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降在航站楼穹顶那天,闻也收到调岗通知——晋升为特殊旅客服务中心主管。胖室友比他还激动:“终于不用看你天天赔笑脸了!”
新办公室有面大玻璃,能看见整个出发大厅。闻也把言川送的陶土飞机摆在桌上,旁边立着那面“无声胜有声”的锦旗。
管理岗的麻烦事呈几何级增长。要排班、写报告、处理投诉,最头疼的是应付审计——他们质疑手语培训的预算,说“特殊旅客服务不应包含表演性质项目”。
闻也把言川的演出视频和旅客感谢信打包发过去:“这不是表演,是沟通。”
数据很硬:实施手语服务后,特殊旅客投诉率下降62%,表扬信增加140%。审计组闭嘴了。
但挑战还在后头。某天来了个重度听障代表团,带队的是个严肃的老先生,对闻也比划的手语连连摇头。同事紧张地小声说:“完了,碰上手语界的教授了。”
闻也灵机一动,请来外援——视频接通巴黎,言川正在塞纳河边喂鸽子。他对着镜头流利地比划起来,手势优雅如舞蹈。
老先生眼睛亮了,也加入“聊天”。原来他是法国手语专家,对言川融合法式手语的风格很感兴趣。最后代表团满意离开,还留了张名片邀请言川去讲课。
“你这算跨国作弊。”同事吐槽。
闻也得意地转转陶土飞机:“这叫资源整合。”
与此同时,咖啡馆的《情绪板》出了名。有电视台来拍纪录片,镜头对准那个颜料斑驳的墙面,顾客们在上面写画着各种心事:有航班延误的愤怒,有异地恋的思念,还有对未来的迷茫。
言川把这些情绪编成新作品《众生相》,在每个动作里融入具体的生命故事。最动人的片段来自一个癌症康复者——言川模仿她化疗时的虚弱,康复期的坚持,最后定格在画《情绪板》时的释然。
表演结束,那位女士上台拥抱言川。她在本子上写:
“你替我说出了说不出的。”
纪录片的导演看中了闻也。非要拍个“地勤艺术家”专题,跟踪他从航站楼到咖啡馆的双重生活。
拍摄最精彩的部分纯属意外。某天航站楼暖气故障,闻也边给旅客发毛毯边比划“温暖”的手势,被镜头逮个正着。这片段在网上疯传,网友封他“最暖地勤”。
人红是非多。有匿名信举报他“利用职务推广个人事业”。调查组又来了,这次查得更细,连咖啡馆的账本都要看。
闻也把合作记录摊开:所有航站楼相关的活动都是义务劳动,剧场收入捐给了聋哑学校。审计员翻完账本,悄悄问:“你们还招志愿者吗?”
危机变成宣传。航空公司主动提出正式合作,要把手语服务推广到全国网点。签约仪式上,闻也坚持要言川一起签字。
“缺一不可。”他说。
当晚庆祝宴,闻也喝多了。他拉着言川比划新学的手语——右手握拳贴额,然后向前展开。这是“未来”的意思。
言川笑了。他打开手机天气预报,屏幕显示明天晴。
雪还在下,但春天已埋下伏笔。就像航班总会起飞,巢总会有新羽。在规则与人性之间,他们找到了第三条路——既不是非此即彼,也不是妥协退让,而是创造全新的语言。
这种语言,在地面也能飞翔。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