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次韵见赠简吴夫人

南北常嗟见未因,停舟今喜笑谈亲。

张姬淑德同冰玉,李白高吟泣么神。

和管幸听鸣凤侣,滥竽还愧赏音人。

佳篇奖拂还过实,班卫声名岂易伦。

两船相靠并行,互致问候。

吴夫人热情笑道:“几年不见,不想在此相遇,真是幸事。我家员外老爷因上月授了候补,一家子迁到这边来,因今日雨住了,听说山间湖中景色优美,前来游玩,竟在此相遇二位。还以为你往梅州去了,怎么,难道不是胡大人升了梅州通判的么?”

朱小姐苦笑了笑,不知如何作答。那边妙慧师父一边摇头给吴夫人使眼色。吴夫人知有隐情,便不再问,忙说些别的。

朱小姐问道:“自从那年离开苍梧,便再未见过。还未曾多谢吴夫人时刻挂记,常有信来。上一次吴夫人所作一首七律,我甚是喜爱。”

吴夫人道:“今日再见,你我有缘不能断绝。若能得幽栖居士亲笔和诗一首,我之幸也。”

朱小姐道:“临安家中父母知我卧病,早已派人来接,只等雨季一过,便回临安去,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今日我便以吴夫人所作原韵,和诗一首,以酬你我相知之意。”

吴夫人忙问道:“怎么,要回临安去了么?千里相隔,以后不知何时才能再会。”说着淌下泪来。

妙慧师父合掌道声佛号,感叹道:“万水同源,心向往之。既相交已深,虽远隔万里,便在同一片月下,也如人在眼前,何必执念于斯。”

吴夫人叹道:“只盼雁字回时,遥寄我相思之意。若再到梧州,千万来看看我。我若至京城,必访幽栖居士。”

早有小丫头取来纸笔,在朱小姐面前铺好,又研了墨。朱小姐提起笔来,稍加思索,信笔写来,片刻便成七律一首。吴夫人和妙慧师父念了,纷纷赞赏不矣。吴夫人仔细收了,藏于诗筒,说道:“我定好好珍藏,以谢幽栖居士知心相交之恩。”

三人又说了些别话,忆起往日同魏夫人等相聚起社作诗的日子。说说笑笑间,晚霞满天,天将至晚。三人互说了珍重的话,便各自洒泪分别。

雨季过了,便是暑热,然妙庭观所居山中,自是清凉。晚风阵阵,朱小姐又想起了有一年,去谢夫人家拜访,朱小姐爱他院中的一片绿竹,掩映着一处高轩。既而又想起旧时自己家中的水阁,正是夏日避暑好耍的去处,水阁对岸的西楼,旧时常与父母兄嫂纳凉饮宴,此刻思来,犹如昨夜。

恰好小杏收拾朱小姐的书箱子,倒腾出旧日的一本诗册子,朱小姐见了,问道:“小杏,你倒腾那大箱子做什么?”

小杏答道:“曹妈妈说,雨季过了,奶奶身上也见好,曹妈妈已命常胜看好了船,再痛痛的晴上几日,咱们便启程回家去。曹妈妈已命常胜嫂子收拾放在家里的东西,命我把这寺里的也收拾起来。”

朱小姐指那上面的册子问道:“那是什么?拿给我瞧瞧。”

小杏顺着朱小姐手指的方向看去,捡起册子递过来道:“这是奶奶在家里时写的册子,咱们从临安带来的,一直在这大箱子底下压着,都有些霉味了,我翻出来晒晒。”

朱小姐接过册子,果然是自己以前在家里时写的,都是以前做的些旧诗词,倏忽想起往事,便拿起来坐在廊下翻看。

《西楼纳凉》

小阁对芙蕖,嚣尘一点无。

水风凉枕簟,雪葛爽肌肤。

《小阁秋日咏雨》

疏雨洗高穹,潇潇滴井桐。

润烟生砚底,凉气入堂中。

翠锁交竿竹,红翻落叶枫。

抚琴闲弄曲,静坐理商宫。

是啊,以前在家里时,是多么快乐啊,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烦忧悲愁。出了阁才几年而已,如今自己这般光景,待回了家叫父母见了,岂不心疼。想到这里,不禁摸了摸自己瘦削的脸庞,又看着自己的旧诗,如哽在喉。

常胜雇的两艘船已收拾停当,雇人把朱小姐的一应箱笼行李都送了上去。朱小姐带着曹妈妈和小杏还有两个妈妈坐一只,其他人押着东西坐了另一只。

这一日,昔日结交的朋友都已不在,有的随夫别处上任去了,有的回了原籍,只有现居梧州的妙慧师父和吴夫人前来相送。朱小姐一一道别,登舟离岸而去。

一路上朱小姐因身体反反复复,故而不敢行的疾了,走走停停。劳乏时便捡大码头靠了歇歇,也上去采买些吃食菜蔬。遇着雨稍大些,也不敢走了,湾住船等雨停,因不得好生休息,朱小姐咳嗽便加重些,曹妈妈也更精心,命常胜家的变着法弄些可口饭菜来吃。常胜上岸买柴,不知从哪带回一小筐新鲜枇杷。朱小姐见了,倒是眼馋得紧。只是曹妈妈不敢叫生吃,恐积往食,只用冰糖炖了,才敢拿给朱小姐。

