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江永陵一进门,就先问候起江老夫人的身子。儿子孝顺,江老夫人自然觉得舒心,摆摆手叫他坐,摇摇头道,“不必挂心,都是些老毛病了。虽不好根治,却也没什么大碍。”
江永陵这才坐下了,接过丫鬟奉上的茶,坐直了身子问,“不知母亲叫儿子过来,有什么吩咐?”
江老夫人沉吟着抬眼,“秦氏换了宜嘉院里的管事嬷嬷,此事你可知情?”
江永陵闻言,不虞地皱了下眉,“此事秦氏请示过我。生了病的下人挪出府养病,乃是府里的规矩,并无什么错处。可是宜嘉来您跟前哭诉了?”
江老夫人知晓江三爷不喜欢宜嘉,可没料到,他这样的不留情面,去揣测一个年幼的孩子。她攥紧手中的珠串,淡声回道,“和宜嘉无关。董氏原先是我屋里的人,她被秦氏安排出府,我难道问一句都多余了?”
江永陵本还沉着脸,责备宜嘉不懂事,听了江老夫人这话,却是敛了面色道,“您误会了,儿子绝无此意。儿子是怕孩子不懂事,扰了您的清静。您身子不好,千万别动气。”
江老夫人听着这话,心里一时思绪万千。
果真是应了二郎的话。永陵宠信秦氏,偏爱秦氏所出的一双儿女,心里那杆秤也是歪的。人一旦有了偏见,便坚若磐石。就算她将二郎拿来的两味药材,摆到江三爷面前,只怕他也不信是秦氏有意为之,只当下人错抓了药。反倒还要怪罪宜嘉惹是生非。
秦氏只换了药,没有下毒,怕也是事先料到了这一点。一旦事发,只要推说是下人不识药性弄错了,她顶多是个失察之责。只要江三爷信了她的说辞,其他人就是有所怀疑,难道还能为了一个下人,越过江三爷动一个有宠有子的姨娘?
思虑片刻,江老太太松了手里的珠串,语气淡淡地道,“罢了,此事我也是听下人说了一句,便随口问问罢了。你既不想我管,我便不过问了。”说着,见江三爷还要再开口,她一拂手,换了个话题,“今日找你过来,却是为了桩正事。”
江永陵只好恭谨地道,“母亲请说。”
“前些日子我和徐家的老夫人见面,闲聊时说起她一个外甥续娶的事,倒是提醒了我——”江老夫人捻着佛珠,不疾不徐地道,“你正妻之位空悬已久,膝下也没个嫡子,总归不是长久之计。我想着,不如给你续一个知书达理、性子大方的继室,叫她替你操持后宅,你也好安心替圣上办差。只是不知你自己有无旁的打算。”
母亲忽的说起续弦,江永陵有些意外,不过内心并不抵触。他虽偏宠秦氏些,但也只是因为秦氏给他生了一儿一女,又素来柔顺,要说什么为了秦氏不娶续弦,自是没有的。且他这样的身份,也的确需要一个正室。想了想后就道,“儿子倒没别的打算,全凭您安排便是。”
江老夫人点头敲定,“你既也觉得好,那我便放出消息去,替你挑个贤惠能干的。”
江永陵自觉先前说错话,惹恼了母亲,这会儿便顺着老夫人的话,笑着吹捧道,“母亲挑的人,自是顶好的。儿子绝无异议。只盼着新妇进了门,与儿子一道好好地孝敬您。”
江三爷温文儒雅,俊美翩翩,又是江老夫人的小儿子,他这样刻意讨好,江老夫人哪里还板得住脸,没一会儿便露出了笑。
屋内伺候的卫嬷嬷见母子二人重归于好,气氛又融洽起来,也放心下来。三爷赌气自请去湖州那几年,老夫人多有伤神,精神每况愈下,她看了也担心不已。如今三爷回来,母子俩关系和睦,是最要紧的。
江永陵又陪着说了好一会儿话,侍从进来传话道有人找,他才起身告辞。
临走前,江老夫人才又似想起了什么地叫住他,轻描淡写地道,“我记得你身边,有个姓孙的管事嬷嬷,擅长账目。我名下有个铺面,少个管账的人,倒想问你要了这人来使。”
一个下人而已,母亲开口,江永陵立马便应下来了,“母亲既用得上,我明日便吩咐她过来。您只管差使便是。”说罢,才带着侍从走了。
妙馨院里,秦姨娘在廊下浇花,忽地看见丫鬟领着正院的管事进来,随手把花浇递给身旁婆子,笑吟吟地客气道,“蒋管事怎的还亲自来了?可是三爷有什么吩咐。”
那管事拱拱手道,“三爷叫小的给姨娘带句话。三房有位姓孙的嬷嬷,老夫人点名要了人,三爷答应了,叫姨娘安排。”
秦氏面上的微笑,一下子僵住。那管事传了话,便拱手告退了。
秦氏忙牵起笑容,示意婆子送人。等人一走,脸色就阴沉了下来。她才把孙氏塞到绿漪堂,老夫人就来要人了,这未免也太巧了些。还不等她思索出什么,丫鬟又叩门进来了,神情略带些紧张,“姨娘——”
秦氏睁开眼,有些不耐,冷冷地道,“什么事?”
