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余震与新辉:勇气之后

视频通话结束的提示音响起,屏幕彻底暗下去,映出我(苏晴)自己惊惶未定、苍白如纸的脸。

我做到了。

我真的……打开了摄像头。在她——林夕——的目光(哪怕是隔着屏幕的)注视下,存在了将近二十分钟。

这个认知像海啸过后退潮的波浪,带着巨大的、迟来的虚脱感,将我彻底淹没。我猛地从椅子上滑落,瘫软在冰冷的地毯上,身体无法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比任何一次发病时都要厉害。

不是恐慌发作时那种濒死的窒息感,而是一种……被彻底掏空后的、极致的疲惫,混杂着劫后余生般的心悸,以及一种连我自己都无法定义的、陌生的战栗。

我暴露了。我将自己最不堪、最脆弱的一面,暴露在了那束光之下。

她会怎么想?看到我这副鬼样子,看到我身后这片昏暗、杂乱、象征着失败者与怪胎的“巢穴”?她那双明亮的、属于正常世界的眼睛,是否会因此蒙上失望甚至……厌恶的阴影?

后悔像毒蛇一样缠绕上来,啮噬着我才刚刚萌生出一丝勇气的内心。我为什么要答应?为什么要打开摄像头?安于文字的交流不好吗?为什么非要贪图那一点点不切实际的、被“看见”的温暖?

胃里一阵剧烈的痉挛,我干呕了几下,却什么也吐不出来,只有生理性的泪水模糊了视线。我蜷缩起身体,将滚烫的脸颊埋进膝盖,试图用黑暗和窒息感来惩罚自己这愚蠢的越界行为。

手指无意识地摸索到掉落在旁边的手机,屏幕还亮着,停留在与林夕最后的聊天界面。她那句“晚安”和那个简单的笑脸表情,此刻看起来竟有些刺眼。

她会不会只是出于礼貌?会不会此刻正在和她的助理、和剧组其他人,带着怜悯或者嘲弄的语气,谈论着刚才那个“古怪”、“吓人”的原作者?

猜忌和自我厌弃像墨汁一样迅速扩散,几乎要将我吞噬。

我颤抖着手,几乎要立刻将她拉黑,删除所有联系方式,彻底退回我那安全的、与世隔绝的黑暗里。

就在指尖即将触碰到“删除联系人”选项的瞬间,我停顿了。

脑海里不受控制地回放出刚才视频里的片段。她温和的、带着鼓励的眼神(即使我只是飞快地瞥了一眼)。她认真倾听时微微前倾的身体。她在我磕磕绊绊表达时,那耐心等待的姿态。还有她最后那句真诚的“谢谢”和“晚安”。

这些细节,像一颗颗微弱却顽强闪烁的星辰,在我一片漆黑的内心世界里,固执地亮着。

她……似乎并没有被吓到。也没有任何不耐烦。

也许……也许她真的只是……想理解叶文婧?

这个念头,像一根细弱却坚韧的蛛丝,悬住了我即将坠落的灵魂。

我死死攥着手机,指甲几乎要嵌进屏幕,在删除与保留之间,进行着无声的、无比惨烈的拉锯战。

最终,对那束光的贪恋,对那份理解的渴望,以极其微弱的优势,战胜了逃跑的本能。

我没有删除她。

但我也没有勇气再去查看邮箱或任何可能来自她的消息。我将手机扔到床的另一头,仿佛那是什么烫手的山芋。然后,我把自己更深地埋进被子里,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舔舐着因为过度暴露而产生的、火辣辣的伤口。

这一夜,注定无眠。

勇气之后的余震,远比我想象的更加猛烈和漫长。

---

视频通话结束后,我(林夕)在书桌前坐了许久,才缓缓摘下耳机。

耳边似乎还萦绕着她带着颤音、却努力清晰的阐述,眼前还浮现着她笼罩在昏黄光晕中、低垂着头却异常专注的侧影。

心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澎湃情感。像是目睹了一场极其艰难却最终成功的攀登,充满了敬佩、感动,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心疼。

我知道,那短短的二十多分钟,对于苏晴而言,不亚于一场灵魂的酷刑。她能主动打开摄像头,需要多大的勇气?那几乎是在将她最脆弱、最不设防的一面,**裸地展现在我面前。

而她做到了。为了叶文婧,也或许……是为了回应我这段时间以来,笨拙却坚持不懈的靠近。

这种认知,让我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也让我对我们的关系,有了一种全新的定义。这不再仅仅是演员与原作者之间的工作交流,更像是一种……在精神荒原上,两个孤独灵魂的彼此辨认与微弱取暖。

