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毛细雨蔼遥空,偏与花枝著意红。
人自多愁春自好,无应不语闷应同。
吟笺谩有千篇苦,心事全无一点通。
窗外数声新百舌,唤回杨柳正眠中。
话说临安朱府,那晞老爷老夫妇二人收到淑真家书,自是喜出望外。待到念了信时,却不想自己女儿这些年,竟是如此遭遇。晞老爷连连叹惜,王夫人哭个不住,与晞老爷说道:“淑真我儿,在家是虽不及别人家的千金小姐,也是父母疼爱娇生惯养的,这些年远嫁千里之外,不知是怎么想念父母,如今还要受这等对待,真真是疼煞我也。老爷就想个法子,不如接回来住住。”
晞老爷思量了半日,说道:“如今也顾不得了,我这就写书信去,送住她的婆家和女婿那里,只说我们多年不见思念女儿,又因年迈,要接回家来看看。也不必等他们回信了,你这就打发几个妥当人,多带些银子,即刻前往梧州要紧。”
王夫人派了四个老诚的女人,外又派两个出门的爷们儿,即刻雇了船,奔梧州而去。及到了梧州境内,寻到家里,只有常胜一人在家。据常胜说道,朱小姐自从住进妙庭观,便一直病着,如今又是梅雨季节,不便挪动,就让自己媳妇过去伺候了。常胜便打发爷们儿在家里守着,自己雇了车带着四个女人赶到妙庭观。
四个女人中,有一个曹妈妈,更是以前朱小姐未出阁时,在屋里服侍起居的教引妈妈,自是与朱小姐感情深厚,一见了病榻上卧着的朱小姐,便忙走过去一把抱住,一边哭一边打量,说道:“我的天爷呀,我的小姐,怎么这些年没见你,就瘦成这样了,真是心疼死我了。”
朱小姐出来这几年,受了这么些委屈,如今见了曹妈妈,就如同见了自己知疼知热的亲人般,也哭起来,说道:“曹妈妈,都是淑真的不是,让您老惦记了。老爷太太可好?哥哥嫂子好?”
曹妈妈道:“都好,都好,就是思念小姐。接到小姐的家书,一刻没耽误,立时就命我们来了,要接小姐回去。谁知小姐竟病成这样,姑爷怎么就这么狠心,竟丢下小姐一人在这里受苦,真是,真是……”说了一半,哽咽的说不下去了,“叫我怎么说好,老爷太太若是看见,不知怎样心疼呢。”其他人见了,又听了他好人说话,也都落下泪来。
曹妈妈擦了擦眼泪,问旁边的常胜媳妇道:“咱们小姐到底是什么病症?请的郎中是怎么说的?如今吃了多少日子的药?可有没有换过别的大夫瞧过?一日的茶饭是怎么吃的?”
常胜媳妇一一回答了,说是忧思过度,气恼伤身,体虚血亏。
曹妈妈道:“我的小姐,我知小姐肯定想快快回家去,只是如今梅雨,小姐又病着,不宜长行。依我看,咱们再耐烦些时日,等身子略养好些,过了这几日等天气晴好些,咱们再起身。若是现在冒然上路,千里迢迢一路劳顿,恐怕小姐的身子担受不住。”
若按朱小姐心思,恨不能一时半刻便飞回家里,只是自己身子病弱,恐怕都不能起来走动半步,便点头依了曹妈妈,又趴在怀里嘤嘤哭了起来。
曹妈妈仍命常胜媳妇带那三个女人回去收拾朱小姐的东西,自己留在妙庭观照顾朱小姐。朱小姐道曹妈妈也是有年纪的,又一路辛苦,再三命她去歇。曹妈妈只是不肯,说道:“小姐出了阁这几年,我就如同丢了魂一般,没能跟了小姐出来。如今咱们娘们儿再见面,怎忍再分开半刻。好不好叫我在这看着小姐,才能放心。
妙慧师父听了知客的小尼姑来报,朱小姐家来了人看望,便弃了经文,亲往朱小姐屋子里来。朱小姐介绍说:“这是自小便照顾我的曹妈妈。”
二人见了礼,曹妈妈便命两个跟来的婆子抬了一个箱子进来说道:“这是我家太太叫带来的供佛祖布施,些些薄礼,望不嫌弃。”说着命人打开看时,是些衣服、布匹、金箔等物,另一包一百两银子。曹妈妈又说:“我家小姐多承师父照看,老夫人让我替她多多谢过师父。”
