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十二章

至紫衣女子过来与黎锦说话之时,阿诚更是蜷缩起了身子、紧紧握住黎锦衣襟,一声都不肯出。

也亏得黎锦身材纤长、衣裳宽大,她若是生得再娇小些,也遮不住阿诚了。

阿诚道:“阿诚不是怕生。阿诚只是怕达官贵女罢了。”

其实黎锦心里也很纳闷,阿诚按说本应是不怕生的。他从前到现在都经常帮黎锦跑腿,而跑腿这种活儿,也不是太怕生的人干得来的。

黎锦又想了想,终究没能想得通顺,只得问道:“为什么怕达官贵女?”

阿诚微微红了脸,道:“阿诚恐怕他们把阿诚夺走,阿诚就没法陪伴着将军了。”

“阿诚是这么想的啊……”黎锦不由得沉吟了起来。

阿诚的容貌着实出众,明眸皓齿、清秀脱俗,甚至称得上美丽。

虽然穿着庶民百姓的衣服,但看起来简直像是个女扮男装的漂亮小姑娘。

就连早已看惯了阿诚的长相,而且也素来并不看重色相的黎锦,有时都能忽然注意到阿诚的黑亮大眼或是笔直鼻梁,想来阿诚在寻常人眼里定然是美貌非常。

但黎锦心中还是有些疑惑,就算是这样,也没必要这么惧怕那个紫衣女子吧。

“达官暂且不提,贵女不是也很好吗?”黎锦道,“焉知她们之中,就一定没有能真心待你的?”

阿诚听了,神色黯然,道:“阿诚不愿。”

黎锦道:“为什么?”

阿诚道:“阿诚只想过安逸自由的生活。若活着要看他人眼色,还不如去流浪来得自在。”

黎锦听了倒有些不好意思,道:“好啦,我明白了。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你的想法是对的。”

黎锦虽然是这么说,不过她还真的很为阿诚操心。

原本带阿诚回京城,是想自己虽然被贬官回去了,但父亲的人脉还在,设法托个人情,以阿诚的聪明才干,被贵人保举一番,不说前途无量,也应是大有可为的。

但她却没想到,竟然连自己老家都出了事。

世人难免捧高踩低,落魄时别人都不来了。黎锦在大杂院也住了两天,一个访客都没见到,以后大约也很难会来了吧。

把阿诚推荐出去这个设想,终究也落了空。

黎锦因此,多少觉得有些亏欠阿诚,虽然知道他并不会因此不满,但她心里难免过意不去。

思前想后,黎锦也没想出合适的下一步安排。

或许让阿诚尝试去科举,考个文官还是有些前程的。虽然可惜了阿诚的天生神力,但现在并非乱世,武官难得出头,也只有科举是个向上去的正经途径。

黎锦又想,要不然,自己也去参加几次科举?

她推想自己被贬官,多半是因为凭空任职、根基不稳,又没立下什么功劳所致。

可边境一直太平无事,黎锦又能怎么样呢,她总不能去主动挑起一场战争吧?

所以被削虽然冤枉,但细思起来倒也不是完全想不通的事情。

凭空指望官复原职怕是难了,还不如考上几场考试,碰碰运气。

想到这里黎锦也很头疼,她本来就没正经上过学堂,只跟着家里的文武教师学习过而已。

她虽然爱读书,读的却多为地理风物、农林医工之类杂书闲书。

应试作文一类知识,却是近乎一窍不通,怕是与十来岁的童子相比,行文也不占优势。

准备靠科举走上仕途的人,多是从小就专门在专攻这方面的,自己要与他们竞争,怎么想也并不容易。更何况,现在家境不好,连聘请教师为自己补习科举这方面的知识,也是缺少条件。

这样一想,若是要阿诚去科举,他的困难与自己也差不多,或许还更多些。

黎锦越想这些,越是深觉头疼。她一时无法,只得不去想了。

黎锦对阿诚道:“我们先去趟米铺,多买些米。再去趟铁匠铺,买些锅盆碗碟便回家。”

阿诚点了点头,道:“阿诚明白。”

