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琅青那番话,听起来倒像是在菜市场讨价还价,列举着娶她的种种“好处”和自己做出的巨大“牺牲”,语气轻浮,姿态散漫,完全没有半分郑重其事的求婚该有的诚恳和尊重。
何静舒脸上的笑意早已消失,她静静听着,目光落在他那张笑得玩世不恭的俊脸上。
她太了解云琅青了。
他越是紧张,越是认真,就越是要用这种插科打诨、浑不吝的态度来掩饰,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他那点可笑的自尊,才能在可能的拒绝面前,显得不那么难堪。
可这是求婚啊。
是她何静舒的终身大事。
在他口中,却变成了一场可以“换个玩法”的游戏,一笔他云二少爷“勉强还能忍受”的交易。
这算什么?
何静舒心中那点因方才玩闹而生出的暖意,开始冷却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失望和······被轻慢的恼怒。
她看着他,看了好一会儿。
然后,她极轻地、几乎无声地笑了一下,那笑声里没有温度,只有淡淡的嘲讽。
“云二公子今日前来,若只是为了送橘子,那礼已送到,心意我也领了。”
这便是下逐客令了。
“至于方才那些话,”何静舒目光平静,“玩笑开一次便够了,说多了,反倒显得轻佻,失了云家公子的身份。”
“我们之间,认识太多年了。正因为知根知底,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何静舒抬起眼,直视着云琅青,那双清澈的眸子里只有冷静:“做朋友,尚可。做夫妻?”
她轻微摇了摇头,“太了解了,反而做不成夫妻。”
这句话,像一道最终的判决,轻飘飘的,却重若千钧。
“静舒啊静舒······”云琅青抬起眼,目光不再带着戏谑,变得深沉专注,“你就非要跟我这么句句带刺,字字机锋吗?”
他站起身,走到亭边,望着那一池残荷,声音听不出情绪:“我们认识多少年了?从我记事起,你就一直在这里。我们一起临摹画,一起爬老槐树,一起在运河边放纸船······我知道我离开五年,变了很多,外面那些传言……也不全是空穴来风。”他目光重新锁住她,那双桃花眼里是少见的认真:“但我对你······从未变过。我知道你清高,看不上我那些逢场作戏,觉得我轻浮浪荡,是,我承认,我不是什么正人君子,我贪玩,我享受被人追捧的感觉,我做事只图自己痛快!”
“可我对你,从来都是认真的!从小到大,只有你!只有你何静舒,能让我云琅青收起所有玩世不恭,小心翼翼,患得患失!”
何静舒也起身,裙裾微动,不再看他,径直便要向亭外走去,那姿态决绝,仿佛多留一刻都是玷污。
云琅青呼唤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不再是玩世不恭的调笑,也不再是带着算计的试探,而是一种褪去了伪装,近乎无奈的温柔:“倘若我说······我爱你呢?”
他这算是正式交底了。
也是没招了。
将所有底牌,连同那点可笑的自尊,都摊开在了她面前。
何静舒的脚步忽而顿住,却没有回头。云琅青,这个在伦敦风流场上打滚,甜言蜜语信手拈来,惯会用深情伪装野心的男人,此刻竟对她谈“爱”?只怕是为了得到他想要的,为了扳回方才失掉的面子,什么鬼话都说得出来!
夕阳的金辉勾勒出何静舒纤细的背影,纹丝不动。
半晌,她笑了一声,那笑声里没有半分动容,只有凉薄。
“像云公子这样······时常将‘爱’字挂在嘴边的人物”她声音清泠,一字一句,“真的懂什么是爱吗?”
何静舒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他脸上,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他所有的风流表象,直抵内心最不堪的真实。
“静舒,”云琅青迎着她的目光,那双总是盛满春水的眼眸里,此刻只剩下一种疲惫的温柔与无奈,“我或许浪荡,或许在你眼里我不是个可堪重负的人······”
他微微吸了口气,带着一种认真:“但我明白自己的心意,明白爱与不爱,分得清逢场作戏和真正的心意。”他向前迈了一小步,目光紧紧锁着她,语气里带着一丝痛楚和笃定:“真正分不清自己心意的,一直都是你啊。”
云琅青那句话,猝不及防地刺入何静舒心腔最深处,他竟真的······一眼就看透了她藏在外壳下连自己都不愿深究的茫然。
是,她不懂。不懂那话本里描绘的魂牵梦绕,撕心裂肺是何等滋味。她对陆胜,有感佩,有权衡,对云琅青,有熟悉,有较量,还有一丝因他执着而生的微弱动摇。但这一切,都与“爱”这个字眼相去甚远。
可那又怎样?
