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 66 章

虽然不知道徐县令口里的冯大人有多好,但王月英她们这些更卒的日子,近来特别舒适。好的就像她们不曾经历过,刚来二王湾那三天一样,好的大家对于痛苦的记忆都淡化了,好的她们这些更卒和那些穿玄黑色官服的女人们,都能在一个锅里吃饭了。

那她们这些天是如何过的呢?

早上太阳从东边出来时,个个帐篷的负责人会把大家喊起来,穿衣,起床,洗漱,吃饭。早饭是徐大人带来的厨子做的,皮薄馅多的包子,配上一碗热腾腾的肉汤。比很多人在家里吃的早饭都丰盛。吃过早饭,不会像之前一样匆匆忙忙的把她们赶去干活,而是留出大约一刻钟,让她们刷了碗,休息一会儿,再去干活。

干活时不会有穿着玄黑色衣服的女人们,举着鞭子,在她们周围走来走去,也不会因为这一铲子没有接上上一铲子,就挨上一鞭子。

每次干活前,那位穿着靛青色官服的刘大人,都会站在她们面前,交代今天要挖的范围和深度,不在让她们按村分队,而是大家一起干。由于她明确了工作量,每日里所有更卒都抱着早点干完,早点休息的想法,每天太阳落山之前,她们就能把活干完。

中午饭和晚饭是由刘大人的人提供,王月英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还害怕她们用一碗立不住筷子的粥,和一个比她的拳头还小的窝头来当她们的午饭和晚饭,当时只觉得天都要塌了,甚至已经想好了,等她娘和文清下次来时,让她们多带点干粮。

她宁可啃硬邦邦的干粮,也不想吃这样的饭。干粮硬不硬,凉不凉,不是问题。问题是这样的饭,它不能吃饱啊。

没想到那个刘大人转了性。让人做出来的饭,不仅有菜还有肉,饭菜是又可口量又大。让王月英她们都怀疑是徐大人带来的厨子做的,只不过被她们抢了功劳。又或者徐大人趁她们干活的时候,又来找刘大人了,与她据理力争了一番,才会让她们吃到如此可口的饭菜。

那个刘大人的转性,不仅体现在饭菜上,还体现在日常里。她不仅会笑了,还会和她们一起用饭,平日里见了面也没多大的架子,就好像王月英在王家村,走到路上随便遇到一个村民,两人可能不太熟悉,但会友好的交流。这种感觉放到刘大人身上,王月英称之为诡异。

除了这些改变,她们如今每隔个五六日,就能和家人见上一面。这是王月英最开心的事情,也是每日里最期待的事情。她能通过见面了解她娘和张文清,这些天过的好不好。

虽然她们俩总是说挺好的,让她照顾好自己,不用操心家里。但她清楚,家里地里的活,没了她们三个,她们在家里也不会多清闲。唯一一件新鲜事,是王素真和王子期。她初听两个姐姐的话,只觉得魔幻,王子期和王素真明明是两个毫无关系的人,怎么会喜欢上彼此。

然后月溪姐就把她娘的话,给她又说了一遍。她听完,第一时间冒出来的想法是王素真那天也在山上,那她有没有看到什么?然后才是思考王子期为什么要说谎。当然她也问了王素真,从王素真那了解到,她那日只是偶然路过,不小心听到了王子期和她告白,从而发现自己误会了两人。

也是从王素真口里,王月英知道了自己在村里的八卦,自己在她们口里,竟然是个坐享齐人之福的女人,而且王素真还三番两次的遇到了,她和王子期在一起。她竟然还信了村里的八卦。王月英挽救自己的名声,从身边做起,当即就和王素真切磋了武艺。

日子在一日日的劳作里过去,看着越来越好的生活,不止王月英,好多人都在畅想冯大人来了后,她们的日子会有多好。

在她们的期盼里,距她们到二王湾的二十五天后,冯大人终于来了。

一队车马浩浩荡荡的从远方驶来,王月英她们还在愣神时,刘青云已经迎了上去。

等到车马行至大帐前,王月英她们被带到了马车的两边,车外的人掀开帘,车前的人就跪了下去。王月英还在往车里瞅时,周围的人就都跪下了,一时间她成了鹤立鸡群的那个鹤,没等那些人讲话,王月溪和王月红就把她拉了下来。

她被迫跪在地上,想挺直腰板,被两个姐姐疯狂暗示,只好也弯下腰,低下头。对自己说忍一忍,马上就能起来了。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先是刘大人讲话,再是其他人讲话,最后她们终于听到了冯大人的声音。

