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 4 章

“你眼神也太好了!”

不是刘学军眼神真有多好,而是这一条街上都是卖辣椒的。

七月是安川省第一波辣椒的丰收季节,整片土地空气里都似乎弥漫着股**,辣椒几乎是每家餐桌上的必须品。

“同志,辣椒怎么卖?”

林晓目光顺着扁担扫过去,高兴得差点没惊呼出声来,如此多辣椒品种很快就能填满冷柜个一格子。

一样不需要买多少,重要的是品种多就行。

正在用小剪子修建头发丝的方脸女同志抬起头,很热情地伸出一根手指:“一毛一斤,自家自留地种的辣椒,保准各个都水灵。”

年轻女同志卖的是二荆条,确实如她所说那般个头均匀,有红有绿混合在一起,霎是好看。

“来一斤。”

比起边上一毛二的喊价,女同志的辣椒无论从价格还是品质都算得上实诚,所以很干脆要了一斤。

称好倒入菜篮子,林晓摸出一毛钱递过去。

女同志伸手来接的同时,林晓忽然凑了过去,压低声音:“花椒怎么卖?”

就在刚才女同志往篮子里倒辣椒的时候,忽然飘过来股子淡淡花椒味,应该是磨花椒时沾上的味道。

女同志一惊,下意识就要反驳。

新鲜花椒可以买卖,但花椒不是重点保障商品,供销社里经常缺货。

这也导致不少大队规定只能集中采摘花椒再卖给供销社创收,不准队员们私自进山采摘。

所以花椒明面上可以买卖,但却没有人敢卖。

女同志的表情足以说明是私自进山采摘了花椒,之所以带进县城,估摸着是准备给某个亲戚送去。

“同志放心,我没有其他意思。”林晓连忙微笑着摆摆手,又把许小梅拢到身前:“我就是想买点花椒回去给我妹妹做酥肉。”

安川省有道出名的炸酥肉里会用到花椒粉,安川人应该没人不知道。

“你要多少?”女同志眼睛里的警戒依然没有完全消除。

“要一点就行,花椒和花椒面都要点。”林晓比划了个指节,表示真的只要一点点。

女同志表情缓缓放松下来。

就怕林晓提出半斤一斤的,就算她有那么多也不敢卖,投机倒把的事可不敢干。

“同志你也知道……我只换不卖。”

“成!你要换什么?”

“我大嫂刚生了娃还在做月子……要不咱们去对面说。”女同志说了两句就发现隔壁大娘频频朝她们看来,立即将声音压得更低,改为举起四根手指:“四个鸡蛋”

“有多少?”

四个鸡蛋能换多少花椒,林晓没看到具体数量时怎么可能轻易答应。

女同志坐回扁担前,低头在地上布袋子里摸索了会儿,纸包漏出半个角来。

“一包二两左右,两包换四个。”

“成!。”

林晓把篮子交给许小梅和刘学军,小跑着回家去拿了四个鸡蛋。

两包花椒顺着多送的一把辣椒落入菜篮子,林晓和女同志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双方对此次以物换物都很满意。

一路上林晓秉持着品种多数量少的原则,逛到街尾才心满意足准备回家。

“大姐……”

咽口水的声音比说话声还大,许小梅频繁舔嘴唇的动作和不自觉飘向河边的眼神已经出卖了她的小小心思。

河对面有排木房子,房子前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渔民。

“想吃鱼?”

“还是下个月吧!”刘学军皱着浓眉,像个大人似地叹气:“昨天才刚吃了肉,怎么能天天吃肉。”

以前家里一个月能买次肉,大多数时候姑姑都是买大肥肉炼油,他和姐姐就能用油渣下面吃。

其实严格算起来,几个月能吃一次就不错了。

林晓放下菜篮子,把兜里剩下的钱都翻出来数。

鱼肉虽然也算荤腥,但油水比不上猪肉,哪怕不要票买的人也很少,只有逢年过节才有人舍得买点改善口味。

一篮子菜花了七毛钱,剩下两元五毛买条鱼绰绰有余。

“大姐,不买!”许小梅被刘学军的话惊醒,忙不迭摆手:“要是今天把钱都花完,明天后天咱们没菜吃。”

三元钱管三天,哪能第一天就把钱花完,连小孩都知道舍不得。

“咱们买条小的。”林晓心里盘算着,往河对面一指:“正好尝尝大姐我做鱼的手艺。”

刚好试试水产区的水池效果如何……

四角六分买了条一斤多的草鱼,渔民用马莲穿过鱼鳃,打好结递给了刘学军。

鱼尾吧嗒吧嗒地摆动,引得两个小孩不停地咯咯笑着。

林晓的目光却很快又被脚边木盆里挤作一团的小杂鱼所吸引。

“今早才捞起来的杂鱼,新鲜着呢!”渔民大爷用旱烟杆子敲了敲木盆,霎时一片银光闪烁,鱼儿们疯狂挣扎起来。

“我看看都有些什么鱼?”

