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的仪仗像一根刺一样不停地冒头,萧映山心里头乱乱的。
在宅子里逛了一圈,赵如瑶很喜欢这里,“这个地方好,宽敞。将来你有的孩子,他们也跑得开。”
“嗯!”
赵如瑶发现了萧映山的情绪,“你怎么不太高兴?”
萧映山笑着否定,“我没有,娘。就是值班太累了,您看着安排就好。”
“好。”赵如瑶看着这座宅子不仅心心念念要振兴萧家的夫君,“你父亲看到一定会很欣慰。”
“映山,过年的时候殿下忙,咱们没能给殿下拜年。元宵节的时候你再去一趟,殿下对咱们有大恩。”
初一的时候,萧映山值完班,赵如瑶便拉着他前往九皇子府拜年,正好碰上李连暄在休息。
初二的时候萧映山一天都是值班,赵如瑶自己上门,却不想李连暄进宫了。
李苏锦也忙,没有见她。
没能拜上年,赵如瑶耿耿于怀。
“行,元宵节我一天都没有班。”萧映山却觉得这次未必也能见上,“只不过,殿下未必会见我们。”
赵如瑶一想也是,“我打听过,那位来给我送赏赐的李夫人,是九皇子府的总管还是殿下的侍妾。能见上她,给她拜节也是好的。”
果然是,“好。”
不过这也让赵如瑶开始给萧映山操心,“现在咱家好了起来,娘给你找门亲事。等你成家,我对你父亲就有交代了。”
萧映山抿抿嘴,心里对此事很是抵触,“不急,母亲。先等家里稳定下来再说,而且我更想建功立业。”
赵如瑶认同他前半句,“成家不耽误你建功立业,娘慢慢为你相看,啊。”
他不太愿意她也不逼他,但是也不能全惯着他,“好姑娘是要抢的,不然都是别人家的了。娘先给你看着,你要有意就定下来。你不点头,娘绝不替你做决定,好吧?”
萧映山只能妥协,“好。”
赵如瑶开始琢磨布置这座宅子,“没什么问题,买些东西就能住进来了。至于动土的事,你看要不要请个先生看看风水?”
萧映山没回她,赵如瑶回头见他出神,“山儿,你怎么了,是不是这几天累了?”
“哦,我没事,母亲。”
萧映山生气地将心里关于那位殿下的想法扫地出门,认真和母亲布置新的家。
与此同时,那位被萧映山从心里扫出去的皇子在简府觥筹交错,直到下午才尽兴离去。
喧天礼乐再次响起。
围观的萧映山望着迎来送往的跪拜规矩,终于明白九皇子的性格为何那么恶劣?强迫臣子那么理所当然理直气壮。
他身边所有人全都捧着他,可想会养出什么样的性格。
可是......萧映山想起除夕夜,应有尽有的他为什么还会伤心呢?
这个念头让他烦躁起来,他为什么开始探究对方的内心?
一直等到看不见仪仗队走远,跪在地上的简家人才起来。
他们七嘴八舌地跟着身边人说着话,热闹得不行。
萧映山看到为首的简家太爷更是一脸骄傲。
骄傲?
他抬头望着还能看到一点尖的华盖,是啊,一个皇商出身的家族有一个和他们血脉相连的皇子,确实值得骄傲。
简家将九皇子视作荣耀,而不是家人。
但看九皇子似乎很高兴,至少萧映山从没见过他那么开心的样子。
萧映山情绪低沉起来,也许,这件被束之高阁的宝物还以为这是珍视。
察觉到自己在想什么的萧映山在心里扇了自己一巴掌,他哪来的那么多同情心,还是同情高高在上的皇子?
骏马拉着马车稳稳前行,李连暄躺在车上,他今天高兴,又喝了不少酒。
礼乐吵得他头疼,“把乐给本宫停了!”
回到府邸,李连暄更衣沐浴后就歇了。
他才歇了不过一天,一群小客人造访。
“叔叔,快起床!”
“走啊,叔叔,我们去玩。”
“小叔,你不要睡了!”
李连暄一个午觉醒来满屋鸭子,他眉头死死皱着,“你们怎么都来了?”
“天呐。你们要累死你们小叔叔啊!还有元宵呢,更折腾,你们让叔叔歇歇吧——”
皇室根本就没有不累人的节日。
李连暄是真的没精力陪他们玩,在一边看着他们玩,时不时在旁边插几句话。
一到晚上立马打包把这群小孩送回家,临走前叮嘱他们,“以后啊,谁想来找小叔叔就自己来,不许叫着别人。”
“好吧。”
一个个的应得可乖觉了。
晚上,李连暄拿着萧映山的资料开始琢磨。
他翻看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法子来,绑来是最简单的了,但人家不愿意跟他。
他又不是小孩那么好哄,至于对他好...怎么对他好?
李连暄蹙起眉来,想想平常别人是怎么对他的,但都一一被他排除。
他是皇子,他是臣子,这怎么能一样呢?
“啊!”他抻着懒腰活动腰背,“还是绑来省事啊。”
他怎么就不愿意呢?
