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国质子凌箫入楚国。那个秋天,少年锦衣,他来的途中,经大漠孤烟,经黄沙肆扬。可当他不屈不折的直立于楚国帝都城下之时,少年眼中的光芒和锋利分明丝毫没有被淹没。
那年凌箫仅仅十岁,没有故国,没有后路,可他仍一身棱角的进入了楚国,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质子之途。
六年前,凌箫初入楚国。那年的秋天未免太萧瑟,花败的透彻,少年的身体也太单薄。
朝堂之上。
“宣辰国质子——凌箫觐见。”朝堂之上,重臣林立,传旨太监的声音穿透整个廷堂,也穿透凌箫的身体。
“凌箫参见楚帝。”少年躬身行礼后尽力站直了身体,在楚帝和所有大臣的目光中,维护着自己的尊严,维护着母国的荣光。
满朝文武的目光都聚集在这个小小少年的身上。
“凌箫,你好大的胆子,你一个小小的质子觐见我大楚帝王竟敢不行跪拜之礼,简直放肆。”镇国大将军夏侯正率先发难。
默塞之战,楚国虽然以压倒的优势征服了辰国,但这胜仗也是无数楚国士兵流血牺牲换来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大漠孤烟,埋了多少忠魂亡骨,到底是成了功勋碑上那一个个苍白无温的名字。
楚帝依旧没有说话,看不出什么表情的望向凌箫。大殿中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一般。
凌箫茫然的环顾四周,那时的他不知道如何退让、也似乎缺少了放下尊严的能力。身后的随从用眼神提醒他跪地行礼。凌箫领会后依旧不卑不亢,而看向楚帝的眼神中却不在是茫然,而是一种直直射出来的凌厉,愈发强烈。
他这份凌厉不仅仅是对楚乾笙,更是对他的父皇——辰国皇帝——凌隽,他有五个皇子,有比凌箫年长的,也有比凌箫年少的。凌箫不是最锋芒毕露的,也不是最默默无闻的。他相较于那几个皇兄弟,并不淘气捣蛋,也不闷声无话。所以,这一次,为什么是他?
夏侯正怒斥凌箫后发现楚帝并没有加以制止,便更大胆地走到凌箫身前。
“凌箫,你个黄毛小子,本将军和你说的话没听到吗?”夏侯正语气中带着嘲讽和不屑,带着阴沉的气息不断逼近。“还不赶快向皇上行跪拜之礼?”夏侯正不依不饶。
凌箫依旧不言,微低着头,好似在思索一般,好似思索着为何是自己来楚国。而夏侯正所言,凌箫一句也没有听进去一般。反而在自己的思绪里,思索着,又自嘲了一番。
“辰国未免太自不量力,一个南蛮之犬,也敢侵犯我堂堂大楚?哈哈哈哈哈,简直就是个笑话!”
夏侯正还未说话,虎师校尉白千乔从凌箫身后站了出来。凌箫的思绪刚刚重新回到朝堂,便听到了白千乔的话。
白千乔嗤笑着阴阳怪气的说出了这些话,若无旁人的哈哈大笑着。也正是白千乔的这些话彻底惹怒了凌箫。没错,凌箫也恨他的母国,恨极了他的父皇,恨极了这帝王家的无情,也恨极了自己的怨恨却毫无办法。
此时,他需要发泄。
凌箫突然抬头,猛的推开夏侯正,向端坐在龙椅上的楚乾笙冲过去。楚乾笙冷冷的注视着这一幕,他明明可以起身或侧开身体,可他依旧不躲不闪,依然端坐在龙椅上,似乎嘴角还带有一丝玩味。
在凌箫的手即将触碰到楚帝的时候,电光火石间,楚帝身旁的大监侧身抓住了凌箫的手腕,右手翻掌将凌箫打落殿下。大监的武功修为,满朝文武都太了解了,所以大臣的面容上皆无诧异之色。楚乾笙更是了解,他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既然选择了坐拥这天下,坐在这龙椅之上,那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不可以躲闪,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已经完成了的野心。