丫鬟屈了屈膝,急忙开口,“老夫人院里的卫嬷嬷来了。”
秦氏一愣,旋即深吸一口气,吩咐道,“请卫嬷嬷进屋来说话。”那丫鬟出去,秦氏也站起身来,心腹嬷嬷替她打理裙裳。刚弄齐整,丫鬟就引着卫嬷嬷过来了。
这卫氏是老夫人出嫁时跟来的心腹,在府里很有资历,连江三爷读要敬她几分。秦氏也只得小心应付,微微笑着,不敢摆什么架子,“卫嬷嬷,您坐……”
卫嬷嬷肃脸立着,微微颔首,“姨娘不必客气,奴婢说完就走,还要回去跟老夫人复命,就不坐了。快到冬至了,老夫人打算给菩萨像前供奉些佛豆粥。这些豆子,请秦姨娘拣了,晒干煮熟后,叫人送去鹤柏堂。”
说着,微微侧身,示意丫鬟把篮子递上。秦氏身侧的妈妈忙上前接过,掀开白巾,就见篮中全是一粒粒的豆子。
卫嬷嬷又直直目视着秦姨娘,加重语气道,“还请姨娘别忘了,拣了后务必先晒干再煮熟,先干后熟,切勿混淆了。供佛的东西,若是弄错了,可就积福不成反积祸了。”
秦氏捏紧了手里的帕子,强作镇定地应下。卫嬷嬷也不再多说什么,带着丫鬟走了。秦氏猛地坐到贵妃椅上,脸色发白,心里一时既后怕,又觉得屈辱。良久,情绪才平复下来,她扶着嬷嬷的手站起来。
老夫人这是知道她动的手脚,刻意叫卫嬷嬷来敲打她了。
这回是她错估了老夫人的手段,本以为几年过去,老太太放权给几个儿媳妇,对府里情况的掌控大不如前了。却没想到,是她大意了。老太太虽年纪大了,多年的经营却还在。
秦氏下意识地想起当年她在祝氏院里做的安排,也是被老夫人一夜之间连根拔除。这次老夫人却只是警告了她,要走了孙氏,相较之下,手段甚至算得上温和,甚至都没收走她的管家权,是顾忌江三爷,还是另有别的打算?
秦氏暗自思忖着,一连数日,府里都风平浪静,不见老夫人有什么动作。正当她安心下来,认真地捡佛豆时,一个消息却在府里炸开,宛如石破天惊。
江三爷要续弦了。
一时之间,全府上下都知道了这消息。江宜乐倒是很热心,特意来绿漪堂拉着宜嘉说这事,嘀嘀咕咕地跟她说自己从母亲高氏那里打探来的消息。什么保定府王家的小姐、顺德府廖家的小姐,把高氏提到的几个人选全都细数了一遍。
宜嘉对父亲即将续弦这事,没有太多的感觉。母亲过世几年,父亲再娶也是迟早的事。看江宜乐说得口都干了,就叫丫鬟给她倒了热牛乳。
江宜乐大喝了一口,打发丫鬟出去,凑到宜嘉耳边,小声地道,“宜嘉,你会不会害怕新夫人对你不好啊?”