这世间之事,难道仅凭一个“爱”字就能运转吗?她的婚姻,从来就是家族、时局、利益交织的棋盘,何曾轮得到“爱”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来做主?
何静舒缓缓转过身,她的脸上没有任何被戳破心事的慌乱,只有平静。
“琅青”她开口,声音没有波澜,却带着一种终结般的决绝,“不要再说了。”
她每一个字都清晰而冰冷:“不要将我们之间,最后一丝情面,都撕掉。”
话音落下,她不再看他脸上会是何种表情,毅然决然转身,一步步走下凉亭,沿着青石小径远去,没有回头。
亭中,霎时只余下云琅青一人。
亭外,风吹过桂树,发出沙沙的声响。
“呵······”
一声极轻的、带着浓浓自嘲意味的嗤笑从他喉间溢出。
他云琅青,纵横英伦,周旋于各路名流之间,谈笑风生,自认算无遗策,能将人心玩弄于股掌之间。
可偏偏,在这个叫何静舒的女人面前,他所有的伎俩、所有的魅力、所有的底牌,都显得如此苍白可笑,不堪一击。
风拂过,带来几片早凋的落叶,打着旋儿落在石桌上,覆在那金黄的橘子上。
云琅青缓缓闭上眼,将所有的情绪压回心底最深处。
再睁开时,那里面已重新覆上了一层薄冰般的淡漠。
————
何静舒走出凉亭后,云琅青那句“真正分不清自己心意的,一直都是你啊”如同余烬,在她心底灼出细微的痛感,她加快脚步,将那点不该有的波澜强行压下。
刚回到自己的小院,还未及平复心绪,父亲身边的老仆便来传话:“二小姐,老爷请您去书房一趟。”
何静舒心下一沉。该来的,终究来了。
她整理了一下微乱的鬓发和衣襟,深吸一口气,随着老仆走向父亲的书房。
书房内,檀香袅袅。何观澜负手立在窗前,望着庭院中渐深的秋色,听到女儿进来的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
“父亲。”何静舒敛衽行礼。
“静舒来了。”何观澜目光落在女儿脸上,带着一丝凝重,“坐吧。”
何静舒在下首的黄花梨木椅中端坐下,垂眸静待。
何观澜没有立刻开口,书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窗外风吹竹叶的沙沙声。
良久,何观澜才缓缓开口:“静舒,陆师长之事······你考虑得如何了?”
他没有迂回,直接切入了核心。
这几日,陆胜虽未再直接登门,但其麾下那位方参谋长却以答谢何家此前粮秣支持为由,又来过府上两次,与何观澜及赵明诚相谈甚欢,言语间对陆胜推崇备至,其结盟之意已十分明显。而云家那边,云正鸿也派人送来过几份颇为诱人的合作意向,其中深意,不言自明。
压力,已经从四面八方悄然围拢。
何静舒抬起眼帘,目光平静:“女儿心中已有决断。”
何观澜眼神微凝:“哦?说说看。”
何静舒的声音稳定,听不出太多情绪起伏,好似在陈述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女儿以为,陆师长······是更合适的人选。”
她没有说“心仪”,没有说“爱慕”,只用了“合适”二字。
何观澜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松了口气的欣慰,也有一丝怅然。他微微颔首,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云何两家虽是世交,根深蒂固,但树大招风,如今时局动荡,两家绑定过深,未必是福。一荣俱荣,亦可能一损俱损。”
“云琅青其人,才华虽有,但其心性不定,风流之名并非空穴来风。与他联姻,变数太多,恐非安稳之选。”
她顿了顿,继续道:“反观陆胜,虽出身寒微,但正值崛起之势,手握兵权,是北洋新贵,前途不可限量。他需要何家的声望和人脉稳固根基,而我们何家······也需要他手中的枪在乱世中寻求庇护和新的发展,这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界限清晰,反而更为稳妥可靠。”
她的分析十分现实,剥离了个人情感,完全从家族利益出发。
何观澜静静听着,女儿的话,句句说到了他心坎上。
他何尝不是这般权衡?只是这话从女儿口中如此冷静说出,让他这个做父亲的,在欣慰之余,又感到一丝心酸。他的女儿,终究是被这乱世和家族责任,磨砺得如此清醒和······冷酷。
“你可知,选择陆胜,意味着什么?”何观澜的声音带着沉重,“意味着你要离开从小长大的沽州,去往上海那复杂的十里洋场,意味着你的夫君是一个在刀口舔血的军人,未来可能伴随着风险与不确定性。也意味着······你要彻底斩断与云家那边的某些可能。”他指的是云琅青。
何静舒唇角轻微弯了一下:“女儿知道。至于云家······”
她想起方才云琅青那番真假难辨的“告白”和自己的回绝,眼神没有动摇:“从未开始,何须斩断?云琅青并非良配,这一点,女儿从未怀疑过。”
何静舒的决绝,让何观澜彻底放下了心。同时也明白,女儿做出这个选择,恐怕也与云琅青近日某些行事脱不开干系。
