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咄没有开口,只是默默递上了一封密函。
独孤策展开帛书,略扫了几眼,忽然眉心一跳,眼中闪过惊讶又喜悦的光芒。
“宇文献死了。”未等独孤宗绪开口相问,他直接开口。
独孤宗绪的惊讶不比他少,怔了一下,问:“宇文献尚在壮年,这……如何死的?”
“幼子宫变,谋逆弑父。”独孤策说完,将帛书扔给了独孤宗绪,而自己在屋中踱了几步后,缓缓坐了下来。
夜色沉沉压了下来,几缕风声拂过阶前草木,携了幽微的香气穿堂入室,在烛火上旋了几息,荡出一阵缭乱的动静。
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绝佳的机会,可这个机会该如何把握?方才的激动和亢奋慢慢平静了下来,独孤策认真思索起了目前的局面。
独孤宗绪皱眉看着他,也选择了沉默。他也清楚,这个机会出现的太过突然,突然到足以打破原有的安排,一旦把握不好,更会让人惋惜。
“六叔如何看?”半晌后,独孤策终于开了口,没有绕弯子,问得直白。
独孤宗绪看着这张年轻又诚挚的面孔,几句话在嗓子上翻滚了几次,终于以同样坦诚的方式说了出来。
“虽说机不可失,时不我与,但仍不宜草率出兵。”
“为何?”
“绥宁城固若金汤,兵力远胜于我们,况且骑兵不善攻城,又该如何得胜?”独孤宗绪回答。
一番话说完,却见独孤策沉默地看着自己。他的双眸在火光下犹如一汪寒潭,深而冷。却又吸引着人与他对视。
偏偏不可逼视。
忽然,独孤策的唇角绽出一个笑容,这个笑容很快蔓延到了他的眉梢眼底,让他看着颇为愉悦:“六叔果然与我心有灵犀。”
“我亦觉得,时机虽到,却不可急功冒进。”
说完,他扬声吩咐木咄,连夜召集在燕关的部将,于堂室中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宇文献为幼子所杀,这是真的吗?别不是老匹夫的奸计?”
“绥宁城的探子皆是赵先生一手培养,忠心不二,你难道在质疑先生的能力?”
“哪怕宇文献死了,绥宁城仍旧铁桶一般,听说当年建城时杀了不少工匠,此时去强攻时机虽好,但也并没有完全把握。”
“我代国铁骑何曾怕过这些,强攻有何不可。这般好时机若是错过了,恐怕再难有了。”
“的确是好时机,机不可失……”
灯火昏深处,独孤策摸着下巴,久久不语。烛光将他的轮廓衬得深邃,那双本就漂亮的眼眸,敛起情绪,望着越发莫测。
屋中诸将吵成一团,听来听去不过还是在绕着攻与不攻争论。
不管宇文献身死是真是假,绥宁城都是要攻的。这场大战他等了太久,久到已经没有耐心了,连宇文部都无法征服,他又谈什么问鼎天下。
可是越到这个时候就越急不得,宇文献新死,绥宁城却未骤乱,说明有人控制住了局势,且对他趁机来攻已经有了准备。何必急于一时,宇文部大乱会随着宇文献的死传开而真正到来,他需要等的正是这个时机。
不过他不能直说,削了士气就不好了。
独孤策的眸光冷冷扫过众将,虽未言语,但众人皆不敢再多言,纷纷停下来只看着他,等着他说话。
“春寒料峭,也不知先生在洛城可有受寒。”没头没脑的一句话从他口中说出,有些突兀。
“洛城和暖,怎会受寒。”乞干昌嘴快,接完话后见大家都在看他,讪讪闭上了嘴。
有人机敏,立刻就听出了独孤策的意思,进言道:“不如让人去洛阳,将先生接回来。大战在即,有先生筹谋,也更多胜算。”
独孤策浅笑着,故作思考后,点头同意了。
“大战在即,机会稍纵即逝,哪里等得!”偏有人没明白,焦急地说道。
独孤策剑眉微挑,没有多解释,又思虑起另一个问题。
除了出兵之机,此次出征的主将人选也很重要。
乞干昌勇猛有余,谋略不足,段央守城尚可,攻伐无力,长孙执年迈,高昆尚稚嫩,经验不足……
独孤策的目光又投向了独孤宗绪。
骁勇果决,机巧善变,没有谁比他更合适。可是……
不知为何,心头弥漫着一种奇怪的感觉,心弦微动,刚要出口的话硬生生被咽了回去。时移世易,他与独孤宗绪,到底不似当年。
“汉人典籍里有句话,‘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我们和宇文部交手多次,各有胜负,这次无论如何都不可轻敌。”
他舒展了眉心,露出一个颇从容的笑,扬声道:“若攻破绥宁城,灭了宇文部,便为不世之功。孤知诸位皆有建功立业之心,不如这样,各位可回去好好想想破敌良策,等先生返回之日,便是我们出战之时,到时用谁之计,谁便是此次攻城主帅。”
“诸位以为如何?”
