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第148章:对赌传承:商业智慧流传

沈知微把手机放在桌上,屏幕朝下。她没再看那条短信,只是拉开抽屉,取出一个黑色笔记本。封皮有些磨损,边角微微卷起。

这是她这三年来记下的所有笔记。每一页都写满了字,有些是会议记录,有些是对手的言行分析,还有她在对赌协议谈判中踩过的坑。纸张薄厚不一,有的是从打印文件背面撕下来的,有的是随手从会议室拿的便签纸。

她翻开第一页。那是三年前陆明川第一次在财务会上提出“结构调整”的那天。她当时觉得不对劲,但没抓住重点。现在回头看,每一个措辞都在引导她忽略风险敞口的问题。

她开始整理。

先把内容按主题分类:对赌陷阱、股权稀释、信息披露漏洞、反收购策略。每一类下面再细分案例。她用红笔标出自己当时犯的错误,蓝笔写下后来补全的认知,黑笔记录最终解决方案。

中午的时候,许清和送来一份盒饭。她没动筷子,只喝了半杯温水。手一直没停,一页页翻过去,一段段梳理清楚。

下午三点,程雪阳打来电话。他说法院已经受理了任远舟案的新证据补充申请,监管部门也开始调取陈茂宇公司的关联交易数据。

“你接下来打算做什么?”他问。

“做点不一样的事。”她说。

电话挂了以后,她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商业避险手册”。里面放了十二个子文件,每个都是一个典型商战场景的应对方案。

她想起梁文渊教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规则不是用来打破的,是用来理解的。”

她现在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第二天早上,她去了商学院。不是以校友身份,而是作为临时讲师。课程安排得很简单,两小时讲座,主题是“初创企业如何识别资本陷阱”。

教室坐满了人。有在校学生,也有创业公司负责人。她站在讲台前,没有用PPT,只带了一支笔和一张A4纸。

她画了一张股权结构图。从最基础的AB股设计讲起,说到对赌协议里的隐藏条款,再到投资人退出机制中的时间差操作。

有人提问:“如果对方故意隐瞒信息怎么办?”

她说:“那就逼他们说出来。方法很简单,你在尽调时多问一句‘这个条款触发后,你们能获得什么’,就能看出动机。”

另一个学生问:“要是实力不够,谈不下来好条件呢?”

她回答:“那就不要签。有时候不行动,才是最好的行动。”

课后有几个年轻人围上来,想加她的联系方式。她给了名片,但说得很清楚:“我可以分享经验,但不会替你们做决定。”

晚上回到办公室,她继续完善手册。这次加入了三个真实案例,全部匿名处理。一个是某科技公司被并购后创始人出局的过程,一个是医疗项目融资失败的关键节点,最后一个,是她自己三年前基金暴雷的全过程。

写到最后一部分时,她停下来,深呼吸一次,然后继续敲字。

她写了当时是怎么被误导的,怎么忽略预警信号的,又是怎么在海外重新站稳脚跟的。每一个细节都如实记录,包括自己的犹豫和判断失误。

凌晨一点,她合上电脑。

一周后,这份手册被印成小册子,在几个创业园区免费发放。没人知道作者是谁,只知道封面角落印着一行小字:“来自一个踩过所有坑的人。”

两周后,一家孵化器邀请她去做系列培训。一共八节课,每周一次。她答应了。

第一堂课讲的是“如何读懂数字背后的意图”。她举了个例子:一份报表显示利润增长百分之三十,但如果同期应收账款翻倍,就要警惕。

“数字不会骗人,”她说,“但使用数字的人会。”

有个学员问:“你怎么能记得这么多细节?”

