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大长秋公孙氏因一场伤寒而感受到了体力的迅速衰竭。病愈的她坐在妆台前,望着镜中人未经梳挽的细长银丝流曳委地,翻过奁盒中的花胜、三子钗和玳瑁长擿,才发现这些精巧的首饰已不再适合她这样年逾花甲的老妪。她最终选了一支雕刻有卷云纹的墨玉笄,令宫人为她挽好发髻。皇太后今日要出宫祭拜生母李氏,她自请随同皇太后前往。政君屡次劝她未果,亦明白了两分她的用意,抑住心中悲戚带她同去。
李氏当年死因不甚光彩,况且生前为夫家所休,因而并未葬入王家祖坟,不过由其母族亲眷在城郊随意起了一座坟茔,随它荒草蔓生。政君为皇后时命人在杜陵山丘上为母亲起了祠堂供奉神主,虽不能明目张胆地迁墓,但也好过任逝者魂魄独自飘荡在旷野。政君与公孙夫人皆是乘坐肩舆上山,立秋刚过,翠竹林荫尚是深幽蓊郁。两名料理祠堂事务的妇人已经穿戴整齐在山门处静候,见政君来到,皆躬身施礼道:“殿下安乐。”随即引领二人走入内堂。公孙夫人在政君以澧酒和鸡豚肉供奉完毕后,举双手与额持平,先躬身敬拜,再行叩拜之仪。
政君见她下拜起身之际腿脚已经十分不便,但举手投足尽皆是虔诚之意,并未多做阻拦。公孙夫人礼毕后跪于青蒲上,仰脸去看那牌头和侧联绘有漆纹的木制神主,良久才轻声唤道:“阿照。”政君一时无言,公孙夫人静默片刻,才缓缓起身退至外间。
下山时政君欲顺道散散心,便让抬肩舆的侍从先到山脚迎候,公孙夫人也许久不曾出宫,因而同政君一道徒步下山。走了一炷香时辰,两人俱是气喘吁吁。转过一条石阶,发现山路旁有一座四阿式顶盖的小亭,青砖黛瓦似已被多年的风雨烟尘打得褪去了风华,亭栏上青苔斑驳,更显苍凉古拙。公孙夫人从怀中掏出绢帕将横栏擦拭干净,与政君坐于亭中小憩片刻。夏末天气多变,未几便闻得繁茂树木翠竹的一片萧萧声,一阵雨前风将二人的素裙广袖吹起,雨就哗哗地落到了山间的青石路上,回首望祠堂的飞甍已湮没在水雾雨意的深处了。
政君微笑道:“被骤雨围困山中,正好容我二人歇歇脚。都说江南风景如画,不知江南雨季时是何等情状?”公孙夫人平生未到过江南,自然不能回答她的疑惑。烟雨蒙蒙,青丝霏柳,不过是她们曾经怀有的绮梦罢了。细雨似断线的水晶帘一般落下,未等她回答,政君脸色已转作忧虑,叹道:“四月那场雨真让我心有余悸,只愿这场雨不要酿出什么灾异才好。”
公孙夫人只觉寒意侵入肌骨,肺中牵起了一丝针刺状的疼痛,裹紧身上深衣勉强应道:“国朝正值多事之秋,便想多得两刻闲散光阴聊以散心也属难得。”
此处稀有游人,不多时却有一对平民装束的白发夫妻相携至亭中避雨。见已有贵人在,便敛衽为礼,政君与公孙夫人亦俯首致意。老夫妻另选一个角落铺开草席坐了,老妇从包裹中掏出一方叠好的帕子,里头包了几块饼饵,她将其中较大的一块递给老翁。老翁咬了一口,见老妇神情惬意散漫,嘴角沾了米粒还浑然不觉,立即让她别动。从包裹中迅速翻出毛笔,铺开帛布,蘸雨水晕开墨,笔锋流转,少顷便勾勒出一名垂髻襦裙的老妇席地吃饼饵的图画。
老妇起初不知他是何意,在一旁呆呆看着,分辨出画中人是自己之后立即啐道:“年纪这般大了还没个正经!”老翁却不理她,思虑少许又在画布上加了一座四阿式古亭和矮松,萧疏松枝上憩息了一只仰头啄食松果的鹊鸟,线条细腻,设色素淡,野趣横生。