他说完,扫了一圈众人的表情,有人跃跃欲试,有人双眉深锁,有人欲言又止……只有独孤宗绪,听完这句,似笑非笑,不明其意。
……
贺兰从燕关离开的那一日,是个晴空万里的好天气。笔直的官道上,垂杨泛出清浅的绿意,一路向着远处蜿蜒。
她回头又望了一眼。
阙楼高耸,城墙坚厚,当真是个雄关,只是她今后不会再踏足这里半步。流离了这么久,也该有个安身之所了。
沉思间,忽觉一道目光如箭矢般刺向了她。贺兰渺然相顾,只见城墙之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虽然隔得远,但依依能辨出那就是独孤策。他负手远望,孑然独立的样子显得高傲又孤清。
或许是错觉,他怎么可能看得到自己,还是这个混在队伍中,乔装的面目全非的自己。
但她还是心虚,匆忙低下头,脚步都带了几分慌乱。
他们之间缘尽于此……
“怎么,舍不得?”马车上的人掀起帘幕,讥讽道。
贺兰愣了一下,抬眼时又带上了温婉到有些虚假的笑:“殿下说笑了,逃出樊笼的动物,都不会舍不掉那个关着它的笼子。”
对方看着她,忽然低声笑了:“也对,你这般铁石心肠的女人,怕是不会留恋任何东西。不管是人还是事,在你眼中,都是看能不能利用的吧。不过……”
他顿了顿,好奇追问:“不管是跟着独孤宗绪,还是跟着独孤策,你都会过得不错,何必要求着本王带你回洛阳。难道洛阳藏着你的小情郎,让你放不下?”
他说话实在不中听,贺兰刚想反唇相讥,抬眼看了看,唇角弯得更大了:“我的情郎,难道不是你陈留王殿下吗?”
慕容泠一听,立时就拉下了脸,环顾着四周,压低声音道:“你可别乱讲……本王哪里敢招惹你这样的妖孽。本王马上要迎娶清河崔氏的贵女,你再胡言乱语,休怪本王不客气了。”
贺兰见他如此,笑得越发开怀。
这个陈留王阴恻恻的,她才懒得与他有什么瓜葛,不过是迫切想要离开燕关,又担心外面兵荒马乱的,所以借他的身份回洛阳罢了。早知道他的软肋在这里,她才不会由着他阴阳怪气的嘲讽自己呢。
“殿下放心,回到洛城,我无事不会找你的。”
……
今日送亲使要离开,出于礼节,独孤策将他们送到了府门外。慕容泠拱手笑道:“代王何必客气,或许过些日子,还是本王送亲至此,到时代王可还愿意亲自前来结亲?”
独孤策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并未回答。
队伍缓缓启程,他望着那些远去的人马,鬼使神差地想到了那个不辞而别的女人。她离开的果断干脆,只带了一个贴身的侍婢,人间蒸发般消失在了戒备森严的太守府。依她的性子,这件事想必计划了许久,周密的看不出任何痕迹和破绽,无人能猜到她去了哪里。
她在报复自己当初的不告而别吗?或者正如她所言,她看不到他们之间的未来。
她太悲观了,分明他已不复当年,只要他肯,什么做不到,莫说给她一个安定的生活,便是可贺敦的位置,他想给谁也拦不住。
孤城空寂,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城楼处,送亲队伍行得那样慢,迤逦在官道之上,仿佛一条蜿蜒远去的蛇蟒。
绿杨深处,短亭隐隐,长亭遥遥,无端让人惆怅。
“大王,那个医女如何处置?”木咄见独孤策露出伤怀之色,心中对贺兰十分不满,趁此机会进言道,“不如杀了算了……”
收拾不了她,教训一下她身边的人也好。
独孤策远顾的目光收回,凉凉地落在木咄的脸上:“你这满口打打杀杀的毛病,是跟谁学得……”
说罢又睨了木咄一眼,道:“多把心思用在大事上,和一个妇人上计较,何必呢?”
“那……放了?”木咄噎了一下,挠了挠头,试探道。
独孤策没回答,快走了几步,一直到了城墙下,忽然转头吩咐道:“让看守她的人看得松些,至于能不能逃出去,那就看她的本事了。”
“这又是为何?”木咄追问。
他并不算聪明,但是凡事都愿意多问一句,一则表现的忠心耿耿,二则也不会自作主张闯大祸。这才是他在大王身边的立足之本。
独孤策拂了拂衣摆上的尘埃,言语放得自在:“抓到孤手里的人,还没有轻易放出的。传出去,他们还以为孤是多心慈手软的人……”
木咄这次听明白了,大王终究还是放不下那个女人,由着她左右自己的情绪,偏还嘴硬不肯承认。
讷讷地答应了一声,立刻就去吩咐了。
贺兰由着心意自己离开了,这篇文的主线在她这里,所以不要纠结他们的分离了。下一章开启新地图,贺兰又会经历什么呢?评论区随机掉落红包哦~欢迎收藏,留言,灌溉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十九、长亭远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