妙慧双手合十,道声佛号,说道:“不必多礼。我与朱夫人真心相交,知己好友,理应关照。老夫人大发善心,我便替佛祖收下。”妙慧便命两个小尼姑将东西收了。
曹妈妈又说:“我家小姐如今病着,还需在贵宝方多住些时日,便于调养。待小姐身子好些,老夫人便命我接了家去。”
妙慧说道:“我佛慈悲。施主自便便是。小寺简陋,又在山中,恐多有不便之处,若有需要,施主尽管吩咐我这寺中的小沙弥便是。”
有了曹妈妈陪伴,朱小姐自认回乡有望,心胸渐开阔些,病势日渐好转,不上十来日,已能出了院子,略在山门前散散。
细雨迷蒙,山中没有一丝暑气,微微凉风带来的,是雨后弥漫在空气中的青草香、樟树香,还有山下田里的稻花香。
过了午后,雨越发紧了。天空是灰色的,远处的山也是灰色的,山与天连在一起,隐约在雨中,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天。不仅是雨,还有山间的水雾,一团一团,聚在山尖上。偶尔一两道闪电划过,好像阴沉的天被劈开的口子,瞬间又奋力的合上。接着便是隆隆的雷声,由远至近,沉闷,像是不满的低吼。
晴也不是痛快的晴,日光躲躲葳葳,时隐时现。它出来时,水波潋滟。有云挡住,也不是阴郁。在雨季的洗礼下,青山更加青翠,一个山峰连着一个山峰,一层叠着一层。远山之上,雾气沼沼,却一点也不隐晦,极目望去,满眼浓碧。
与妙慧师父相交多年,唯有日日相处的这几个月,才是真正成为金兰知己。久雨初晴,二人相约同游湖上泛舟。美景在前,诗酒相伴。
妙慧师父这些时日来,除了与朱小姐讲求佛法,谈论诗词,也经常以佛言开解。朱小姐病榻之上,每日闻着钟声暮鼓,听着佛法禅音,渐渐舍下往日怨恨,病势得以好转,唯有思乡一愁,煎熬难断,日日心焦。
今日湖上泛舟,二人相互剖心。妙慧说道:“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人生八苦,□□难全。既你已放下,便全随它去吧。雨季已过,你看眼前,尽是美景。”
朱小姐环望周山,眼间尽是向往,眉际难掩悲愁。一双桃花醉眼,一副病态愁容,娇喘喘弱柳扶风,颤微微姣花洒泪。
妙慧又道:“谢灵运曾言:四者难并。如今你我良辰、美景,已取其半,赏心、乐事,全由心事。心若自在,则四美兼矣。”
朱小姐笑了笑,说:“前些年在扬州时,扬州府城内有座四并楼,我曾登临此楼。四并楼高耸入云,雕饰精美,登楼远眺,美景尽收,清风徐来,令人舒适愉快。题名‘四并楼’决非夸大。”
妙慧问道:“哦!早闻扬州四并楼、斗野亭乃当地名胜,小僧无缘得以亲见,真是憾事,他日定当拜访。居士既然亲临,又颇赞赏,可有赋诗记载?”
朱小姐点了点头,想了一想念道:
华榜危楼岂浪名,人间四者此环幷。
日知光景无虚度,时觉清风满座生。
庾亮据牀谈兴逸,仲宣倚槛客愁轻。
眼前此乐难兼得,许我登临载酒行。
妙慧赞道:“好诗。我曾发愿遍游名山,不喜繁华都市,看来这扬州还是非去不可了。”
朱小姐道:“山中亦有猛兽,城市未必全是禄虫。”
妙慧道:“我倒俗了,幽栖居士此语方为大悟。”
二人谈谈笑笑间,忽见一艘官船靠近,船头上一驾娘喊道:“我家夫人请问,船上可是妙慧师父和幽栖居士朱夫人?”
妙慧与朱小姐听了,心中着实一惊,等那船靠近看时,却是吴夫人。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