公孙夫人由衷赞赏道:“这位先生笔法不同于宫廷画师所倡的精心修饰和工整纤丽,将人物景色的瑕疵照实画出,却能独具神韵。尤其是嘴角那粒米饭,使人物悠闲情状跃然纸上。”
老翁颇为讶异地抬眼看她,见她装扮素净但衣料上乘,立即作揖答谢。老妇向她们笑道:“不瞒二位,我家郎君在先帝年间正是掖庭的尚方画工,与画署一干同僚意见不合才辞职出宫的。”言语中隐含骄傲之意。
政君原本在一侧远观,听她这样说,方道:“大隐隐于市,最好的画工的确应出自民间。”
忆及往事,老翁叹惋道:“宫廷画过分追求典雅精妙,却忽略了以形写神。作画依据画工的想象臆测而非实物临摹,人物肖像虽则姿态优美,却千篇一律。先帝初元三年曾将大批画师流放出宫,听说是因未能描摹出长公主绝世姿容之故,完全在老朽意料之中。可惜终先帝一朝,未能再兴建尚方画署。今上即位后,民间涝旱虫害比起先帝末年更甚,朝廷赈灾也不过是拆东补西捉襟见肘,怕是再无多余资财拨给画署了。”
此时又有两名垂髫少女沿山路小跑进亭中。她二人衣衫皆湿了大半,细密的眼睫上沾了些许水雾,脸颊被山风吹得通红。她们以双手捂颊,不时对视一眼,露出揶揄笑容,不知方才邂逅了谁家温润少年。因亭中人多,政君也不便与老翁谈论宫中旧事,坐到一旁静候雨停。
雨后山树浸润了沉静的香气,雨滴滑过莹润绿叶打在落花上,幼雀在树下呢喃,等候被风雨阻隔的老雀归巢。政君在归去途中蓦地想到,公孙夫人原本也可以像那对女伴和老夫妻一样,拥有清隽闲逸的生活,在家中有两情相悦的良人守护,金秋佳节与闺中密友携手同游。可惜她偏偏选了一条对女子而言最为艰辛的道路。纵使成为秩两千石的最高女官,风光无限,但失却了普通人得以从婚姻家庭、柴米油盐中领略到的世俗滋味。她心情忧戚时,无人能与她说笑排遣;鬓添白发时,亦无人会执手相慰。四十余年,她看遍宫中春生夏荣,秋衰冬萎,四时转移,荣辱更替。新人笑语盈盈,旧人失意落魄,唯独没有一种情绪能真正属于她自己。
九月寒衣节过后,各地诸侯王进京朝见新帝。汉初以来诸侯王或五年一朝,或三年一朝,至宣帝之后十余岁一朝亦属平常。只因新帝嗣位不久,因而建始年间仍是循三年一朝的旧例。平明时分,大鸿胪便奉帝命持节郊迎诸王及随王来朝的两千石大夫于西安门外,诸王初到长安之后即入未央宫与君上燕饮于省中,称小见;至正月朔旦又需与群臣朝贺岁首,其间百官传警、九宾唱赞,仪式极尽雍穆隆重,又称法见。
诸侯回京朝请之时的居所多为京内官邸,唯定陶王刘康被特许暂宿于他为皇子时所居的北宫,诸王由是便知当今君上与这位皇弟情分笃厚。九月中京中气候已颇为寒凉,刘骜与刘康宴饮过后退入宣室暖阁,命内侍拢火烹茶,闲叙家常。刘骜一面接过宫人奉上的澡豆,在金漆沐手盂中净了手,一面吩咐宫人去将银壶和棘矢取来,他此刻心情正是难得地轻松闲适,亦未顾虑太多,笑对刘康道:“此次进京不必着急回去,便在长安多留些日子罢。”刘康净手完毕,跽坐于席上提银瓶注水入壶,置于茶炉上候汤,听他一言,侧首笑道:“皇兄日理万机,臣弟岂敢叨扰太久。”刘骜皱眉道:“你也想拿这些混账话来搪塞我不成?你在定陶,就从未听过大司马自复职以来,把持朝政更甚从前,朕俨然沦为富贵闲人的情形?”刘康心知皇帝郁结已久,并非三言两语得以开解,只宽慰他道:“陛下驭下之术蒙先帝教诲,臣不及万一。