大殿之下凌箫挣扎着起身却因伤势过重,再次俯身于地。
被推开的夏侯正惊愕而又尴尬的全程目睹了这个过程。倒不是诧异这个结果,而是诧异自己堂堂一个大将军,竟在满朝文武面前尽失颜面。
此时,凌箫受了重伤,奄奄一息的在大殿上挣扎,夏侯正为了挽回面子,冲到凌箫面前,双手紧紧的抓住凌箫的衣领。从夏侯中骨节泛白青筋毕露的双手,可以看出他刚刚被这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气的不轻。堂堂一个大将军,竟险些被一个孩子推到,更甚之,这个孩子竟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要刺杀于楚帝,而自己却只能在原地眼睁睁的看着。
“皇上!皇上!凌箫皇子他年纪小不懂事,这一路上风餐露宿,刚刚只是……只是闹孩子气……对!皇上,皇子真的只是在闹孩子脾气!皇上,您大人有大量,求皇上看在皇子年纪还小的份上放过皇子吧!”身后的随从看见眼前这一幕,简直快要吓到魂飞魄散。连忙磕头为凌箫辩解。想到什么理由可以为凌箫开脱的便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凌箫的随从不住的磕头,直到额头见红泛起了血丝,也没有听到楚帝开口。
“大将军!”在凌箫要被掐死的前一刻楚帝终于出言制止。楚乾笙仅仅说了三个字,但他的语气却是不怒自威,足以震慑这天下王侯将相。
楚乾笙二十三岁登基为帝,如今已足足十五载,他知道什么叫权谋,也知道如何消磨臣子的野心,更知道如何坐稳这江山。
“皇上,凌箫他……”夏侯正想反驳楚帝,挽回自己的尊严,可还是先松开了双手。
楚乾笙抬手打断了夏侯正即将要说的话。
“凌箫?好名字!有胆识,也有忍耐力,也有勇气。我喜欢!”楚帝所言,令满堂文武震惊不已,楚帝为何会赞扬一个敌国的质子?况且还是一个刚刚要刺杀他的质子。
就在满堂文武震惊之际,楚帝话锋一转。
“可是,凌箫,质子终究为质子,既然你的父皇送你来了,那你就在我楚国安稳度日、安守本分,我楚国上下定无人为难于你。可倘若你………”楚帝含笑将这略带讽刺和威胁的话一字一顿的说出。说到倘若是突然停止。
“凌箫,也没什么倘若,你是聪明人。”楚帝言罢,又望向满朝文武。“朕刚刚所言,众卿可有异议?”楚帝没有给凌箫回答的时间和机会,他也清楚的知道,以凌箫现在的心性和脾气他是不会给出自己任何回答的,不论这个回答是否令楚乾笙满意。
“臣等遵旨。”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遵旨的声音。
楚帝喜欢让别人猜他的心思,可他的心思未免太高深莫测,索性这次他便自己说出来。若是如此明确的话都听不懂,那些大大小小的官职不给这些无用之人也罢。
而他今日此言,不过是想让凌箫自生自灭,在这楚国无依无靠,最终臣服于大楚,且泯于众人矣。这天下,武力征服从来不是聪明的人办法。真正能坐拥天下的人,都将权术谋略运筹帷幄于掌心之中。很明显,楚乾笙用的就是这种高超而又落俗的一种形式。
“众卿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大监的声音和往日没什么不同,似乎今日的早朝并没有因为凌箫的到来而改变什么,虽然有些小风小浪,但也不过是平常中的插曲,不足为谈。
如此平常的一天早朝,如此结束。然而,对于凌箫来讲,这却是磨难的开始。故国千里万里,而他何去何从?