原以为是让她们起来的天籁之音,没想到这位冯大人,嘟嘟噜噜的说了一大段,对太女的夸耀。其他人如何想她不知道,但在王月英的耳朵里,这些话纯纯洗脑,她当作耳旁风,几乎没咋听,一心想着什么时候能站起来。

从穿越到这里,她还真没怎么跪过人,准确的说是跪过活人。

想一想,她只在徐县待过,平日里又常在王家村,为了张文清跪过王英,但王英是她娘,她就是跪多少次,都是应该的,更何况那次是她犯了错,她更不会觉得不适。除了她娘,她还跪过徐大人,但那一次是她心甘情愿,就好像被关押的人质看到了警察,那是感激是看到了希望的光。她也不觉得那次下跪有什么屈辱。而这次下跪,让她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她知道这在这个世界里是正常的。

可她心里有些异样的感觉,屈辱、不甘、忍耐和愤怒混合在她心头。

“太女殿下是储君,又有一颗爱民如女的心。今日在这的各位,能为修运河尽一份力,既是为太女殿下效力,亦是为大周谋福祉。还请各位尽心尽责,早日修完运河,殿下也能早日安心。”

冯大人笑着看跪着的众人,视线一转,看到了刘青云,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连一个七品县令都对付不了,真是没用。心里虽然是这么想的,面上却不变,依旧挂着笑。

“刘大人的事,本官已经知晓了。各位放心,我冯新柳,为官几十载,最看不得这种事情,太女殿下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接下来,在本官的带领下,各位只要好好配合,很快就能回家了。”

讲完话,冯大人和刘青云走进了帐篷。而她们也终于可以站起来了。起来后,王月英她们就继续干活了。在午饭过后,徐明矾得到冯大人来的消息,连忙放下手头的事务,带着几个人,备上礼,来到了二王湾。

到了二王湾,徐明矾一行人还没靠近,就被拦住。徐明矾禀明了来意,对方询问冯大人的意思后,才通知徐明矾带一个人进去,其他人要在外面等候。徐贞拿着礼,跟着徐明矾骑着马进去了,到了大帐前,两人下马,又被人拦在帐前。这回只有徐明矾一人,拿着礼,走进了大帐。

进了大帐,正对着的桌子后,坐着一位身穿朱红色官服,约四十来岁的女人,两旁站着两个女人。一个是刘青云,另一个她不曾见过。徐明矾对着中间的女人行了礼,得了允许,把手里准备的见面礼递到了刘青云手上,看冯大人半个眼色都没使,刘青云动,而另一个女人不动,徐明矾已经明白了三人的地位。

徐明矾与冯大人只是短暂的谈了一会儿,她就感觉到了这位冯大人的厉害。不到半个时辰,两人就谈完了事情。

徐明矾走出帐篷,翻身上马,带着先前留下来的人和今日跟过来的人离开了。待她们离开二王湾一段距离,徐明矾停下来,见她停下,随行的一堆人也赶紧停下。她让其他人先走,只留下了徐贞。

“徐贞,我让你送的那封奏折你送了没?”

徐贞听她这么说,还以为要怪罪自己,连忙回复道:“还没,小的本来准备今天亲自送去。免得像上次一样,一直等不来京城的回信。可大人今日来这里,小的不能离开大人,就把此事耽误了。不过大人放心,小的一会回到县衙,就马上出发。”

“不用去了,那封奏折先别送。”

“啊?”徐贞不解。“冯大人和大人说了什么?”

“冯大人说这些天的事情,是她对下属管教不严。陛下和太女已经看到了我的奏折,狠狠批评了她。她会好好管教下属,同时修好运河。冯大人要我无令不得再入二王湾,修河道是她的事,我这个县令只能配合,不能僭越。”

虽然嘴上和徐贞这么解释,但徐明矾心里还是有些疑惑。既然皇帝和太女收到了她的折子,为什么不通过官方通道,给她回复一封奏折。而是要让冯大人来告诉她,她知道自己是有一些越俎代庖,但皇帝为什么没有把奏折送回来,难道冯大人挨了训,就算完了。

批完的奏折不应该送回来,让她看一看吗?她虽然不常往京城送奏折,但每年的请安折,皇帝批完之后,都会回到她手里,她看过之后,再归还回去,封存在宫里。这次为什么会不一样?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