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后世之问

殿内死寂。牛灯灯芯偶尔爆出一丝细微的噼啪声,在这极致的安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如同心跳擂鼓。嬴政那句“说些真话”的回音,仿佛还萦绕在空旷的梁柱之间,带着冰冷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吴柒的肩头。

舆图上那用朱砂勾勒出的、几乎覆盖了已知世界的庞大疆域,在昏黄的光线下仿佛活了过来,像一头匍匐的巨兽,呼吸与这帝国的命运紧密相连。而站在图前的帝王,便是驾驭这头巨兽的唯一之人,此刻,他正用那双能洞穿金石的目光,审视着吴柒这个来自未知之地的异数。

吴柒能感觉到自己掌心的湿意。他知道,这是自他踏入咸阳宫以来,最危险的时刻,也是最重要的契机。之前的种种,无论是化解巫蛊之祸,还是鉴别祥瑞,乃至献上工程蓝图,都只是在证明自己的“有用”。而此刻,嬴政要的,不再是“术”,而是“道”,是对这帝国根基、对他毕生功业最本质的评价。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并未闪烁,而是坦然地迎向嬴政那深不见底的凝视。脑海中,【基础优化推演】模块正以前所未有的功率运转,并非计算数据,而是在模拟着各种应答可能引发的后果,权衡着每一句话的分寸。

“陛下垂询,臣不敢不以实相告。”吴柒的声音在寂静中响起,平稳而清晰,带着一种超越这个时代的冷静,“秦法之严,秦政之效,扫灭六国,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归一,此皆旷古未有之伟业,奠定华夏万世之基盘。陛下之雄才大略,后世亦当铭记。”

他先肯定了秦制和嬴政个人毋庸置疑的功绩,这是必须的前提,也是事实。嬴政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这些赞誉早已麻木,他等待的是“但是”。

吴柒话锋并未立刻转折,而是继续深入:“然,治国如烹小鲜,火候至关重要。秦法源于战国争雄之世,其核心在于‘富国强兵’,在于最大限度地汲取民力、物力以支撑战争机器。其效,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如郑国渠、如扫**,无此高效集中之制,难以成就。此乃秦法之‘刚’与‘锐’,亦是其得以横扫**之利器。”

他试图用一种更抽象、更本质的语言,来分析秦制的优劣,避免直接触怒帝王。

嬴政的目光微微闪烁了一下,似乎对这番“利器”与“火候”的比喻产生了一丝兴趣,但他依旧沉默,等待着下文。

“然,天下已定,形势已变。”吴柒终于引入了转折,语气依旧审慎,“六国遗民,其心未附,如同惊弓之鸟。而秦法之‘刚’与‘锐’,未因天下一统而稍减,反而因疆域骤扩、工程浩大而更显峻急。律令细密如网,刑罚严酷如山,征发无度,徭役不休……陛下,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持续以高压驱策,恐非长久之道。法之利刃,可对外杀敌,若始终对内,刀锋所向,伤的便是自家的根基。”

他没有提及具体的“焚书坑儒”,也没有说哪个工程不妥,而是从“民心”和“法”的适用性角度,指出了秦政在统一后可能存在的隐患。这些话,已然触及了帝国统治的核心逻辑。

嬴政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但并未发作。他并非听不进逆耳之言,尤其是当这言论来自一个身怀“天书”、见识似乎远超常人的“海外客”时。他追求的,是帝国的万世永续,任何可能威胁到这目标的因素,他都愿意去审视,哪怕这审视伴随着不悦。

“长久之道?”嬴政终于再次开口,声音低沉,带着一种探寻,“你言下之意,朕之秦政,难以长久?”

这是一个更加直接,也更加致命的问题。它不再局限于现状,而是指向了未来。

吴柒感到喉咙有些发干。他知道,最核心的禁区就在眼前。他不能直接说出“二世而亡”的历史事实,那不仅是泄露天机,更是自寻死路。他必须用一种更隐晦,更能被接受的方式来表达。

“陛下,”吴柒深吸一口气,脑海中推演模块的光流运转到了极致,“臣不敢妄断国运。然,臣于海外残破记忆中,曾见闻诸多国度兴替。凡长治久安者,其法度虽严,必有教化疏导之渠道;其征用虽频,必使民力得有喘息复苏之机;其疆域虽广,必令四方之民渐生认同归属之心。刚柔并济,张弛有度,方是久安之策。若只恃其刚强,而无缓冲之余地,犹弓弦终日紧绷,恐有断裂之虞。”

他依旧没有给出具体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基于历史周期律(虽未明言)的观察视角,指出了可能导致政权不稳的几个关键因素:缺乏教化、民力枯竭、认同感缺失。他将秦政比喻为一张始终紧绷的弓弦,其意不言自明。

嬴政沉默了。他背着手,重新将目光投向了那幅巨大的舆图。他的身影在昏暗中显得格外孤独。吴柒的话,像一根根细针,刺入了他内心最深处的隐忧。他何尝不知民力有穷?何尝不知六国遗民心怀怨怼?但他更相信,唯有绝对的掌控、高效的汲取、严酷的律法,才能压制住所有潜在的反抗,才能实现他心中“书同文、车同轨”的绝对秩序,才能追求那虚无缥缈的长生与帝国的永恒。

然而,这个海外来客,却用一种迥异的视角,指出这条刚猛之路可能存在的终点。这不是诅咒,而是一种基于“理”的推演。

殿内的沉默持续了许久,久到吴柒几乎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

终于,嬴政缓缓转过身,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那双眼睛里的光芒,却复杂得难以形容。有审视,有深思,有一丝被冒犯的不悦,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未知答案的灼热渴望。

他盯着吴柒,一字一句地问道:

“那么,依你‘海外’所见,朕之大秦……后世……究竟如何?”

他终于,问出了那个最禁忌、最核心的问题。不再是泛泛的“长久之道”,而是直指那隐藏在时间迷雾后的、具体的命运。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