞一番,席间徐夫人便请诸位夫人作诗以贺新楼。朱小姐因心思全然不在楼上,便草草填了一首,也无甚出彩。
又饮了一巡酒,徐夫人便道:“明日备了一艘画舫游湖消暑,还请各位赏光同至。那湖上水面有风吹着甚是凉快,我命人送了果品上去,以供娱乐宴饮。湖西的农田风光正好,傍晚大家去岸上散酒,咱们也去领略领略田园风光,朱夫人定有好诗。”说着朝她朱小姐一笑。
几位夫人纷纷响应,大赞徐夫人安排的好,又赞朱小姐好文采。朱小姐忙回敬各位夫人,直说过誉了,一眼看向妙慧师父,只见她微微一笑,点了一点头,便是邀约之意,朱小姐心领神会。
第二日徐夫人之约,果然还是昨日宴上那些人。
徐夫人安排的这艘画舫十分气派,两侧的窗子开了,正好有凉风从水面上吹来,果然凉快,只是宴席上那些夫人的陈词滥调,朱小姐听得有些够了,便自顾离了座位,到船头上吹一吹风。别人都道她是酒气上来,出去散散,也没人理会。
过了一刻,妙慧师父也出了席,出来同朱小姐又互通厮认了,二人论起诗词来,甚是投契。傍晚时分,暑气下去了些,徐夫人命人将船靠了岸,夫人们纷纷下了船,走向田埂间。
哪里有什么田园风光,六月天气,自从雨季过后,已经一个多月未见一滴甘露,田里的庄稼都打了卷,垂在那里。一位老农正在田里除草,土地干硬板结,下锄甚是费力。汗水滴在土里,瞬间消失不见。
众位夫人因不认得田中何物,便命兵士请了老农来一一讲解。那老农被兵士引到跟前,见了众位贵妇,不知是何身份,匆匆下跪,并不敢说话。众位夫人便问他这是何物,那是什么庄稼,几时成熟,收成如何,又问他用的是何种农具等等。
那位老农被这暑日晒的黝黑汗湿,一一回答了,又被兵士命了演示如何操作农具。老农不知是哪府的贵妇,见有兵士引着,便跪下流泪央告道:“各位贵人,今年雨季时长,庄稼淹了一半,还容易留下的这些,自己打进了伏,一滴雨也无,碰上这场大旱,简直不让人活了。求各位贵人,转告官老爷,救救百姓,救救庄稼。”
哪知旁边的兵士听了,并不等他说完,便拉了推出去,一边推搡还一边吆喝:“夫人面前,不许胡言乱语。”
众位夫人不解其意,唯有朱小姐心中感叹,妙慧师父口念佛号。大家又散了几步,便回到船上。
日渐西垂,倦鸟晚归。
朱小姐心中不安,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想着白日里见的干涸的田埂,卷曲的禾苗,辛劳的老农,再想想自己,真的是整日说愁,却不知世间,除了她的愁,还有更愁,往日里,竟是自己浅见了。
《苦热闻田夫语有感》
日轮推火烧长空,正是六月三伏中。
旱云万叠赤不雨,地裂河枯尘起风。
农忧田亩死禾黍,车水救田无暂处。
日长饥渴喉咙焦,汗血勤劳谁与语?
播插耕耘功已足,尚愁秋晚无成熟。
云霓不至空自忙,恨不抬头向天哭。
寄语豪家轻薄儿,纶巾羽扇将何为!
田中青稻半黄槁,安坐高堂知不知?
游湖所遇,在朱小姐心中盘桓数日,心内十分不安。自己从小生在官家,养尊处优,从不知农家疾苦,田上所见,实是自己二十年来闻所未闻,世间竟还有这等悲愁,比之自己的每日忧思,算得了什么。
罢了,罢了。朱小姐的愁,无人能懂。百姓的疾苦,却也不是她所能救。她唯一能做的,便是将她这一首诗传诵出去,希冀着当权者能看到,能听到,能有所为。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