“既然你心意已决······”何观澜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决断的神色,“为父知道了。陆师长已正式表达了求娶之意,既然你亦有此意,那便寻个时日,请官媒上门,依礼行事吧。”
“是,一切但凭父亲做主。”何静舒起身,再次行礼,带着一种认命般的平静。
她转身,一步步走出书房。
书房门轻轻合上。
何观澜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长长地、沉重地叹了一口气。
————
何静舒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亦非被情感冲昏头脑。
那是她于寂静书房中,对着窗外渐起的秋风,将云、陆两家乃至自身处境细细剖解、反复权衡后,得出的最清醒的结论。
她看得分明,与云家捆绑过深,在风雨飘摇的时局下,未必是幸事,而陆胜所代表的新兴力量,虽带着草莽的血气,却更直接,更务实,也更能为何家提供一层务实的屏障。
这是一场各取所需的联盟,界限清晰,反而让她觉得更为安稳。
消息很快通过稳妥的渠道递到了尚在上海整顿军务,稳固势力的陆胜耳中。
据说,那位在战场上身中数弹都不曾皱眉头的年轻师长,在接到方维翰打来的加密电话,听到那句“何二小姐已应允”时,握着话筒的手竟微微有些发颤,沉默了良久才哑声回道:“······好,我知道了。”
近乎不真实的狂喜之后,是前所未有的郑重,陆胜极力压下立刻回沽州的冲动——上海滩初定,整军、布防、与各方势力周旋,诸多事务千头万绪,此刻他不能离开。但他立刻给予了方维翰最大的授权和信任,命他全权代表自己,即刻返回沽州操办一切事宜。
他给方维翰的指示只有一句:“一切······皆以何小姐的意愿为尊。她有任何要求,任何条件,只管答应,不必问我。我陆胜······无有不依。”
这份近乎纵容的尊重,通过方维翰,也传达给了何府。
既然双方皆有此意,接下来的流程便显得水到渠成,按照旧礼,虽不急着立刻成婚——陆胜军务繁忙,何家嫁女也需时间从容准备——但婚约必要先定下,方能安心。尤其是何家这样的诗礼传世之家,嫡女出嫁,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诸般礼数,纵是因时局而从简,也绝不能潦草缺失,这关乎两家的体面,也是对女方的重视。
这一切,都在一种低调而郑重的氛围中悄然进行着,这是何静舒的意思,她向来不喜喧闹,更不愿此事在尘埃落定前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陆胜那边自然毫无异议,一切依从。
于是,方维翰便成了两地奔波最忙碌的人。他带着陆胜的诚意与嘱托,与何父、何母以及姐夫赵明诚多次晤面,细致商讨着婚约的每一个细节,从正式请哪位德高望重的官媒上门,到纳采之礼的规格,再到后续一系列仪程的安排,皆充分尊重何家的意见,处处透着珍视。
————
何府的深宅大院之内,似乎与往日并无不同,依旧宁静而有序,但空气里,却弥漫着一种酝酿中的喜庆。
何静舒的生活依旧如常,读书、习字、打理事务,只是偶尔,当她独坐窗前,看着庭院中叶色渐染时,眼神会有一瞬间的放空。
她知道自己踏上了一条怎样的路。这条路,并非花团锦簇,或许还布满荆棘,但这是她权衡之后的选择,清晰,明确,带着一份无言的踏实感。
至于那些深藏于心底,连自己都无法理清的乱线波澜,则被她妥善收敛起来,如同将一枚秋叶夹入书页,暂时封存。
婚约既定,前路已明。剩下的,便是依礼而行,一步步走下去。
她特别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的意愿:在婚书未正式交换,一切尚未完全落定之前,此事不宜外传。她不愿成为旁人议论的焦点,更不愿······节外生枝。
这个“枝”指向谁,不言而喻。
何静舒甚至暗中吩咐仆人格外留意府外动静,尤其是云家的动向。她有一种直觉,云琅青绝不会对此事一无所知,何陆两家虽极力保密,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对云家这样盘根错节的世家而言。
她只是希望,这层窗户纸,能晚一刻捅破便晚一刻,至少,不要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
她不愿看到无法收场的难堪,更不愿······真的与他走到彻底撕破脸皮,连记忆中最后那点情谊都碾碎成尘的那一步。
哎……琅青还是……
陆胜你小汁,美坏了吧。[摊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0章 第三十章:定下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