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第一个周末,天刚蒙蒙亮,天边还泛着一层淡淡的青灰色,风就裹着几分凉意,从社区的林荫道里穿过去,吹得路边的梧桐叶沙沙响,偶尔有几片泛黄的叶子被风吹落,打着旋儿飘在地上。社区广场却早早热闹起来,红色的横幅提前挂在了广场最显眼的银杏树下,绳子拉得笔直,上面“健康进社区,义诊暖人心”几个明黄色的大字,在清晨的微光里格外醒目。陆时衍作为市一院急诊科的代表,带着科室里三个年轻护士——小陈、小周和小李,七点不到就开着医院的公务车赶到了广场,刚下车就搬起后备箱里的蓝色帐篷、折叠桌和沉甸甸的医疗箱,忙得脚不沾地,白大褂的下摆被风吹得轻轻扬起。
帐篷是浅蓝色的医用款,支架刚撑开大半,就被秋风轻轻吹得晃了晃,小陈和小周赶紧伸手按住帐篷的两个边角,小李则扶着支架稳住重心,陆时衍弯腰拿起地钉,用小锤子一下下往土里砸,力道均匀,每一颗地钉都砸得又深又稳,砸完又绕着帐篷拉好防风绳,把绳子末端的卡扣牢牢扣在地钉上,又拽了拽确认不会松动,几人齐心协力,才让帐篷稳稳立在广场中央,像一座小小的“健康驿站”。两张折叠桌并排摆在帐篷里,陆时衍从包里拿出干净的白色桌布,展开铺在桌上,抚平边角的褶皱;三个护士则围着医疗箱忙碌,把血压仪、听诊器、血糖仪一一拿出来,放在桌角的托盘里,连袖带都提前整理好,又把印着高血压预防、日常急救常识的宣传册按类别分好,摞成整齐的小堆,摆在桌子外侧,方便居民拿取。
清晨的风越吹越凉,裹着草木的清苦味,陆时衍穿着挺括的白大褂,领口的扣子系得规整,没半点松散,袖口却挽到小臂,露出线条清晰的手腕,手腕上还沾了点搬帐篷时蹭的泥土,却丝毫不显狼狈。他蹲在桌子旁,正低头整理血压仪,手指轻轻捏着袖带的魔术贴,试了试粘贴的松紧度,又按了按仪器的开关,听着“嘀嘀”的开机声,看着屏幕上跳出正常的初始界面,才放心地把袖带搭在桌沿。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几缕浅棕色的发丝贴在光洁的额头上,挡住了一点视线,他没顾上特意理,只偶尔抬手用指背蹭一下,目光始终专注地落在仪器上,连小陈跟他说“陆主任,登记表准备好了”,都先轻声应一句“等我弄好这个血压仪,咱们再核对一遍”。
有早起买菜的老人,提着装满青菜的布兜路过,看见帐篷外贴的“市一院义诊”标识,忍不住放慢脚步,凑到帐篷门口,隔着防风帘轻声问:“小伙子,这是市一院来给咱们免费量血压的不?”陆时衍听见声音,立刻抬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声音特意放轻了些,怕吓着老人:“阿姨,是免费的,我们再调试下仪器,您要是有空,等会儿准备好,您就来测,不用排队等太久。”老人笑着连连应下,说回家把菜放好就来,还特意跟旁边一起买菜的老姐妹说“广场有义诊,免费量血压,你也来看看”。没过一会儿,广场上就渐渐聚起了不少早起的居民,大多是拎着菜兜的老人,还有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都站在帐篷外,看着里面忙碌的几人,眼里满是期待。
