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宇儿不耐烦地回道:“是啊,你干嘛抓我?”声音粗哑,果然不是女子的声音。
秦宇儿刚张口说了一句话,便觉得酒劲上涌,哇地一声,呕了出来。
那人躲闪不及,被吐了个正着,瞬间臭气熏天,忙不悦地将秦宇儿丢回来,由他的侍卫接住了。“误会一场,告辞!”
然而劫持谨王爷的独生爱子,此事哪是一句误会便能善了的,侍卫头领一声令下,一半的侍卫保护小王爷,另一半侍卫忙将那人围住,缠斗起来。侍卫们见小王爷已经平安无事,便无所保留,刀刀都往那人身上招呼,没下杀手是因为想捉个活口,回去给王爷审问。可那人身手相当不俗,借着月光左躲右闪是,有些狼狈却未曾被刺中。几招下来,侍卫们发现他一次还手都没有,只是来回躲避,伺机想撤。只见他一边招架,一边带着他们几个,离小王爷的所在越走越远。侍卫首领见状,担心是调虎离山之计,不得不发令让所有侍卫撤回,先保护小王爷平安回王府再作计较。
那人总算得以脱身,却一步都不敢停歇,发力狂奔而去。好不容易跑到一个小巷处,方才松了一口气。绕到一座府邸的后门附近,纵身从墙上翻了进去,向里走了几步,推开左边一处小院的院门,穿过小院,走进去敲了敲里边的小门。
门立刻被打开了,一个丫鬟举着烛台,惊魂未定地看着来人,声音里有哭腔:“小姐,你可算回来了!”
烛光一照来人,敲门的人方脸,浓眉大眼,穿着一身利落的深色男装,正是聂君超。
聂君超苦着个脸,说:“今晚太晦气,本以为是路见不平,谁知道是个大乌龙。”
聂君超进房子,由丫鬟馨儿服侍着,将男装脱下换上日常家中所穿的女装。然后把怎么回来的途中,见到一位神志不清的姑娘被几个人驾着走,误会成被恶徒掳走的受害者,结果那几个‘恶徒’是人家的侍卫的事儿说了。“我一看那几个人能临危不乱,相当训练有素地包围我,便知道他们不是普通的匪人了,再仔细一瞧他们的穿着打扮和手里一模一样的长剑,就更知道这是别人的侍卫了,可不是闹了个大误会嘛,要不是他们一心一意要护着他们的主子,没功夫理会着我,今天我就回不来了!”
馨儿埋怨地看着聂君超,责怪道:“不是我说小姐,你也太鲁莽了!天天大晚上地跑出去,就算老爷不知道,也实在不安全呐,原没有哪个名门闺秀家的小姐是像您这样的!”
这些类似的话馨儿每天都要说上一遍,她知道馨儿说这些话是真心为她好,可她做不到,只能转开话头:“馨儿,你猜我‘救’的那姑娘是谁?”
馨儿捏着鼻子,拿着聂君超刚脱下来的长袍,上面有那位姑娘吐的秽物,皱着眉不开心地说道:“想来也不是什么好人家的女孩儿,大晚上的在外面乱晃不说,还喝酒!真是失德!”
这话又是在暗暗地刺聂君超,聂君超却假装没听出来。“他可不是什么姑娘,他是谨王爷的独子!”
馨儿拿起一块布,将臭不可闻地长袍包进去:“是那个自小穿女装,顽劣调皮的谨王世子?”
聂君超点头。
馨儿打开门,把包着长袍的包袱扔到外面,准备明天让婆子来捡着扔掉。馨儿进来关上门,奇道:“你怎知是他?”
聂君超理着身上的裙摆,说道:“寻常小姐出门,跟着的都是丫鬟婆子,戴着帷帽生怕被人看去了相貌,就算有侍卫,为了避嫌也都是远远地跟着。他却大大咧咧地就被侍卫驾着,身边没有丫鬟,都是清一色的男人,所以我猜着就是那位小王爷了。”
馨儿走过来帮聂君超理衣裙:“就这样?”
聂君超一笑,“还有呢~”突然她就伸手,向馨儿的胸前抓去,快速地摸了一把。
馨儿脸红了,连忙捂住胸口,蹙着眉嗔怪道:“小姐!!”