她没说话,只是把手按在胸口几秒。心跳很稳。

她没解释这个动作的意义。

课程结束后,有人录了视频传上网。片段很快被转发,标题写着:“听一个经历过风暴的人□□。”

又过了几天,她收到一封邮件。发件人是个陌生名字,内容只有一句话:“你讲的东西,救了我的公司。”

她回了一句:“好好活下去。”

某天傍晚,她在办公室整理资料,准备把手册更新到第二版。新增的内容包括林婉的操作路径、陈茂宇的舆论攻击模式,还有任远舟惯用的心理施压手段。

她一条条列出来,像在清理战场。

门被敲响。是许清和。

“有个事。”她说,“市中小企业局想请你做个内部培训,专门针对小微企业防诈骗。”

“诈骗?”

“不是电信诈骗,是资本层面的。他们发现最近好多初创企业被套路,签完协议才发现不对劲。”

沈知微点头。“可以。”

“他们还问,能不能把你的材料编进培训教材。”

“前提是去掉所有具体人名和公司。”

“这点没问题。”

她坐在椅子上,看着桌上的笔记本。已经快写满最后一面了。

她取出新的本子,翻开第一页。

第一行字写的是:“不要相信口头承诺。”

第二行:“所有好处都有代价。”

第三行:“当你觉得顺利时,要先想哪里不对。”

她停下笔,抬头看向窗外。楼下的街灯亮了,行人匆匆走过。

她低头继续写。

第四行:“保护好自己的决策权。”

第五行:“别怕慢,怕错。”

第六行:“记住,活着比赢更重要。”

写完这些,她把旧本子放进抽屉,锁好。

新本子放在桌角,等着下次上课用。

几天后,她走进政府培训中心的大会议室。台下坐着四十多人,大多是小企业主,年纪从三十到五十不等。

她还是没用PPT,只拿着笔和纸。

开场第一句话是:“我曾经因为轻信一个人,丢了工作,失去了母亲。”

全场安静。

她继续说:“今天我不是来教你们怎么赚钱的。”

她顿了一下。

“我是来教你们怎么别输得太难看。”

台下有人低头记笔记,有人抬头盯着她,眼神认真。

她讲了一个小时。从合同签署前的背景调查,说到资金到账后的使用监管,再到出现分歧时的应对方式。

最后有人提问:“如果我们已经掉进去了,还能出来吗?”

她看着那个人,说:“只要你还没签字放弃权利,就有机会。”

“怎么找机会?”

“回头看看你当初为什么同意。”她说,“那个理由还在吗?如果不在了,就是反击的起点。”

下课铃响了。

她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一个中年男人追出来,手里拿着那份小册子。

“沈老师。”他说,“我能请您吃顿饭吗?我想聊聊我的情况。”

她摇头。“我不吃饭。”

男人没走。“那……您能听我说五分钟吗?”

她看了看表。

“五分钟。”

男人立刻开口。他说自己做新能源配件,去年融了一笔资,现在投资人要强行接管生产部门,但他怀疑对方根本不懂技术。

沈知微听着,中途打断两次,问了几个问题。

说完后,男人声音低下去:“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从包里拿出一本新册子递给他。

“回去看这个。”她说,“第三章第二节,写的就是这种情况。”

男人接过,双手有点抖。

“谢谢您。”

她转身要走。

男人又喊住她:“您这么做,图什么?”

她停下脚步。

“因为我没人教过我。”她说完,迈步离开。

走廊灯光很亮。

她走得不快,但每一步都很稳。

走到电梯口,她按下下行键。

金属门缓缓打开。

她走进去,站定。

手指悬在关门按钮上方。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她拿出来看了一眼。

是一条系统通知:《商业避险手册》下载量突破十万次。

她把手机放回口袋。

电梯门开始关闭。

就在缝隙只剩十厘米时,一只手伸了进来。

门自动弹开。

一个年轻女孩站在外面,手里抱着一叠资料。

“对不起。”女孩说,“我赶电梯。”

沈知微往里退了一步。

女孩走进来,站到她旁边。

沉默几秒后,女孩忽然开口:“您是沈知微老师吗?”

沈知微没回答。

女孩看着她,眼睛发亮:“我在网上看了您的课。我刚创业,什么都不懂。但我记住了您说的一句话。”

她顿了顿。

“你说,别怕慢,怕错。”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