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远看着对面安静吃饭一切如常的于姜,满心都是难以言说的酸涩。
然而,餐桌上的平静,不过是于姜用力维持的假象。
她的内心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每一道浪头都拍打得她五脏六腑都在抽痛。
她从来没跟任何人说起过,当年高三,亲眼看到向远和徐璐牵手走过走廊时,她心里是怎样的天崩地裂。
那种尖锐的疼痛和铺天盖地的失落,让她难过得几乎要呕吐出来。
有好几天,她甚至不想去学校。
那种痛楚深刻到,即便后来岁月流逝,她选择去了遥远的广州读大学,试图用地理的距离来抚平心上的褶皱,但徐璐这个名字,依然是她心底一根不能轻易触碰的刺。
如今,这根刺又活生生地扎了回来。
而最让她心痛难忍的是向远的态度。
他就那么平静地告诉她:“徐璐是回来找过我几次,我会处理好的。”
就这么淡淡的,没有因为她可能产生的误会而急切解释。
为什么能这么淡定?
只有一个解释,他不在乎。
他不在乎徐璐的出现会不会伤害到她,不在乎她会不会多想,甚至可能……
潜意识里并不觉得和前女友私下见面是什么需要郑重道歉的大事。
因为他根本就没那么在乎她的感受。
这比当年目睹他们牵手时更痛。
当年至少还可以解释为年少懵懂,阴差阳错。
可现在,他们是成年人,是彼此承诺要共度一生的人。
所以她现在的身份,只是一个合适的的结婚对象。
徐璐一出现,一哭二闹三上吊地来抢,他就会动摇,甚至可能心底还存着一丝旧情。
否则怎么会如此淡定?
原来兜兜转转,她最深的恐惧,还是和那个叫徐璐的女孩有关。
而这一次,她甚至没有了当年那种可以远远逃开的机会。
她很想大声质问他,很想把昨晚电话里的委屈和一夜未眠的痛苦全都吼出来。
可她不能。
她的性格,她的骄傲,都不允许她这样做。
她害怕撕破脸后听到更残忍的答案,害怕自己歇斯底里的样子太难堪。
她只能用力地捏紧筷子,用尽全身力气维持着表面的平静,说出那句轻飘飘的“好的”。
再看看吧。
她疲惫地想。
看看他到底会怎么处理。
看看在他心里,究竟是她更重要,还是那份与旧日相关的淡定更重要。
这顿食不知味的晚餐终于结束。
他们在餐厅门口分开。
于姜和向远对视了一眼。
两人眼中都有复杂难言的情绪,嘴唇微动,似乎都想再说点什么,可还是什么都没说。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小心翼翼。
他们都太珍惜这段失而复得的感情,以至于害怕任何一点风波都会让它再次碎裂。
向远想着,反正自己会尽快解决掉徐璐这个麻烦,到时候一切尘埃落定,再好好跟于姜解释。
而于姜是不敢问,她害怕听到让自己心碎的答案,更害怕向远为了安抚她而说谎,那将是对他们感情更大的亵渎。
于是,默契的沉默成了此刻最好的保护色,却也无形中拉远了两个人的距离。
于姜独自开车回家。
夜晚的街道车流稀疏,路灯的光晕在她脸上明明灭灭。
她回到家,父母已经睡下,家里一片寂静。
她机械地洗漱,热水冲刷在身上,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心里一片冰凉。
躺在床上,黑暗放大了所有感官,也放大了那些折磨人的念头。
初恋。
徐璐是向远的初恋。
都说初恋是男人心头的白月光,杀伤力巨大。
那徐璐是他的白月光吗?
很可能是吧。
不然怎么解释他允许徐璐进他的家门,还让她照顾醉酒的自己。
甚至在电话里,徐璐还一副俨然女主人的口吻。
一想到徐璐可能在向远的公寓里自如地走动,用他的厨房煮粥,甚至可能在他睡着时靠近他……
于姜觉得一阵反胃,肠子都绞拧般地疼起来。
她难受得蜷缩起来,心脏一抽一抽地痛,眼睛发疼,却一滴眼泪也流不出来。
她原本以为,兜兜转转七年,他们终于排除万难,迎来了最好的结局。
可徐璐的出现,轻易就划开了所有幸福的表象。
如果向远对徐璐真的还有旧情,那她这半年多的投入又算什么,一场笑话吗?
黑夜漫长,于姜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只觉得一阵孤独。
所有的安全感,在那一刻,土崩瓦解。
她像一个等待宣判的囚徒,等待着向远所谓的处理,也等待着命运对她这段感情的最终裁决。
那顿食不知味的晚餐之后,于姜再也没有主动提起过徐璐这个名字。
两人依旧像往常一样约会、吃饭、看电影。
于姜甚至偶尔还会应约去向远的公寓留宿。
表面上看,一切似乎恢复了原状。
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两人之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奇怪氛围。
相处时都带着一种过分的小心翼翼,像是在精心维护一件有了细微裂痕的瓷器,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让它彻底碎裂。
他们刻意避开所有可能触及雷区的话题,聊天内容停留在最表层的日常。
可那座名为徐璐的大山就横亘在那里,怎么可能假装看不见?