聂君超哈哈大笑,笑得一点也不矜持,“我拽他的时候,也不小心抓了他的胸部,他胸部平平不说,更是不知道挡一下,可见他的确是个男人!满京城男扮女装又毫不掩人耳目的,也就那位魔头了~”
“我瞧着小姐才是真真儿的魔头呢!”馨儿没好气地说道,说完还呸了她一下,却是无可奈何,她家小姐一直就是这样的性子。往好听了说,叫洒脱不羁,往难听了说,根本就不像个小姐,更不知矜持娇贵为何意。
馨儿气了半天,但还是惦记着再晚些回去会被人发现,只得熄了烛火,跟着聂君超出去,掩上偏房的房门,顺着小道溜回了聂君超的闺房。
军功赫赫的镇远将军聂荣,十八岁便跟着父亲征战四方,三十多年来兢兢业业,常年待在西北苦寒之地镇守边疆。其妻十年前因病亡故后,就一直没有再娶,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就是聂君超。
这位聂将军因忙于军务,西北的将军府中也不曾纳过姬妾,母亲和妻子去世的早,也没有姊妹亲人,是以家中无女性长辈教养聂小姐,聂将军就干脆带着女儿一同从戎上战场,父女两个相依为命,所以聂君超几乎是在军营里长大的,从懂事儿起就穿着男装,学十八般兵器,跟军营里的大老爷们混在一起。聂荣的兵法谋略烂熟于心,对闺阁姑娘的事儿懂得却不多,没觉得女儿这样养有什么不好。
某一天,十四岁的聂君超突然腹痛难忍,下身有血迹渗出,她莫名其妙,忙去喊来军中的随行军医。当夜,在聂荣回营时,这位军医找到聂将军,红着脸吞吞吐吐地禀报,称聂小姐来了葵水。聂荣皱着眉想了半天,才记起来葵水是个什么水,当下也闹了个大红脸。军医又苦口婆心谏言,说聂小姐再有一年也及笄了,该是议亲的年纪了,总在军营里和男人厮混,传出去名声也不好听。聂荣这才想要重视聂君超的教导问题,打算等到西北战事平定了之后,带女儿回京中议亲,这一等就又是两年,聂荣班师回朝,带着聂君超入京时,她已年方十六。
聂荣进宫向皇上禀报过西北的军情后,就顺便讨了个恩赏,当晚,一个教养嬷嬷就从宫中被送进了镇远将军府。这位嬷嬷很是严苛,每日不苟言笑,只教导聂君超如何做一位名门淑女,聂君超对这种婆妈之事烦的要命,偏她是太皇太后身边的宫人,聂君超开罪不起,只能装得中规中矩在听,实则左耳进右耳出。就连身边新买的丫头馨儿,也经常板着一张小脸,絮絮叨叨地说教她。聂君超原是摸惯了三十公斤重的长枪的人,现今偏要拿着一根寸许的绣花针,在绢布上戳戳刺刺,有时稍微一用力,针也断了,布也裂了,嬷嬷便是又一通说教,她心里别提多郁闷了,坚持认为绣花是天下第一难的功夫。
因成日听些女则和绣花都很无聊,聂君超便夜夜都在嬷嬷睡下后,换了男装翻墙出去,找个没人的僻静地儿练练拳脚和功夫把式,以此消遣郁闷的心情。可这事儿瞒得了聂荣,瞒得了教养嬷嬷,却瞒不了在她外间上夜伺候的丫头馨儿。好在馨儿虽然也会板着脸训人,但忠心耿耿,怕聂君超挨训,万万不敢把她做的事儿捅出来,只是不停从旁劝导,盼着她家小姐能早日改邪归正。
连着几天晚上,聂君超都没再出门,馨儿心里念着阿弥陀佛,觉得小姐是懂事儿了,以后不会再做那些奇奇怪怪的出格事儿了。她哪里知道,因着聂君超被误会劫持了秦宇儿,京中的宵禁比平日里更严格,夜里巡逻的卫兵是原来的十倍,谁让秦宇儿是摄政王爷的独生爱子呢。聂君超从她爹那儿听说了这事儿,晚上便不敢再出门了,后悔那晚不该多事儿,现在反倒坑了自己,心里有些埋怨秦宇儿大半夜的不回家再外面乱晃,殊不知自己的行为跟他差不多。
想起秦宇儿的那张脸,聂君超握着针,手便停住了,好像那张脸,已经栩栩如生地印在了丝绢上。聂君超想着那张脸,突然抬头问馨儿:“那件裙子放哪儿了?”
馨儿不明就里:“什么裙子?”
聂君超脸上有些尴尬,难得还有些羞赧:“就是……太皇太后赐的那条……”
馨儿啊了一声,立即想了起来,太皇太后曾在宫中召见过聂小姐。她家小姐一向爱穿男装,就算在家不得不穿女装,也偏爱素色简洁的衣服。不像其他年轻姑娘,但凡哪个衣服上绣了花,或者料子的颜色艳了些,聂君超都要嫌太过花哨。那次拜见太皇太后时,聂君超也依旧我行我素,太皇太后见了,很是不喜。“姑娘家,就该打扮得可人些,娇嫩些,才够惹人怜爱。哀家年轻的时候,喜欢戴花儿,就专挑那个红的,粉的往头上簪呐~”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