而今局面,不过是看在太后情面上,对母舅家稍加纵容些罢了。”刘骜摇首轻笑两声,持棘矢走到五步开外,叹道:“今日不谈政事,那烹茶的玩意儿尽交给底下人,你陪我再投两局。”刘康起身取了十支箭矢行至刘骜身旁,与他并肩而立,露出清俊如玉的笑容,“定陶小国偏安一隅,物产亦算不得丰饶,若臣输了,还望陛下饶过定陶府库中那少许金铢。”刘骜大笑道:“大哥何时贪图过兄弟的财物。你若不敌,只需以古琴为朕清奏一曲,朕若输了,则于法见后三日宴赏诸王时赐你一万金铢。”
一万金铢乃是十倍于赏赐诸侯定例的数额,刘康方欲出言劝阻,刘骜已不待他有所回应,拿箭矢比划两下,对着瓶口掷了出去。不防那箭镞碰到壶口,发出极清冷的声响,又弹了出去。刘骜兴致并未减少,仍旧将手中剩余九支棘矢一一掷出,十投倒也中了七投。刘康知皇帝最厌恶臣下故意让与,于是前几发均全力以赴,只待最后输得不露痕迹。待投中六支棘矢,恰逢内侍禀报漪兰殿遣人过来送醒酒的绿豆羹,便暂且停手。
来人秀眉杏目,肤色细白,黛色纯缘曲裾深衣裹出纤长美好的腰肢,轻盈地趋步上前,奉上盛有羹汤的鸡首三足鬲,于行动间带出垂胡袖中暗藏的幽兰薰香。刘骜目光深长地审视她一眼,问道:“婕妤可是已经歇下了?”丽人脸颊微红,细声应道:“正是,婕妤产期将近,近日精神尤为不济,奴婢适才已伺候她睡下。婕妤临睡前还念念不忘遣奴婢过来送绿豆羹。”刘骜点头道:“你来得正好,下一局投壶,你代朕投掷。”丽人大惊,连声推辞,刘骜故意沉声道:“莫非你要扫了朕与定陶王的兴致不成?”
刘骜如此说,丽人便反抗不得了。她接过棘矢,连投数发均未中,鬓畔不由地沁出薄薄香汗,脸色也如未抹匀的胭脂一般晕出娇艳酡红色。她以求助的目光看向刘骜,刘骜却只是好整以暇地向她微微一哂,并没有出手相帮的意思。刘康替她抗议道:“这位女御显然是初次投壶,臣与其竞技多有不公。”刘骜摆手道:“此局由她代投,朕说过的话岂有收回的道理。”
丽人咬了咬唇,重新望向银壶,虽然多了几分细心,结果却未有多大改观,只有一支箭矢入壶,她急忙拜伏于地向刘骜告罪。刘骜抿住嘴角的笑意,令她下去,笑对刘康道:“此女温婉体贴颇有其主之风,柔媚可爱又异于寻常大家闺秀。”谈笑间又有椒房宫人前来送荷叶粥,刘骜不过命内侍接过置于炉上温着,就让来人回去了。刘康细品清茶,缓缓道出心中疑惑:“陛下既然喜欢此女,何不召至掖庭册封为嫔御?”刘骜取面巾拭去微汗,在刘康对面席地而坐,眸中闪过一丝苦笑,“算不上喜欢罢。不过听多了婕妤话中带话的劝诫,有时换个心思简单的女人陪我玩笑解闷,倒别有几分情趣。”
当晚刘康便与皇帝同寝于宣室之中,次日至长乐宫向皇太后问安,进献玉器服玩等物。政君虽忌惮傅瑶,却对这位容貌俊雅、风姿清逸的亲王颇有好感,四顾殿中只剩稀稀疏疏的几名宫人,不禁莞尔道:“长乐宫人知定陶王要来,有一半人跑回房间补妆熏香去了。”随后细问了刘康封地内旱涝治理诸般情况,他从容答来,措辞文雅,条理清晰。政君得知刘康才有一位良娣,不免又是一番繁育子息的教诲。刘康恭谨地微笑领受,与嫡母相谈甚欢。