对方要是个姑娘还好,偏偏是个男人,他还没地方请教。
很快就到了元宵节。
太后身体不好,建文帝原本打算小办。可这几天太后精神越来越好,建文帝决定元宵带她老人家热闹热闹。
元宵节最重要的部分在晚上,但李连暄他们也得一大早进宫参拜。
辰时拜过皇上、太后、皇后和各自的母亲后,皇子驸马都往麟龙殿去等待夜宴开始。
其中就有陈高轩,他现在倒是老实许多,但是没人理他。
皇子这边不用说了,其他驸马则是看不上他。
没什么才能也就罢了,连基本的自知之明都没有,实在愚蠢。
跟他靠得太近,都得沾一身腥。
建文帝现有七子五女,最小的公主六公主才五岁。
七个皇子并四个驸马并不理睬陈高轩,他一介白身并不常来皇宫,更别说后宫了。
如今又遭到排挤,此刻是坐立难安又无处可去。
皇帝正在接受大臣朝拜,夜宴要等到下午,有驸马建议击鼓传花,作诗消遣,不成诗者自罚一杯茶。
其他人都没意见,李连暄瞥了眼陈高轩,道:“常听母后说陈公子很有才华,不若一起来,也让为兄考一考你。”
陈高轩作不来这个,连忙告罪,“臣子才疏学浅,万不敢担当皇后娘娘和九殿下赞誉。”
李连昑根本看不上陈高轩,他更想为妹妹选一个世家门阀子弟,而不是陈家这样的普通人家。
尚书省左右司郎中不过从五品上,委实太低了。
也不知父皇母后是怎么决定的,“何必妄自菲薄,好歹也是未来的驸马。母后既能看中你,必是你有过人之处。三姐夫,您起个头如何?”
李连暄对他还有个笑脸,李连昑是完全不想看他。
等他继位了,就给淑华换一个,什么德行吗?
官宦之间,也是有阶层的。
陈家算不上世家,为官不过两代而已。
一些世家根本不怎么搭理他们,但皇后宠爱这两个孩子,世家子弟自然不会打皇后的脸,但也不会讨好陈高轩,不得罪而已。
在陈高轩父亲那个阶层中,因为皇后他一直都是万众瞩目的存在。
再加上世家子弟对他的客气,让他异想天开,想靠皇后碰一碰皇子,结果碰一鼻子灰。
现在哪里还有当初的异想天开,尤其是看到这些荣耀的世家子弟在皇子面前的谦恭,陈高轩才明白自己从未真正进入他们的圈子。
也难怪父亲会打他。
李连昑对陈高轩很失望,脸色不好的先离开了。
其他皇子驸马闲聊几句各自休息去了,只剩陈高轩一人。
内侍来到陈高轩面前,“陈公子,请您随奴才前往您休息的地方。”
“有劳公公。”路上陈高轩问道:“公公,各位皇子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很好?我看他们之间不拘小节,很是亲厚。”
“那是当然,各位皇子都是在麟龙殿长大。私下里讲究不多,公子,到了,就是这里。午膳请您前往膳厅。”
“多谢。”
下午,陈高轩待在房间里没有出去。
太压抑了,那种融入不进去的感觉实在难受。
申时,众人来到宜苑无忧殿等待夜宴开始。
皇子皇妃,公主驸马各自聚首入席等待。
陈高轩只能前往大臣那边的位置去,但他是皇后特旨召来参加家宴。而大臣这边都是重臣,他的父亲自然不在其列。
陈高轩待在这边,又觉格格不入。
酉时,皇帝驾临,元宵御宴正式开始。
宫廷乐舞、戏曲杂技连番上场,皇子们轮流向皇上皇后敬酒。
方和云看准时间在李淑华敬酒之后特地点了陈高轩来,他将自己早早准备好的诗献给皇上,得了两句夸奖。
只是李淑华见到他很不高兴。
亥时初,“酒过三巡了,朕也喝腻了,咱们赏灯去。”
“皇上起驾!”
众人随建文帝来到宜苑赏灯,太后睡了一天,此时精神很不错。
建文帝带着太后赏灯,“这花灯上有不少谜底,无论是谁只要猜出来,把灯带到太后的面前,朕都有赏。”
“谢皇上。”
“母后,咱们看看今晚谁拿的灯最多。”很明显,建文帝想哄太后高兴。
方和云给身边的婢女使了个颜色,她领悟地悄悄退下去安排。
元宵宴上的子弟皆是皇亲,重臣都是只身赴宴。
明白建文帝意思的子弟全都在太后看得见的地方散开猜谜,只有李连暄他发动所有的小孩子去取灯,他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收灯。
果不然,随着他这边越来越亮,太后注意到他,“那是谁呀?”
“母后,那是暄九。”
太后眼睛一直看着那边,“哦,暄儿。他做什么呢?”
“他呀,贪心。”言罢,建文帝笑着让周和命人传口谕去,“告诉九皇子,拿那么多要是猜不完,今晚的赏赐就从他库里掏。”
得到口谕的李连暄往这边看了一眼,开始召回小孩儿,“回来,都回来!”
李连晔率先提着一盏灯来到帝后三人面前,“父皇,祖母,母后。祖母,孙儿猜了一个,您瞧瞧对不对?”
“哦—”太后精神贯注地看着李连晔。
李连晔提着灯道:“这谜面是一句话,寿及千年鹤不如。谜底要一首诗,孙儿作的诗是——王母瑶池宴群仙,慈宫献寿蟠桃宴。得赐灵丹报怀归,愿君岁岁有今朝。”
慈宫,即是太后。
建文帝贴在太后耳边说给她听,太后乐呵地连连点头。
“重赏!”
“孙儿谢祖母。”
注释1:“寿及千年鹤不如”化用白居易《感旧》“寿及七十五,俸霑五十千”,和王建《闲说》“鹤寿千年也未神”。
注释2:“王母瑶池宴群仙,慈宫献寿蟠桃宴。得赐灵丹报怀归,愿君岁岁有今朝”——堆砌神话故事和戏曲剧目自创。不是晔子哥文学水平低,是作者不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鸿沟,地位的差距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