旁边的小陈蹲在地上,把分好类的宣传册再理了理,忍不住搓了搓胳膊,鼻尖都冻得有点红:“陆主任,这入秋的风也太凉了,早上出门想着能忙起来,就没穿外套,现在胳膊都冻得发麻。”陆时衍闻言,抬头看了看她,又扫了眼另外两个护士——小周和小李也只穿了浅蓝色的护士服,袖口挽着,手都有点凉,便笑着说:“等会儿居民来了,咱们忙着测血压、答疑,一动起来就热了。要是实在冷,我车里有两件备用的薄外套,等会儿忙完这阵,我给你们拿。”说着,他又低头继续调试第二台血压仪,指尖碰到冰凉的仪器外壳,冻得微微一缩,却没在意,只想着赶紧把所有设备都确认好,别让来义诊的居民多等。
风又吹过来,掀起他挽起的白大褂袖口,露出手腕上一块简单的黑色手表,表盘上的指针轻轻转动,刚好指向七点半。陆时衍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又用手指把额前凌乱的碎发往后捋了捋,露出饱满的额头,对着三个护士说:“大家再检查下东西,血压仪、听诊器都开机试一遍,宣传册再分细点,高血压的放左边,急救常识的放右边,等会儿居民来了,咱们也好快速招呼,别让老人多跑腿。”说完,他又走到帐篷门口,掀开一点防风帘,抬头看了看天,太阳刚从云层里探出头,淡淡的金色阳光洒下来,落在广场的石板路上,却还没驱散清晨的凉意,他裹了裹白大褂的领口,却没觉得冷,只想着今天能多帮几位老人测测血压,多跟大家说说心梗、中风的早期信号,也算没白来这一趟。
“陆主任,温老板怎么没来给你送早餐啊?以前你值早班,他不都准时送面来嘛。”小陈一边拿着酒精棉片给登记表消毒,一边偷偷凑到陆时衍身边,笑着打趣道,眼里满是看热闹的笑意。
陆时衍抬眼,想起早上出门时温野还在厨房揉面,手里的动作顿了顿,随即笑了笑,语气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温柔:“他今天面馆要提前开门,说周末来吃面的人多,晚点忙完了再过来。”话音刚落,就听见熟悉的声音从人群外传来,带着点轻快的调子。
“陆医生,小陈护士,我来啦!”
众人抬头一看,温野正推着辆小小的不锈钢推车,从人群里慢慢挤进来,推车的轮子在石板路上轻轻滚动,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推车上放着四个保温桶,桶身印着“温记面馆”的小logo,旁边还摞着一摞一次性纸碗和筷子,用保鲜膜盖着,防止落灰。“刚在店里熬好的南瓜小米粥,还蒸了点肉包和菜包,大家早上忙到现在没吃饭,先垫垫肚子。”他掀开最上面一个保温桶的盖子,热气瞬间冒了出来,混着甜甜的南瓜香和小米的醇厚香气,在微凉的空气里弥漫开来,瞬间驱散了些许凉意。
“哇,温老板也太贴心了!知道我们冻得慌,还特意送热粥来!”小陈眼睛一下子亮了,连忙放下手里的酒精棉片,走过去接过温野递来的纸碗,“陆主任,你可真是好福气,温老板这么疼你!”
陆时衍走过去,接过温野专门给他递来的一碗粥,指尖触到温热的碗壁,暖意顺着指尖一点点往心里钻,整个人都跟着暖融融的。他看着温野额角沾的一点面粉,轻声问:“怎么还是过来了?不是说店里一早要准备揉面、熬汤,忙不过来吗?”