我拿起手机,点开与她的聊天界面,输入框里的光标闪烁着。我想说点什么。想说“你今天很棒”,想说“谢谢你信任我”,想说“别怕”……

但手指悬在空中,迟迟未能落下。

任何过度的安慰或热情,此刻对她而言,可能都是一种负担和压力。她需要时间消化刚才那场“浩劫”,需要空间来重建她那被冲击得摇摇欲坠的心理防线。

最终,我删掉了所有打好的字,只是简单地回复了一句:

“晚安,苏老师。今天收获良多,万分感激。”

没有多余的表情,没有过分的亲昵。保持距离,保持专业,或许才是此刻最能让她感到安心的方式。

发送。

然后,我强迫自己不再去多想,起身洗漱,准备休息。明天还有繁重的拍摄任务,我需要保持最好的状态。

然而,躺在床上的我,却久久无法入睡。脑海里反复回放着苏晴在视频里的样子,她那些精准的、带着她独特世界观的表述,像散落的星辉,照亮了我对叶文婧的理解。

我忽然意识到,她不仅仅是叶文婧的创造者,她本身,就拥有着叶文婧那种沉浸于自身世界、与外界存在认知隔阂的特质。只是叶文婧的隔阂源于对宇宙真理的追寻,而苏晴的隔阂,则源于她自身那片汹涌莫测的情绪星海。

这种奇妙的对应,让我对她,除了敬佩与心疼之外,更增添了一种深切的、想要去理解和守护的愿望。

接下来的几天,我刻意减少了与苏晴的邮件往来频率。即使有表演上的疑问,我也尽量自己先消化、尝试,或者去请教表演指导,而不是第一时间去打扰她。

我需要让她知道,我们的连接,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独立的基础之上的,我不会因为她的那次“勇敢”而变得粘人或索取无度。

与此同时,我将从她那里汲取到的所有养分,毫无保留地倾注到了表演中。

在一场叶文婧独自在观测站,面对浩瀚星海与冰冷数据的重头戏里,我彻底放下了之前所有关于“表演”的设计,完全将自己放空。

我想起苏晴描述的“跳出事件视界”的超然,想起她声音里那种混杂着恐惧与兴奋的颤抖,想起她躲在昏暗光线下、却执着于构建宏大世界的专注。

我站在那里,眼神放空,仿佛真的穿透了摄影棚的绿幕,看到了那片令人心悸的、壮丽而冰冷的星墟。我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模拟数据板上敲击,节奏带着一种非人的精确与偏执。我的脸上没有任何夸张的表情,只有一种极致的平静,但那平静之下,是仿佛能将整个宇宙吞噬的、无声的引力坍塌。

整个片场鸦雀无声。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卡!”

李导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完美!就是这样!林夕,你找到叶文婧了!就是这种状态!”

我缓缓从那种抽离的状态中回过神来,感觉灵魂仿佛才刚刚归位。心脏因为刚才极致的投入而剧烈跳动着。

我知道,我触摸到了。触摸到了那个由苏晴用痛苦和才华孕育出来的、孤独而勇敢的灵魂。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她那次艰难的、向外界伸出的手。

收工后,我回到休息室,忍不住再次点开了邮箱。依旧没有苏晴的新邮件。

心里有一丝微小的失落,但更多的是理解和安心。

她需要时间。而我,愿意等待。

就在我准备关掉邮箱时,一封新邮件的提示跳了出来。

发件人:苏晴。

时间:刚刚。

我的心跳,莫名地快了一拍。

点开。邮件没有标题。

正文只有极其简短的一句话,依旧带着她特有的、小心翼翼的疏离,但似乎……少了些许颤抖?

“林女士,附件是关于叶文婧最终幕的几个细节补充。或许有用。苏晴。”

附件里是一个文档,里面是她对叶文婧结局处几个微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补充批注,极其精准,一如既往。

看着这封邮件,我缓缓地、缓缓地露出了一个笑容。

她没有消失。她没有退缩。

在经历了那场巨大的勇气考验和随之而来的余震之后,她再次,用她自己的方式,悄然发出了信号。

像一颗经历了剧烈燃烧后,暂时隐没于黑暗,却终究会再次闪烁的星星。

虽然光芒依旧微弱,但这一次,它似乎……稳定了许多。

我回复了邮件,依旧是克制的感谢和专业探讨。

但我知道,在我们之间那片曾经冰封的海域上,暖流,正变得愈发清晰而坚定。

星辉虽微,终将照亮彼此前行的路。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