班恬睁开眼睛时,天业已黑了,冬夜里殿外常有风声呜咽,今日却分外安静。她吃力地伸出手去揭开帐子,暖阁中空无一人,大约是宫人以为她熟睡,便渐次离开了。室内炭火烧得很旺,她不免觉得胸中气闷,轻声唤了几声平儿,欲要支撑着起身穿衣。殿外守夜的侍女闻声推门进来,回道:“长御辛时去少府置办除夕大傩仪式的物品,而今尚未回来。”班恬知李平行事一向稳重妥帖,心下未作怀疑,只在侍女服侍下穿戴起来,捧着手炉倚于廊下看月下寒梅。
彼时初雪未降,月华空濛,庭中几支梅花虬枝横斜,梅影绰绰。班恬微笑闭眼,静静等待淡雅花香抚平她内心燥热。侍女见她如此喜爱梅香,提议道:“合欢殿□□的梅花开得甚好,不如奴婢陪夫人前去瞧瞧。”班恬镇日躺在床上,时睡时醒不辨昼夜,头有些晕沉沉的。今夜精神好转,寒风初定,自然愿意出去走走。念及合欢殿自先帝冯昭仪随子就国后一直空置,不过留数名洒扫宫人料理花苑,踏月寻梅亦不会唐突主人,披上一件狐皮大氅便出殿来。
漪兰殿毗邻合欢殿,班恬在侍女陪伴下穿过通往合欢殿后苑的廊下朱门,转过玉砌雕阑,绕过台殿香阶,不多久便身处后苑。苑中所值梅树不多,但品种独特、异香氤氲,飘浮于此间空气中熏人欲醉。突然,她眼角余光感知到有白影自门外入内,悚然回首之际,随行侍女亦指着门外惊呼出声,惶惶然道:“奴婢似乎看到有魅影一闪而过。”班恬一向不信鬼神传说,但此刻心中也是惧怕得要紧。更为诡异的是,苑中一处太湖石峰峦后隐约传来笛声,却只是稍纵即逝的一个乐句,仿佛在引诱他人前来一探究竟。
班恬强抑心头恐惧,借风灯光线迅速辨认出方向,回漪兰殿的穿廊小门自然是不敢再走,她二人只得取道至合欢正殿,寄希望在那里遇到值夜的洒扫宫人。班恬强自镇定,毕竟怀胎日久、行动不便,步履也开始有些飘浮。侍女望见不远处一间耳房依稀亮有昏黄烛火,只料是殿中粗使婢仆的居所,循光亮找了过去。待到近前,才听得房中柔靡娇啼、粗重喘息之声。班恬以为是哪位不甘寂寞的年轻内侍与女御在此隐蔽处偷欢,也不欲撞破,只倚靠侧面墙壁休息片刻便欲离去。直到那屋内女子勉力抑制之下仍未能压抑从深喉间逸出的一声“陛下”。
班恬脑中轰然炸响,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在往头脑处奔涌,难以言喻的羞耻感如潮袭来。理智告诉她此刻速速离去方为上策,情感却驱使她一路踉跄着走至窗边,循着窗格缝隙朝内看去。但见耳房内衣衫凌乱,一件式样眼熟的香色曲裾恰被抛在宫烛灯罩上,给室内光线染上香艳迷离的暖色。班恬腹内恶心翻滚几欲作呕,只因那女子不是旁人,而是去少府置办祭祀用物未归的李平。
她在侍女搀扶下手脚冰凉地回到漪兰殿躺下,下半夜便腹痛如绞。汉宫嫔妃待产一般需遵照就馆的惯例,在宫外闲置馆阁中备好生产用具,并且有医女随时候命。班婕妤自有孕以来胎像平稳,竟早产两月,令太医署众医官措手不及。刘骜深夜匆匆赶至漪兰殿时,面对的就是太医声泪俱下的保母还是保子的询问。
“保大人!”一阵急怒过后,刘骜无奈地做出这样的抉择。
产房中惨叫的少妇在折腾一天一夜之后终于保住性命,但失去了腹中孕育七月的孩儿。刘骜疲软更兼失落,继位以来连丧两子的际遇令他感觉内里被掏空一般,行至漪兰正殿欲作休息,却见政君早已铁青着脸等候在该处,斥退众人,指着跪在下首的侍女颤声道:“皇帝,听听你做的好事罢。”