刚到市场上就赚到了钱,黎锦非常高兴。

她先将五两银票换成了四两半的银票,剩下半两银子换成了五百文钱。

民间若是想买卖东西,用银子或银票都极不方便,换成铜钱,虽然重量增加了不少,但实用性更是高得多了。

换钱之后,黎锦和阿诚去了米店,很干脆爽快地买了八十文钱一袋、重五十斤的米。现在,整个大杂院的人也能都上好一阵子大米了。

买的时候,黎锦还特意选择了品质比较优良的那种塞北粳米。

把大米袋子拎到小推车上正要走的时候,黎锦突然心血来潮,又赶回了店里,花了十文钱买了五斤糯米。

粳米与糯米掺在一起,蒸干饭或是煮粥都比单用粳米口感更好。

买了米之后,黎锦觉得只煮白粥太过单调,又去了肉店。

她选了一条品相、颜色都好的猪里脊肉,二十二文钱买了下来。

黎锦路过卖蔬菜的摊位时,又花两文钱买了一把芫荽。

芫荽是雅称,俗称就是香菜,有的人极喜欢,有的人恨之入骨。

黎锦是喜欢的那群人,她记得自己父亲以及老下人应当都不讨厌香菜,阿诚也是不讨厌香菜的,但是为了保险,还是出锅之后各人自己往碗里加吧。

黎锦买了芫荽,正要走的时候,看到生姜甚是新鲜整洁,又花了两文钱买了一块生姜。

路过调料店,黎锦又花十文钱买了三两胡椒粉,这东西是舶来品,大夏还不怎么种植,是以价格很高。

但胡椒粉提鲜、增香、去异味,用处极大,也不容易霉变或是遭虫,甚至还有些许驱虫功效,家里常备上一些,也是值得的。

一进了铁匠铺,黎锦便是径直选了一口周长犹如人两条手臂伸出环绕大小的新铁锅,索价一百文钱,讨价还价后,八十六文钱买下。

又买了几个大小不一的铁盆,分别是二十文、二十八文、三十文。这种铁盆,黎锦几乎看不出来大小之外的区别,但感觉到做工也还不错,尚算满意。

买下铁锅与铁盆之后,黎锦问道:“你们这里可有金属的餐具卖么?”

那人道:“我家是小本经营,不卖这个,你可去南边那家大的铁匠铺看看。”

黎锦有些失望,只得出来了,又往南去寻那家大的铁匠铺。

富贵人家的碗筷盘碟,都是雪花白银所制,即使遭到磕碰摔打,也轻易无损。

而且,白银若是遇毒、或是碰到**发霉的食物,就会变黑,用银制品盛装食物,食客会更感安全放心。

即使一时遭遇变故,流浪迁徙于异地,带上银制餐具搬家,也比瓷制陶制餐具方便多了。路上若是缺了盘缠,也可以直接变卖银碗银盘银筷,或是直接当银两使用,都很方便。

由于黎氏将军府一时落魄,银餐具眼下都不知所踪。

昨天黎锦见到的餐具,都是粗瓷碗、陶碗和竹筷。

竹筷旧得都有些发黑了,这她倒不在乎,她自己随身带着一套银餐具,用银筷银匙就行了。

虽然会想到这样困难时自己还要搞特殊化有些愧疚,但就算不这么做,对别人也没什么好处,反而只能让喜洁的黎锦本人分外为难。

黎锦昨天注意到,大杂院的人使用的瓷碗陶碗都有些缺损的迹象,这就是该解决的问题了。

就算她自己不用,也不应当眼看着别人用这样的瓷碗陶碗。一来不卫生,二来也不安全,吃饭时容易划伤嘴唇,洗碗时也容易划破手指。

相比银制餐具,瓷碗竹筷一类的餐具确实不好用,还是应当用金属材质的餐具,买了就近乎可以用一辈子。

现在她手头虽然有了些闲钱,银制餐具依然是买不起的遥远梦想。而铜铝制成的餐具,黎锦过去读书的时候,看到记载说有毒,也不愿意购买。

再走一段距离,果真见到了之前那家提到的大铁匠铺,黎锦有些忐忑地走了进去。

进来这家铁匠铺的时候,黎锦并不确切知道自己想要的那种东西,能不能在这里买到。但总要试试看,打听后知道确实没有,也比不知道而没法死了心强得多。

这家铁匠铺,比上一家房子宽敞得多了。

但与上一家相仿,也并不是进来就是拉风箱打铁、炽热喧哗的架势,前面的屋子里就摆着用于出卖的各种金属物件,有两个人坐在长凳上预备随时招呼客人。

黎锦一进来,其中一个人便道:“姐姐,来买些什么?”

他叫黎锦“姐姐”,倒不是这人年纪比黎锦幼小的关系。

只是因为大夏有些市井之人,见到平民年轻女子,便呼之为“姐姐”,盖有赞其青春朝气之意。黎锦听了虽觉得怪,听多了倒也勉强能够习惯。

黎锦问道:“你们这里可有镀银的铁碗铁筷么?”

那人道:“只有铁碗,没有铁筷。也没有镀银的家什。”

黎锦问道:“我若真心想要,能定做么?”

那人想了想道:“姐姐若是真心想要,自然是可以定做的。就怕你定做完了又不满意,两家都徒增烦恼。”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第十二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