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第147章:声纹遗产:证据价值延续

林婉的电话挂断后,沈知微站在原地几秒,才把手机放回口袋。她没再看屏幕,转身走向技术台,从许清和手中接过一份打印文件。纸页边缘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

“声纹比对结果出来了。”许清和说,“和你在三年前录音里留下的那段对话完全匹配。”

沈知微低头看。报告上列出两段波形图,一条来自她当年藏在胸针里的录音,另一条是林婉交出的账本中附带的一段加密音频。两条线几乎重合。

“程雪阳已经联系法院,申请将这份证据纳入任远舟案的正式材料。”许清和继续说,“他们要求二十四小时内提交原始载体。”

沈知微点头。“我手上有。”

她回到临时办公室,从包里取出一枚金属U盘。表面没有标识,只有一道细小的划痕。这是她母亲留下的怀表拆解后改装成的存储设备,内部结构经过特殊屏蔽,无法被远程读取。

她插进电脑,调出音频文件。时间长度只有四十七秒。内容是任远舟在一次闭门会议上的讲话片段——他说:“报表可以改,但不能由她签字。让陆明川动手,用红墨水,留下破绽,将来好推责。”

声音清晰,语气平稳,像在讨论天气。

她把文件打包,加密,发送到程雪阳提供的司法通道邮箱。发送成功提示跳出时,窗外天色已经开始发暗。会展中心广场上的标语牌陆续亮起灯,人群仍未散去。

手机震动。是程雪阳。

“收到了。”他说,“法官同意列为关键证据,明天开庭质证。”

“他们会质疑来源。”沈知微说。

“我知道。”程雪阳的声音很稳,“但我们有完整链路:录音时间、设备编号、存储路径、移交记录。每一步都有第三方见证。”

“还有我的陈述。”

“你不需要出庭。”他说,“这份证据本身足够有力。”

“我要去。”她说,“不是为了作证,是为了让他看见我。”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好。我会安排位置,你在旁听席第一排。”

通话结束。她关掉电脑,起身准备离开。许清和追出来,递给她一个耳机。

“刚才央视记者问,能不能播放一段公开音频?”她说,“我说要等你决定。”

沈知微接过耳机,插入手机,找到那段四十七秒的录音。按下播放。

任远舟的声音在狭小空间里响起。

她听完,拔出耳机。“不公开。”

“为什么?”

“这不是用来泄愤的。”她说,“是定罪的依据。一旦流入公众领域,就会变成情绪工具。我要它在法庭上生效,不是在网络上发酵。”

许清和收回耳机,没再说什么。

第二天上午九点,法院外已聚集大批媒体。沈知微穿过侧门进入,走过长廊,在法警引导下坐在指定位置。她穿了一件深灰西装,胸前别着那枚珍珠母贝胸针。左手放在膝上,指尖轻轻敲击布料。

十分钟后,被告席上的任远舟被带入。

他抬头扫视全场,目光掠过旁听席时停了一下。沈知微没回避。她看着他,直到他对视一秒后移开视线。

庭审开始。公诉人出示证据清单,第三项即为“声纹录音及比对报告”。

辩护律师立刻提出异议。“该音频来源不明,录制过程未经当事人同意,属于非法取证,应予排除。”

法官看向控方。

程雪阳起身。“我们提交三份附件:第一,原始存储设备的技术鉴定书,证明未被篡改;第二,两名独立声学专家出具的比对意见,确认声纹一致性;第三,录音发生时的会议签到表复印件,证明任远舟本人在场。”

他顿了顿。“此外,我们申请调取当时会议室的空调系统日志。根据物业记录,当日该房间温度异常升高,触发自动通风程序,导致隔音效果下降。这解释了为何外部设备能捕捉到内部声音。”

法官翻阅材料,点头。“异议驳回。证据予以采纳。”

任远舟的手指动了动,捏紧了桌沿。

接下来是质证环节。专家出庭说明声纹识别原理,解释波形特征如何对应个体发音习惯。法官逐一确认无误。

最后,录音当庭播放。

整个法庭安静下来。

任远舟坐在那里,背挺得很直,但额角渗出一点汗。他没看任何人,也没动。

播放结束。法官询问被告是否有话要说。

任远舟开口:“那是演习脚本。我们在模拟危机处理场景。”

“所以您承认声音是您的?”

“是。”

“但内容是虚构的?”

“是。”

程雪阳立即追问:“请问哪家机构提供此类培训?是否有合同或记录?”

对方沉默。

法官宣布休庭十分钟。

期间,沈知微走出法庭透气。走廊尽头站着几个记者,正在低声交谈。看到她,其中一人快步走来。

“沈女士,请问这段录音是不是三年前您母亲病重期间录下的?”

她停下脚步。“不是回答问题的时候。”

“有人说是您利用私人关系非法获取的,您怎么回应?”

“证据合法有效,法院已经认定。”她说完,绕过对方,往回走。

回到座位时,程雪阳正整理文件。他抬头看了她一眼。“他在动摇。”

“还不够。”

“很快就会够了。”

第二次开庭后,公诉人提出补充证据:一份物业维修单,显示事发当天会议室空调系统并无故障报修记录。相反,登记日志显示,该房间在会后两小时才进行例行检查。

这意味着通风系统并未自动开启。

真正的泄露原因,是有人打开了门缝。

而监控显示,那段时间唯一进出的人,是任远舟的助理。

辩护律师试图反驳,但语速明显变快,逻辑出现断裂。

法官最终宣布,该录音证据成立,将作为量刑参考之一。

当天下午,财经新闻头条更新:《任远舟案关键证据落地,声纹技术首度应用于金融犯罪审判》。

晚上七点,沈知微回到酒店。房间灯刚亮,手机就响了。来电显示是程雪阳。

“司法数据库刚刚开放查询。”他说,“你的那份录音文件编号已被列入公共索引。”

“任何人都能查到?”

“任何注册用户都可以申请调阅,需实名认证并说明用途。学术、媒体、监管机构优先。”

“包括陈茂宇?”

“包括他。”

她靠在墙边,闭眼几秒。“这只是一个开始。”

“我知道。”程雪阳说,“但今天,我们赢了一个具体的局。”

她没接话。

窗外城市灯火通明。远处一栋写字楼外墙亮起广告屏,正在播放新能源项目的宣传片。画面里,青海光伏基地的太阳能板连成一片银色海洋。

她睁开眼,走到桌前,打开笔记本。

新建文档,标题写:“声纹证据使用规范建议”。

第一条:禁止用于私人恩怨报复。

第二条:必须配合完整取证链提交。

第三条:司法审核通过后方可复制传播。

她写完前三条,停下。

手指悬在键盘上方。

楼下传来车门关闭的声音。

她没去看。

继续打字:

第四条:所有相关技术人员需签署保密协议。

第五条:建立独立监督小组,成员包括法律、技术与伦理代表。

敲下最后一个句号时,手机又响了。

这次是一条短信。

来自一个未保存的号码。

内容只有七个字:

“我在医院,想见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