“随便看。”

大爷浑不在意,林晓把手伸入盆里抓起把杂鱼仔细辨别,很快站起来随意甩了甩手:“杂鱼怎么卖?”

杂鱼里的小白条和小鲫鱼都可以用来试验空间厨房,万一鱼池能把小鱼养大……

“一毛五一斤。”大爷说。

“一斤。”

大爷用破篓子往盆里一舀,称好后倒入旧报纸里,随便包起来就赶紧递给林晓:“快接着,一会儿该漏了。”

这趟河街子买菜可算是满载而归。

姐弟三人提着鱼回去,难免又被隔壁的张丽雯好一通阴阳怪气,殊不知眼底的嫉妒都快溢出来了。

张丽雯他爸和林国东明明都在食品厂上班,可两家生活水平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

要问为什么……因为张振国只是车间工人,不仅捞不到半点油水,工资还低了两个档次。

当初分房子林家三口人就分了两间,他们家四口还只能挤在一间,要不张向辉哪会有工作就立即搬了出去。

“吃吃吃,一天天就知道吃,有本事大吃大喝一辈子……等我分到好工作看你还怎么得意!”

林晓就是出门接个水都能听到隔壁张丽雯在自言自语。

“大姐,中午我们吃什么?”

两个小孩儿看够了盆里的鱼,肚子开始发出饥饿信号,许小梅大着胆子问道。

“你看看碗柜里还有什么菜?”

这间二十平左右的屋子右边靠墙用道帘子拉起来隔出间卧室,左边靠窗放了两个木沙发,靠墙三个五斗柜沿着墙角摆放。

缝纫机是林国东再婚唯一添置的家当,刘芳有双巧手,所以当初安排工作时才进了供销社卖布。

柜子和沙发上都搭着各种颜色的布,全都出自刘芳手,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全是碎布条子所缝。

五斗柜上的收音机偶尔打开听听重要新闻。

除此之外眼下家里最值钱的就是林国东上班骑的自行车,平时都锁在杂物房,如今房子改给刘学军睡,车子晚上就只能推进屋里。

碗柜钉在门边墙壁上,许小梅踮起脚尖拉开柜门,立即猛吸了几口气。

空气里还有肉的香味……角落里搪瓷碗盖着的盘子掀开,里边有两块煮过的五花肉。

“姐,有大肥肉!”

许小梅激动得音调都拔高了,小孩子的心思简单到通过声音就看得一清二楚。

“我看看。”

林晓把盘子拿出来。

应该是昨天办酒席买的肉,刘芳没舍得全部做完,煮熟后藏了两块在碗柜里。

可眼下气温足足有三十多度,放了一整夜的肉明显有些变质,林晓没凑近都已经闻到了股子臭味。

“中午咱们吃肉夹馍。”林晓面不改色地决定。

“肉夹馍是什么?”刘学军好奇地问,手扒拉着林晓胳膊,想从两块肉里边看出点端倪来。

“就是饼子里夹肉。”林晓有个想试验的点,想了想干脆把两人支使出去:“你们两个去二楼王叔叔家借他们家烙饼的饼铛,锅重你们俩一起抬。”

二楼的王文康跟林国东也是同事,王家来自北方,家里经常备着烙饼的锅。

两人又仔细问了问是昨天来做客的谁,才满心忐忑地上楼去了。

“陈姨问你们是谁,就说是林国东的二姑娘和侄子。”

“知道啦!”

两人一走,林晓意念闪动,瞬间进入了空间厨房。

先把买来的杂鱼抓了两把丢进鱼池,再把那条草鱼连草环一起也丢进鱼池。

做完这些才打开了包花椒的纸……意外之喜。

两包花椒竟然是两个品种,红花椒和青花椒不光颜色不同,香味也不一样。

把花椒塞入两个调料瓶,又立即转身把早上挑着买的品相不佳的蔬菜都用滋养泉水全部冲洗了遍放入保鲜柜。

做完一切后麻溜地提起草鱼离开。

听脚步声,两个孩子才刚爬上楼梯。

“咦?”

把鱼放回搪瓷盆里前多看了眼,又用手掌比划,终于确定……草鱼大了圈。

一斤多点的草鱼就比成年人手掌长不了多少。

可眼下草鱼微微有些发黄的尾巴已经耷拉在了盆边缘,尾巴用力一拍,水花四溅。

“猜测正确!”

鱼池有让鱼增长的能力,晚上再进空间厨房看看杂鱼究竟能长到多大。

林晓不由期待起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 4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