下朝后。御书房。
“大监,凌箫安顿好了吗?”楚乾笙刚刚批阅好今日的奏折,从书案上抬起头来,轻轻揉着太阳穴。奏折让人头疼,而凌箫更是让人头疼。楚乾笙想起今日大殿之上凌箫的眼神,不禁心下烦躁。一个仅仅十岁的孩子竟有如此凌厉的眼神,日后若他羽翼丰满该是一个劲敌。
“是,皇上。老奴已将凌箫质子以及从辰国跟他一起来的人都安排到含光殿了。”大监上前一步回道。
“嗯,也好。免得辰国来的人四处分散,不好掌握他们的动向。毕竟两国交战刚刚平息,不宜多生事端吗,还是谨慎些好。”楚乾笙点了点头。
“皇上说的是。”大监一抬手,下面的侍从供上一方锦盒。“皇上,这是如妃娘娘刚刚送来的。”大监躬了躬身。
后面的话大监没有说出口,是皇上您平时最喜欢的龙涎香酥和杏露茶,如妃娘娘说怕耽误了您批阅奏折,便放下先行离开了。离开的时候,好像还让老奴带了句什么话“还望大监能帮本宫美言几句,皇上都已好久没来看过咱们姐妹几个了,来也是去皇后娘娘那里。大监,本宫说的意思,你……?”大监都低头应承下来。大监身在宫中数十载哪有他不懂的人情世故。
“如妃送来的?嗯,她有心了。”楚乾笙语气淡然道。好似想不起来如妃是谁一般。
“大监这件事情你办的不错。”楚乾笙点头说道。
“只是……虽然含光殿地处偏僻,不便与外界往来,消息也比较闭塞。但是,是不是距离嬴公主的有些近了啊?”楚乾笙低头思考了片刻言语道。
“当年钦天监占卜说嬴公主乃是天命选定之女,皇上便亲自选定了老师辅佐公主,公主也自幼便不生活在皇后身边了,刚刚记事起便搬去了竹宁斋生活。”大监如是说道。
“公主即便平时活泼好动了些,但终究距离含光殿还是有些距离的。”钦天监当年占卜算的楚嬴乃是天选之子,不料倒是位小公主。听起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但钦天监所言怎会为假。
“嗯。就先这样安排吧。”楚乾笙点了点头。“这些年,在嬴儿这件事上,朕总觉得亏待了皇后。”楚乾笙叹了口气,低声说道。
“这件事可怪不得皇上您啊,可惜嬴公主不是皇子之身,不然皇上也不会有如此多的烦忧。”大监不自觉的说道。忽而一激灵,连忙跪倒在地。“皇上,奴才僭越了,求皇上恕罪。”
“大监,起来吧,你已伴我数十载,这件事你说的不错,也只有你最了解我了。”楚乾笙并无怪罪大监的意思,顿了顿继续说道。
“安墨和安齐都为皇后所出,平日里朕也最疼爱他们两个。只是他们两个比起嬴儿来,多少还是少了那么一分灵气在的。”楚乾笙的语气中略微有些遗憾。
“皇上,两位皇子尚且年幼,还未能看出治国之才也是正常之事,皇上不必为此过于担忧。两位皇子的老师皆是我楚国的翘楚,怎愁二位皇子日后不成才呢。”大监出言道。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但愿朕的两位皇儿日后可儒雅盖世,神威奋武。”楚乾笙点了点头,带着希冀和笑意说道。
“时候也不早了,今日还是去皇后那里歇息吧。”
“是。”大监躬身说道。心里却想着,后宫有皇后、辰贵妃、如妃、柏昭仪、成贵嫔、兰贵人、萧贵人几位皇上还算说得出封号的还算脸熟的妃嫔,除皇后娘娘膝下有两位皇子和一位公主外,辰贵妃膝下也有一位皇子和两位公主,兰贵人去年夏天也为皇上诞下了一位小皇子。可看着皇上刚才的样子,听着皇上刚才的话,大监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难道皇上就没想过这其他几个儿子?
不过也是,皇后自从皇上尚未继承大统之时便与皇上成婚,如今也已近二十载。在皇上登基后则册立正妻宛氏为楚国皇后,皇后为人贤良,皇上自然也没为后宫的事情过多的牵扯精力,皇后和六宫妃嫔相处的倒算是和谐。宛氏宽厚,自是待宫中姐妹极好,后宫中的赏赐也从未亏待过其他妃嫔,宫中开支也皆是大方拨予。
至于妃嫔那些小打小闹的争风吃醋的事,皇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从不过多用权力打压,所幸这些妃嫔也算是有心,从未做出格之事。皇上自是对皇后赞许有加。
况且皇后是北漠的公主,身后还有北漠这个骁勇善战的民族支持楚国。北漠族地处草原,再往北大半皆是荒漠之地,族人以游牧打猎为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楚国拨予资金以及贸易带动。虽说北漠实属楚国的附属地,常年依附于楚国,但北漠族人神武英勇,若是出兵征伐诸国则是楚皇的得力之军,楚国历代君主皆十分看重北漠族,多采取联姻与封赏的形式安抚北漠族。
在这次的楚辰两国的战役中,北漠族大军起到了至关重要,一战定胜局的作用。于公于私,皇上都应当对皇后更青睐一些才是。
只是,最是无情帝王家,是否这可成为一段佳话?
大家多多收藏,不会弃的!谢谢大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故国千万里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