“再忙也得给我们陆大医生送早餐啊,总不能让你饿着肚子给人看病。”温野笑了笑,凑到他耳边,压低声音说,“我给你留了两个肉包,藏在最底下那个保温桶里,没人跟你抢。”
陆时衍看着他眼里的狡黠,像个偷藏了糖的小孩,无奈又好笑,低头喝了一口粥。小米熬得软糯,入口即化,南瓜的甜味恰到好处,一点都不腻,正是他平时喜欢的味道——温野知道他不爱吃太甜的,熬粥时特意少放了糖,只靠南瓜本身的甜度调味。
七点四十,义诊正式开始,帐篷外的居民立刻排起了队,队伍慢慢变长,大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病历本,有的还带着平时吃的药盒,排着队等着测血压、问病情。陆时衍坐在桌子内侧,面前放着听诊器和登记表,每过来一位居民,他都先笑着说“您坐”,再帮老人把袖带缠在胳膊上,调整好松紧度,等血压仪显示数值时,又轻声跟老人解释“您的血压稍微有点高,平时少吃点盐,别熬夜”;遇到老人说不清自己的症状,他就耐心地一点点问,“平时会不会头晕啊?”“晚上睡得好不好?”,时不时在登记表上记录着关键信息,声音温和得像秋日的阳光,动作也轻柔,丝毫没有平日里急诊室里应对紧急情况时的凌厉。
温野没进去打扰他们,在帐篷外支了个小折叠桌,把保温桶都摆好,拿起纸碗,给排队的老人一一盛粥、递包子。“大爷,您先喝点热粥暖暖胃,前面没几个人了,不急。”他给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递粥时,还特意把碗沿往老人手里送了送,怕老人拿不稳;遇到有糖尿病的阿姨,就特意递上菜包,笑着说“阿姨,这个是菜包,没放糖,您放心吃”。他手脚麻利,脸上始终带着爽朗的笑,跟老人们唠着家常,问他们平时在家爱吃什么,有没有忌口,偶尔还跟老人说“要是想吃热面,就去城西的温记面馆,我给您多煮点青菜”,说得老人们都乐呵呵的。
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拄着木质拐杖,测完血压后坐在旁边的长椅上歇脚,看着温野忙碌的身影——一会儿给老人盛粥,一会儿帮老人捡掉在地上的宣传册,一会儿又给带孩子的妈妈递纸巾,忽然叹了口气,拉着旁边的小陈说:“这小伙子真俊,心眼又好,还特意给我们送热粥,跟陆医生站在一起,倒像对亲哥俩,看着就亲近。”
小陈在旁边听着,忍不住偷偷笑了,刚想开口说“他们不是亲兄弟”,却被帐篷里的陆时衍递来的一个眼神制止了。她抬头一看,陆时衍正给一位老人听诊,目光却悄悄落在温野身上,对方刚好给一个老爷爷递完包子,转头朝帐篷里看了一眼,阳光落在他的脸上,笑容比刚升起来的秋阳还要暖。
等老人走后,陆时衍轻轻擦了擦听诊器的探头,轻声跟小陈说:“别跟老人解释太多,免得她操心。”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语气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温柔,“他不是亲兄弟,是我很重要的人。”
小陈眨了眨眼,笑着点了点头,没再说话。老奶奶没听清他们的对话,疑惑地看了陆时衍一眼,他却已经低下头,对着下一位居民招了招手:“大爷,您过来坐,咱们测测血压。”
临近中午,太阳渐渐升高,秋风也温柔了些,义诊的人渐渐少了,最后几位居民拿了宣传册,跟陆时衍和护士们道了谢,慢慢走了。温野把最后一碗粥递给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妈妈,又帮她把孩子的小围巾往上拉了拉,才开始收拾桌上的碗筷,把空碗摞在一起,用过的纸巾都收进垃圾袋里,额头上沁出了一层薄汗,把鬓角的头发都打湿了。陆时衍走过来,从口袋里拿出一瓶常温的矿泉水,拧开瓶盖递给他:“忙了一上午,累了吧?”
“还好,就盛盛粥、递递包子,比在面馆揉面、熬汤轻松多了。”温野接过水,喝了一大口,顺着喉咙往下滑,解了渴。他看着陆时衍白大褂的肩膀上沾了点灰尘,还沾了根小小的梧桐叶,就从口袋里拿出干净的纸巾,想帮他擦掉,手伸到一半又停住了——广场上还有几个收拾东西的社区工作人员,不太方便太亲近。
陆时衍看出了他的顾虑,不动声色地往前凑了凑,肩膀刚好碰到温野的胳膊,让他的动作更自然些。温野赶紧趁机用纸巾擦掉灰尘和树叶,陆时衍才轻声说:“下午医院没我值班,没什么事,一起去菜市场买点菜?”
