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 18 章

闻也开始在航站楼里表演“无声喜剧”。

灵感来源于言川从巴黎发来的街头哑剧视频。第一个实验对象是个误机的中年男人,那人正要把登机牌摔在服务台上,闻也突然做了个“时间凝固”的动作——身体后仰,手掌外推,仿佛把愤怒定格在空气里。

男人举着登机牌僵住了。

闻也趁机迅速办好改签,双手奉上新登机牌时,附带一个“请”的手势,优雅得像在递香槟。

男人愣愣地接过,走出几步又折返:“哥们,你刚才那是……什么新型服务?”

“情绪管理。”闻也正经回答。

这套野路子很快在同事间传开。胖室友模仿他安抚醉酒旅客,结果被吐了一身。教官在黑板上写:“因地制宜,慎用肢体语言。”

但旅客吃这套。有个经常跑国际线的老教授专门来找闻也:“小伙子,你比心理咨询师管用。”还送了本《身体语言学》。

闻也把书和言川的视频对照着学,进步神速。他现在能用一个“收束”动作让喧闹的旅行团安静,用“疏导”手势引导人流,甚至用“绽放”的姿态欢迎晚点航班的第一位旅客。

效果最好的是带孩子家庭。闻也学会用夸张的肢体模仿各种动物,从袋鼠跳到企鹅摇摆,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有次他假装被“隐形墙壁”撞到,后退三步,逗得整个候机区大笑。

“你应该收费表演。”同事说。

闻也确实在“收费”——他请每个被逗笑的孩子教他一个当地手势。于是他的手法里增加了云南的“吃饭”、东北的“得劲”,河南的“中”,甚至还有维吾尔族的“谢谢”。

这些他都拍成视频发给言川。巴黎的回信越来越短,但内容精炼。最新一条是言川在蓬皮杜广场模仿街头艺人,动作精准如机械,眼神却温柔如春水。

视频标题:《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某个暴雨导致大面积延误的夜晚,航站楼变成焦虑的集中营。闻也的服务台被旅客围得水泄不通,质问与抱怨像雷声般滚过。

他爬上服务台——违反规定,请勿模仿,做了个极慢的“雨滴坠落”动作——从指尖到脚跟,模仿雨水顺着玻璃滑落的轨迹。

人群安静下来。

接着他表演“乌云散去”,手臂如风卷残云;“阳光破晓”,掌心向上托起;“彩虹架桥”,十指弯成弧线。

没有声音,但所有人都看懂了。

表演结束,掌声代替了抱怨。有个老太太抹着眼角说:“比我买的歌舞剧票值。”

事后闻也被叫去办公室。主管指着监控录像:“解释一下。”

闻也递上当天的投诉统计——零投诉,三封表扬信,还有张小朋友画的感谢卡,上面是他模仿大象的丑态。

“下不为例。”主管说,“不过……挺有意思。”

那晚他梦见言川。在梦里,他们用全新发明的手语交谈,动作如流水,意义如云雾。醒来时他记得最清楚的一个动作是:双手交叠按在胸口,然后向两侧拉开——意思是“这里很满”。

清晨去咖啡馆,发现闭店通知贴在门上。老陈在隔壁早餐店解释:“小言要回来了,说要重新装修。”

苏小姐捧着她的新陶艺——一组叫《归巢》的容器,形似破损又修补的鸟窝:“他说巴黎很好,但巢不在那里。”

小李的“存在主义咖啡馆”创业失败,回来兼职。他推推眼镜:“言哥在电话里说,他学会了法国人的‘无为而为之’。”

闻也天天路过装修中的咖啡馆。某天工人不在,他偷溜进去。店里拆得只剩骨架,那面白墙却完好无损,墙上用粉笔画满了新动作的分解图——有些明显融合了法式哑剧的浮夸,又带着东方的留白。

正中央画着个巨大的手势:左手代表巴黎,右手代表这里,双手在中间交汇,结成个复杂的绳结。

闻也站在墙前,试着模仿那个绳结手势。手指缠在一起,像命运打了个死结,又像某种牢固的联结。

窗外,飞机掠过晴空。他忽然觉得,等待不是空白,而是另一种充盈。

就像言川某个视频里说的:最好的表演,发生在幕间休息时。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