那侍女见状便将陪同班恬前往合欢殿踏月寻梅,路经耳房时听闻窃窃人声的经历一一回禀,唯独略去她们遭遇白色魅影一节不提。刘骜不过听侍女陈述几句便知晓事情始末,面颊一阵酣红一阵惨白,难堪狼狈得无处遁形,其余言语听在耳中只余嗡嗡如同青蝇鸣声。而政君双目灼灼似要在他身上烫出洞来,恍若在质问他如何对班恬有所交代。他张了张口,喉中干涩刺痛如鱼骨梗住,他将手重重地搭在王顺肩上,试图以几声咳嗽来掩饰羞愧心理,断续吩咐道:“长御李氏擅离职守、侍主不周……罚到……暴室做苦役。没有朕的允许,不准踏入掖庭半步。”
班恬神智清醒是两日之后的事,虽能勉强进粥糜,精神却是恹恹地谁也不欲搭理。政君前来探望时,新任长御陆氏焦虑却如实地向她禀奏:“陛下无论对夫人如何软语温存慰藉,夫人都只如傀儡一般随意任他摆弄,既不推开陛下,也不给予任何表示谅解的回应。”政君心底哀叹一声,外朝灾异屡现,内宫中皇孙接连夭折,她不知儿子在内外两厢失意的境况下会做出何等荒唐举动,一夜之间竟被愁思催生出许多银发,用假髻也难以全然藏住。她一壁派人宣班恬娘家姑母入禁中探亲,一壁转入内殿,在班恬床榻一侧坐了,以棉质巾帕轻轻拭了拭班恬在浅眠中依然蹙起的眉尖。
不到一炷香时辰,政君见班恬悠悠转醒,便命内侍进来扶她坐起披上大袖衫,又将盛有热汤的熏笼移得离她近些。班恬嗫嚅了一下嘴唇想要行礼,早被政君一把扶住,温言道:“阿恬受苦了。”政君生怕她情绪起伏,绝口不提李平之事,不过劝她好生养病来日方长而已。倒是班恬先开口,沙哑道:“妾有一事求太后。”政君忙转头道:“去倒碗茶来与你们夫人。”言毕点头示意她说下去。
班恬甚是虚弱,连端起茶盏的力气都没有,于是陆氏捧水至她嘴边,让她欹枕喝尽一盏热茶,她喘了一口气道:“求殿下让李平回掖庭罢。她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早亡,母亲改嫁,若被逐出宫,与杀她无异。哪怕封她一个充衣、七子的微末位分,好歹也是有了容身之所。”
政君怒道:“阿恬未免太过心善了。孤本以为李氏处世稳重,甚至有意再历练她两三年就将大长秋一职交给她。未料她趁你怀胎十月,而皇帝又血气方刚,竟引诱他做出如此丑事。若就此姑息,将来永巷之中,岂不尽是狐媚惑主的轻狂之辈!”
班恬听她全然归咎于李平,心中尽是冷笑,嘴上却道:“李平自小为婢,性情恭顺安良,主上有何要求她都会依言去做,根本不懂得拒绝。陛下平素来我殿中,皆由李平奉茶弹琴,两厢郎情妾意,倒是妾失察,未能及早迎合君意,终致今日之祸。”说到此处,她剧烈地咳嗽起来,连带双颧都浮泛起一片病态潮红。她狠狠抽了一口气,拭去眼角渗出的泪,缓缓道:“求殿下成全。”
政君一开始听她语带讥诮,心中略微有所不悦,后来见她语气实在恳切,的确是顾念及数年主仆之谊。她轻抚班恬散在枕上的柔软乌发,叹道:“眼下皇帝正无地自容、追悔莫及。你怨他怪他、冷脸冷语都不打紧,可偏偏行此善意之举,皇帝只会愈发气短,亦不利于你二人化解心结。孤是不会准许李氏回来的,若她在宫外果真无处可去,就在暴室待一辈子罢。”
重更一章,本人这个寒假荒废得彻底,码字上也没有下多少工夫。希望新年能有更好的构思,赋予这个故事更好的意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1章 第二十九回 故人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