虽是走走停停,但因顺风顺水,倒也行的不算慢,只一个多月,便进了临安府。所谓近乡情切,朱小姐日日眼含热泪,翘首以盼,离乡多年,终于回了日思夜想的父母身边。

晞老爷和王夫人估算着日子,早早的便派人派车日日在码头上候着。

终于靠了岸,一刻也不耽搁,曹妈妈便先陪着朱小姐先行坐了车回家,早有一个小厮骑了马回去报信儿。

王夫人在家里听了消息,说朱小姐已经下了船,正坐车往家走,这就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下了,在屋里来来回回的张望,眼里早止不住含满热泪。赵氏在一旁安慰道:“太太且不必着急,既已经下了船,立时就能到家了。知道太太惦念姑娘,想必姑娘在外头也是时时念着家里呢,一时进了门瞧见太太这样,岂不难过。”

王夫人拭泪说道:“本以为胡家好歹也是大户人家,又与你老爷同朝为官,真儿嫁过去不会受什么大委屈。谁承想姑爷竟是这等粗鄙之人,她婆婆因真儿无子,又不待见。这几年她孤身在外,身边又没有个知疼知热的亲人,白叫我的真儿受了屈辱,竟把她一个人丢在外头病死也不管,带着小妾上任去了,天下哪有这样的事,怎不叫我心疼。”说着又滴下泪来。赵氏也跟着淌眼沫泪的。

二人正念叨,就听见院子里小丫头喊道:“太太、奶奶,姑娘回来了,正在门口下车呢。”

王夫人一听,急忙起来便往外走,赵氏赶忙在后面搀着。丫头一掀帘子,正好瞧见曹妈妈扶着朱小姐进院里来。

朱小姐见了母亲,忙一把扑到跟前跪倒抱了王夫人的腿,口里只顾喊着“妈妈”,其他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

王夫人一把搂了,心肝肉的哭起来。赵氏赶忙扶起朱小姐,一手挽着哭道:“太太想了这些日子,总算把姑娘盼回来了。快进屋里说话要紧,别只管在这外面站着才是。”

于是婆子丫头们搀的搀扶的扶,把她母女二人让进屋里。

朱小姐重新见了礼,一头扎进王夫人怀里,只管抱着不撒手。王夫人也搂着朱小姐摩索不住,摸着朱小姐全身一把骨头,脸上更是瘦的没了人形,怎不更加伤心流泪,捧起这张日思夜想的泪脸哭道:“我的儿,怎么就瘦的这么着,疼死为娘呀。”

朱小姐又不敢太多说话,恐怕母亲担忧,只管使劲忍着泪,无奈又忍不住,抬眼望着亲人,只说道:“女儿离家多年,不能承欢膝下,只是想念父母。今日终得回来拜望,母亲大人恕罪则个。”

衷肠之言不知从何说起,母女儿人只是相对流泪,赵氏在一旁劝慰不住,也跟着哭个不住,就连下面站的一众婆子丫头也都流下泪来。

朱小姐哭了一回,才又起来拜见赵氏。赵氏忙把她按在王夫人身边仍旧坐了,说道:“姑娘走的这些年,太太着实想念的紧。这几日知道姑娘要回来了,日日盼着。今日见了面,娘们儿说说笑笑,就不要都淌眼抹泪的了。”说着自己拿帕子擦了脸上泪痕,强笑起来。

赵氏又道:“姑娘原来的屋子,一直没有动过,太太早就命我打扫了,只等姑娘回来,还住吧。”

朱小姐道:“只盼在我的屋子里再住些时日,每日能见到父母亲人,也就知足了。有劳嫂嫂费心。”

赵氏便出去命人把朱小姐带回来的东西行李送去王夫人后小院原先朱小姐的闺房里去,好生收拾停当,又命去接的人回去歇着,着常胜夫妻二人并小杏进来叩见。

常胜夫妇二人只到了里间门口,只小杏进了王夫人屋里,给王夫人叩了头。王夫人道了辛苦,说他们几个跟了姑娘去受累了,又可怜蕊馨小小年纪便没了,命赵氏赏了银子,命他们下去歇息,日后好生服侍。

赵氏安抚了王夫人和朱小姐,便出去安排饭,又亲去朱小姐屋里看他们收拾东西。只剩娘俩时,王夫人细问详情,朱小姐终究没有吐露过多,只大概说了一些,又说了蕊馨之死因,哭了一回,引王夫人连连哀叹,又恨起胡澥来,叹道:“我的儿,这都是你的命啊。看这些年到底吃了多少苦楚,竟瘦得连个人形都没有了。”

朱小姐宽慰道:“究竟还是因为这两年的病症。如今回家来见了母亲,管叫好了,母亲不必忧心。”

虽是如此说,王夫人哪里肯全信她,也只好日后慢慢问出来罢了。命一个小丫头道:“出去告诉你奶奶,明日请个好大夫来,给你姑娘问病。再多做两个你姑娘爱吃的菜。告诉外头,老爷回来后说姑娘家来了,速到后头来。”

小丫头领命出去传话。母女二人又相拥哭了一回,问些家长里短之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