“好啊!”温野眼睛一下子亮了,像个得到糖果的孩子,“我想吃你做的番茄炒蛋了,你做的比我做的好吃。”
“就会使唤我。”陆时衍无奈地笑了笑,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眼里却满是纵容,没半点嫌弃。
几人正收拾着帐篷和医疗箱,那个早上拄拐杖的老奶奶又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个小小的蓝布包,布包上绣着一朵小小的菊花,她走到陆时衍面前,把布包往他手里塞:“陆医生,这是我自己腌的萝卜干酱菜,没放太多盐,你尝尝。今天麻烦你给我测血压、讲常识,还让你朋友给我们送热粥,太谢谢你们了。”
“阿姨,您太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义诊就是为了给大家办事,哪能要您的东西。”陆时衍赶紧推辞,把布包往老人手里推。
“拿着吧,孩子,这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是我的一点心意。”老奶奶又把布包塞进他手里,攥着他的手腕不肯松,又转头看向温野,笑着说,“小伙子,你做的南瓜小米粥真好吃,改天我让我孙子陪我,去你店里尝尝你的牛肉面好不好?”
“欢迎欢迎!阿姨您随时来!”温野连忙报了面馆的地址,还特意说,“您到了跟我说一声,我给您多加牛肉,再熬碗热汤,让您暖暖身子。”
老奶奶笑得合不拢嘴,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慢慢走了,走了几步还回头跟他们挥了挥手。
收拾好东西,把帐篷、桌子和医疗箱都搬回公务车,陆时衍提着老奶奶给的蓝布包,温野推着空推车,两人跟三个护士道别后,并肩走在秋日的阳光下。路边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响,偶尔有几片叶子落在推车上,温野弯腰捡起来,夹在口袋里;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桂花香,是广场旁的桂树开了,甜丝丝的,格外好闻。
“今天看见你给老人看病的样子,觉得你真厉害。”温野忽然开口,声音轻快,“不管老人问多少遍,你都耐心跟他们说,换我我都可能不耐烦了。”
陆时衍转头看他,阳光落在温野的脸上,让他的眼睛亮晶晶的,便笑着说:“你给他们送热粥的时候,也很厉害。那么多老人,你都记着谁不能吃甜的,谁要多拿个包子,比我细心多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其实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给别人带来温暖,你熬的热粥,我看的病,都是一样的。”
温野听了,笑得更开心了,从推车的侧兜里拿出个保温杯,递到陆时衍手里:“对了,给你留的热汤,早上忙着送粥,忘了拿出来。是用牛骨熬的,放了点生姜,补补你一上午站着的身子。”
陆时衍打开保温杯,热气一下子冒了出来,氤氲了他的眼镜片,把镜片糊得雾蒙蒙的。他摘下眼镜,用白大褂的衣角轻轻擦了擦,重新戴上时,刚好看见温野眼里的笑意,清晰又明亮。
“回家给你做番茄炒蛋。”陆时衍握紧手里的保温杯,轻声说。
“那再加个凉拌黄瓜吧,用香油拌,少放醋。”温野凑过来,补充道,眼里满是期待。
“好,都听你的。”
两人的声音混在秋风里,轻快又温暖,被风吹得飘向远方。就像这秋日的阳光,不似夏天那般炽烈,却足够熨帖,落在身上暖暖的;就像这杯牛骨热汤,不似火锅那般张扬,却能顺着喉咙暖到心底。他们一个在医院救死扶伤,一个在面馆熬汤暖心,都在自己的轨道上默默发光,又因为彼此的存在,让这份光变得更加明亮,把平凡的日子都照得暖暖的。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