于姜心里介意得要命。
每一次见面,她都想问,“你们还有联系吗?”
“你到底怎么处理的?”
“跟她彻底说清楚了吗?”
这些问题在她心里反复盘旋,几乎要脱口而出,但最后总是被她硬生生咽回去。
而向远,也同样绝口不提。
因为他确实头疼,且处境尴尬。
徐璐似乎换了策略。
她不再像之前那样直白地纠缠、哭闹、堵门,而是换了一种更高明也更膈应人的方式,她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他的工作生活里。
由于两个单位最近确实有一些工作上的交集,徐璐便借着工作的名义,时不时出现在交通局,或者在一些联合会议上偶遇他。
她表现得完全像一个只是碰巧和老同学在同一项目里的普通同事,礼貌、客气,甚至有点疏离。
有一次,上级甚至安排了他们两人单独对接一部分工作的细节。
向远心里膈应得要死,却毫无办法。
徐璐全程公事公办,没有任何越界的言行,他难道能因为私人恩怨而拒绝正常工作安排吗?
他只能硬着头皮和她交接,整个过程如坐针毡,还要时刻提防着她会不会又搞什么小动作。
这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让向远无比憋闷。
他宁愿徐璐像之前那样撒泼打滚,他至少还能明确地拒绝。
可现在,她打着工作的旗号,冠冕堂皇地介入他的生活,让他所有想处理的念头都无处可落,只能被动地忍受这种无处不在的膈应。
而他更不敢把这些告诉于姜。
难道要他说“对不起,我没处理好,她现在天天借着工作名义在我眼前晃,我们还被迫单独相处了”?
他想象不到于姜听到后会是什么反应。
他只能自己憋着,同时更加迫切地想要找到摆脱徐璐的方法。
于是,两人之间那种心照不宣的隔阂越来越深。
一个在等待解释,内心备受煎熬,一个在困境中焦头烂额却又无从诉说。
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汹涌。
就这样,时间又过去了两个月。
这天,向远突然接到上级通知,需要立刻动身去临市出差两天,参与一个短期交流培训。
同行的还有局里另一位男同事。
他赶紧给于姜发了消息说明情况,便回家匆匆收拾了行李。
赶到集合地点,一辆单位的中巴车已经等在那里。
向远和熟悉的同事打了招呼,刚把行李放好,一抬头,脸色瞬间就僵住了,徐璐竟然也背着包站在车旁,正和另一个女同事说笑着。
他才知道原来去的不只是他们单位。
向远心里顿时警铃大作,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涌上心头。
但众目睽睽之下,他什么也不能说,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车。
车上已经坐了不少人。
向远磨磨蹭蹭地走在最后,眼睛飞快地扫过车厢,寻找空位。
最好是离徐璐远远的。
终于,他看到后排有一个双人座,只坐了一位男同事,旁边空着。
他心头一喜,刚要走过去,那位男同事却突然站了起来,冲着前面喊道:“哎,徐璐,这边有个空位,你过来坐这儿吧,我去后边跟老王挤挤!”
说完,还不等向远反应,就笑嘻嘻地拎着包往后走了。
向远彻底愣住了,僵在原地。
徐璐闻言,很自然地走了过来,冲那位让座的同事笑了笑:“谢谢李哥啊。”
然后便坦然地在那个空位上坐了下来。
大巴车发动机已经启动,司机催促着还没坐好的人。
众目睽睽之下,向远如果此刻再刻意去找别的座位或者表现出抗拒,反而显得古怪,更容易引人遐想。
他咬了咬牙,只能硬着头皮,一屁股坐在了徐璐旁边的空位上,身体尽可能地靠向窗边,与她拉开距离。
徐璐似乎也没打算搭理他,自顾自地掏出耳机戴上了,看着窗外,一副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样子。
车子平稳地驶上高速。
向远暗自松了口气,希望这一路就这样相安无事地过去。
他闭上眼睛,准备假寐一会儿。
就在这时,徐璐突然用手肘轻轻碰了他一下。
向远不耐烦地睁开眼。
徐璐皱着眉头,举着手机和耳机,语气很是随意,像是在问一个普通同事:“哎,向远,我这蓝牙耳机怎么回事,突然连不上了,你帮我看看?”
向远扫了一眼,车子有些颠簸,屏幕晃得厉害,他根本看不清,也不想看,下意识就想回一句“我也不知道”。
可他还没开口,坐在过道另一边的一位热心肠的老同事就插话了:“小向年轻人懂这些,快帮小徐看看,是不是设置出问题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