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仙人指路

出了文殊阁,走过一片广场又直通进入了五爷庙,果然人山人海,信众游客往台上有送果篮的,有送花篮的,有送酒的,还有手握一沓子钞票送钱的。人们排队举香,在塑像前拜了又拜,嘴里碎碎叨叨振振有词,还有斜挎小黄包的老太太团队在道场旁边空地做操祈福、盘坐在地等。有人拿着人民币和手机在台柱前擦来擦去,以求钱生钱带来好运。

杨青竹也跟随着大众,心里求着五爷,毕竟自己开中医馆这一路走来是多么不容易。心想着能将心中梦想实现,向老姜总看齐。

出了五爷庙,已经天黑,旅行团安排大伙进了一家规格不错的大饭店坐下吃饭。都是山西当地名菜,先是来了两个女服务员推销试喝手工醋,桌子上菜有过油肉、葱爆柏籽羊肉、太谷熏鸽、平遥牛肉、定襄蒸肉、巴公烧大葱、阳城烧肝、党参炖土鸡、香酥土鸡……

吃饱喝足后,不到九点了,杨青竹跟着旅行团住进一家承包下来的农户。旅行团给杨青竹安排了一个室友,没等跟室友多聊几句,这一天奔波下来杨青竹倍感乏倦倒头而睡。可能是在五台山被佛道磁场文化熏陶了思想,杨青竹做了一个奇怪的长长的梦:

杨青竹与几位朋友前往目的地执行任务,但只有杨青竹自己知道,执行任务是虚,偷东西才是真。那天傍晚,在北京的老先生师傅也是一名很有威望的医师,用信鸽递纸告知她,在某洞里有一尊菩萨像,是全金渡身,而在像身背后离肩二尺处,则藏着一块巨大的金锭,需将此锭从金身掰下来,送回北京,俩人均可发大财。杨青竹因十分信任师傅,于是背着这团队不停的寻找洞穴佛像,直到找进一所阁楼,蹑手蹑脚的正要开门进屋,只听屋内一位貌似道长仙人在屋内唤道:“拂云,你来啦!”

杨青竹惊吓到,自己要偷东西居然被人发现了,忙转身逃跑。又转念一琢磨着,此仙人为何呼唤自己“拂云”,难不成这是杨青竹的法号?

梦境就被室友的闹钟叫醒了,七点半,旅行社叫大家起床收拾准备第二天游览。导游说今天爬的是梵仙山。

梵仙山有一座狐仙庙,据说供着1000年修炼的大仙,山上有座名叫灵应寺的寺庙,寺里供奉着几尊大仙,大仙是由千年狐狸修炼而成,非常灵验名响佛国。在很久以前,五台山叫紫府山,这里终年紫气萦绕,像极了仙人们居住的地方,遍地都是道观。

明朝版本的《清凉山志》记载到:“汉明以前,声教未到,台山圣境,闻者尚稀,五峰无路,人迹罕通。其川原之处,皆黄冠所居,每望五峰间,祥光焕发,神灯夜流,皆以为神人之都”。直到东汉永平年间,迦叶摩腾传法开始,汉明帝一声令下,道家的名山改为佛教圣地,道士们礼敬皈依,以僧人面目相居,久而久之,佛道共处一山。现在,五台山几乎已经没有道观了,只剩下一座梵仙山,保存着一个佛道相融的灵应寺。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江南秀才,用心苦读却总是落榜,这使他十分懊恼,终日郁郁寡欢。因缘巧合下,他得知五台山是一处佛道兼具的灵境,于是他决定前往此处参拜神佛,以图改变命运。也不知过了多少时日,他终于走到了五台山,但当时天色已晚,茫茫黑夜中,他找不到下榻之处。正在疲惫不堪之时,他突然发现前方有点点灯光,像是黑茫茫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颗明星。他走近灯光处,果然是一户人家。他站在门外,朝里叫了几声,不一会,一位白头老翁打开大门,将书生迎进屋中。他跟着主人走进了一间小屋里。

安顿停当,那人吃了晚餐,正要入睡,忽然轻飘飘地走进一个花枝招展的年轻姑娘。

姑娘笑着扭着腰肢走近他,甜甜地问道:“不知相公要去何方?”