宜嘉愣了愣,仔细想过后,摇摇头,轻声地道,“应该不会吧。”新夫人进门,和她又没什么冲突,怎么会在她身上浪费时间。
“哦,我就是看戏文里这样说,说什么后娘都是心肠歹毒的。”江宜乐随口道,看宜嘉不担心的样子,也没继续这个话题了,非要拉着宜嘉出去看丫鬟堆雪人。快到晚饭的时辰,才被丫鬟劝着回了四房。
用过晚膳后,宜嘉趴在窗边的炕桌上写字,宝音在旁边收拾绣线陪她,屋内一片宁静,只炭炉时不时发出些许轻响。这时丫鬟敲门进来传话,道二少爷来了。
宜嘉立马高兴起来,爬下炕要去迎二哥,穿了鞋,刚匆匆走了几步,就猝不及防撞到了什么,下意识捂着额抬头看,而后眼睛亮亮的,“二哥!”
江明霁看小丫头还捂着额头,一把抱起她,带着往屋里走,“跑得这么急做什么?撞疼了吗?”
宜嘉乖乖搂着兄长的脖子,老老实实地道,“一点点。现在不是很疼了。二哥,你怎么过来了?来看我麽?”
江明霁抱着宜嘉坐下,拨开她的额发,看了看小丫头的额头处。见没什么大碍,才回宜嘉的话,“明日休沐,回府了,来检查检查你的课业。”说着,看宜嘉委曲求全的抿抿唇,哦了声,煞是有趣。他扯了扯唇,才又接着道,“顺路给你带了些东西。打开看看。”
松年在一旁,正惊讶于自家主子和五小姐的相处方式,见主子看过来,立马收起心头惊讶,低眉顺眼地将手中的油纸袋递上前去。
宜嘉拆开油纸包,是麻烘糕,香甜松脆。这道点心是董妈妈拿手的,她祖上是湖广人,后来全家迁来北方,祖上的手艺却没丢了,时常做来给宜嘉吃。这道糕点是宜嘉最喜欢的。宜嘉在二哥面前是藏不住话的,立马就问出口了,“二哥,这是董妈妈做的对不对?你去别院了……董妈妈她还好吗?”
看小丫头这么紧张董氏,江明霁心头略微划过一丝淡淡的醋意,反应过来后,又觉得自己有些好笑,旋即摇摇头,“急什么,边吃边说。”
宜嘉乖乖地哦了声,坐回去吃粑粑。江明霁喝着茶,慢慢地道,“董氏身子已经大好了,只还有些咳,大夫说,再养个半个来月,应当就无碍了。”
宜嘉听了这话,轻轻松了口气。虽四婶也答应过,会叫人关照董妈妈。但她其实还是有些担心的。如今听二哥这样说,她才是彻底地放心了。不知为何,似乎只要是二哥的话,她下意识地便觉得不会有错……
吃过麻烘糕,宜嘉便主动地拿了自己最近的课业来给二哥检查。江明霁耐心地检查完课业,又核对了宜嘉院里上一旬的账目,已是夜幕时分,他起身准备离开。宜嘉穿着斗篷,坚持送他到庑廊。
那斗篷很是厚实,宜嘉走得有些艰难,江明霁便放慢了脚步,走了一段,就回身道,“就送到这里吧。”
宜嘉有些依依不舍地放开手,点了点头,“二哥,你路上小心些。”
江明霁颔首,又抬手摸了摸小丫头的头,温声地道,“父亲要续弦一事,你应该听说了。新夫人进门,你不必害怕什么。”
宜嘉仰脸看着神情温和的二哥,只觉得内心有种前所未有的安定。她抿唇点头,伸手抓了江明霁的袖子,“我知道了,二哥。你读书这么累,就不要担心我了。”
小丫头倒是很懂得体谅人。明明也没人教她这些,却仿佛生而知之般懂事。江明霁伸手揉了揉宜嘉的头,略一颔首,才转身离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第 22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