“本人要去五台山,请问此地距五台山还有多远?”

“你要去的五台山,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说着,姑娘就动手动脚起来,秀才心慌意乱,不知所措,情急之中便双手合十,连声念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这时,姑娘说道:“修了道,信了教,不羞不臊就了悟。”说完,就离开了。

第二天清晨,秀才一觉醒来时,发现自己头枕石头,躺在白杨树中,昨晚入住的宅院全部消失。秀才起身,继续前行,没多久,他遇到了一位僧人,秀才将昨晚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僧人。

僧人对他说道:“你多年不第,皆因心神不宁,遇事十分慌乱,临场就要失误,昨晚遇到的漂亮姑娘,是梵仙山的狐仙,她是在指点你,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沉着稳健……”

秀才返乡后,在次年的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官运亨通,成为一代贤臣。

这事儿传开后,人们都说那女子是千年狐狸修成的,此事发生在梵仙山脚下,就在山上修建了一座狐仙庙。再后来,狐仙庙就取名“灵应寺”,由和尚住持念佛。

还有一则故事更为离奇,说在古时候,塞外草原上有一对小夫妻,他们在放牧中救了一只受伤的狐狸,时隔数年,早将此事遗忘。有一天他们正在放牧,霎时卷来了一场龙卷大风暴,风暴过后,牛羊失散了,妻子也寻不见了,牧羊人呼天抢地,哭着寻找,几天之后,嗓子哑了,眼也肿了,昏昏欲睡。

朦胧中他听见妻子对他说:我被仙人相救在五台山,你要找我就快来五台山。

牧羊人一觉醒来,就穿上羊皮坎肩,晓行夜宿,直到深秋,才到得五台山地界,却是大风呼呼刮,山头盖白雪。

这时他见前面走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身着单衣手拄拐杖,正颤颤嗦嗦地行路,冷不丁被一股风刮倒。牧羊人不顾自己冷冻受饿,便脱下羊皮坎肩披在老人身上,把快要冻死的老人背到一座破庙里,点燃柴火烘热,终于使老婆婆醒过神来。而牧羊人自己疲累至极,刚刚合下眼皮,就觉得有几个人过来搀他扶他,簇拥着他到了一处鲜花盛开的地方。又引到一处华堂美屋之中,给他摆下了山珍海味宴席,好多衣着华贵的男女频频举杯为他敬酒。待他吃饱喝足后,又有一华贵老妇人引他至一处闺房,却见床幔之中,早坐着一个珠光宝气的仙女。

待细细看时,竟是自己失散的爱妻,出落得端容丽彩,于是夫妻尽诉离情。妻子告诉他说:那位婆婆就是他们几年前救得那只狐狸,后来在梵仙山修炼成仙,在那场大风暴中,就是这位仙人救得自己上了五台山。据说后来,这夫妻俩也在梵仙山修道成仙。

除了灵应的狐仙,梵仙山的“禄马”大会,也极受信众喜爱。寺院东南有一角门,名曰南天门。历史上,佛教信徒及道家方士都要恭迎梵仙山南天门的“禄马”大会,尤其是早春农历三四月之后,每逢初一、初七都有人前往梵仙山南天门,放飞禄马,以测吉凶,化险为夷,祈福增慧。五台山从明末清初,就已经成了汉藏文化交融之地。这里既有藏传佛教,又有汉传佛教,骏马是藏蒙民族众生心目中的图腾,他们长期以游牧为生,与马匹相伴,“禄马”的形成,就是以马为象征的图腾崇拜。

人们将红、黄、蓝、白、绿五色纸,剪成3寸见方的纸片,印上“马拖元宝”图案,站在南天门,把五张禄马抛向空中,“禄马”飞起来,这就叫做“五星高照”,福禄俱来;否则,就象征着灾难临头。由于这里地势高风力大,多数禄马都会腾空而飞。因此人们常说:“梵仙山放禄马,时来运转,吉星高照。”

上山的道路崎岖陡峭,爬山一路全都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却有信众不辞辛劳的朝拜。故有句民俗老话:梵仙山路不好走,世间千条路,唯有偏财难求,情路最难走。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