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 63 章

新帝登基那日,武贞锦牵着韩元辰的手一同迈过太极殿高高的门槛,一步步踩着红毯踏上直登权力之巅的台阶。

百官在殿内垂手静立,虽神色各异,却依旧不得不摆出一副恭敬姿态。

韩元辰亦步亦趋的将武贞锦送到龙椅后的凤椅旁,待武贞锦安坐在凤位之上,宫女将绣着凤凰飞天的帐子放下,完全遮住了武贞锦的容颜,他才恭敬行礼,后退着走到龙椅旁,安坐在龙椅之上。

待韩元辰身边的大太监宣读完老皇帝的遗诏,百官齐整的跪地高呼三遍:“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太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韩元辰第一次受百官叩拜,一时有些慌神,不住扭头望向帐子后的武贞锦,想看看帐子后的皇祖母是否会出声,唯恐自己一张嘴出了岔子。

武贞锦透过帐子望着跪了满地的朝臣,轻声提点:“陛下莫要左右张望。”

听见皇祖母出声,韩元辰的心定了些,抬手让百官起身:“众爱卿平身,朕初登大宝,日后还要劳烦众爱卿与朕同心同德、戮力同心,让胥朝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臣等定当尽心竭力,不负君恩。”

登基大典本就是为了走个过场,纵使百官有本要奏,也不会挑今日上疏,韩元辰本以为今日所有仪式均已结束,可以回宫休息,可偏偏骁骑参领陈承站出来奏报:“臣有本要奏。”

武贞锦隐约觉得此人言辞犀利、面容不善,见他从百官队列中站出来,就知道他目的不纯,有心发难。

韩元辰初次上朝,没料到陈承会在登基大典上上奏,只得调整好神情,清了清嗓子:“爱卿请讲。”

“臣想请陛下和太皇太后见一个人。”

韩元辰不知究竟是何人能值得他在登基大典上亲自接见:“是何人?”

陈承本该耐心解释,可他却偏偏卖起关子:“陛下和太皇太后一见便知。”

韩元辰转头请示武贞锦,武贞锦自知今日不见,众臣自是不肯罢休,既然他们已然搭好擂台,她自该见招拆招:“既然陈大人这么说,那便请进来,让哀家和陛下一见。”

众多官员面上一喜,没想到能如此简单便达成目的,连陈承回话时的声音都高了许多:“谢太皇太后。”

武贞锦倒想看看他们还能耍什么把戏,亦是坐直了身子,顶着沉重的凤冠抬头一探究竟。

来人一袭白色蟒袍,自太极殿门的晨光中走来,身姿挺拔、气宇轩昂,只看身姿便知他非池中之物。

武贞锦看清来人的相貌,呼吸一滞,险些从凤椅上站起身来。她眼眶通红,纤长的手指死死抓着扶手,几乎忘了如何呼吸。

韩聿,是韩聿......

自大殿正门而入,短短数十步,韩聿的每一步都似踏在武贞锦心间,每当韩聿离她近上一分,她的眼泪便滴落一颗,落在绣着繁复凤纹的朝服之上,隐没在金线之中。

韩聿在台阶前站定,躬身行礼:“臣韩聿,拜见陛下,望陛下龙体康泰,胥朝国祚绵延。”

小皇帝霎那间慌了神,眼前人不似皇叔那般日夜以面具覆面,可下半张脸的轮廓确实与皇叔万分相像。难道皇叔确实没有死在战场之上,侥幸存活下来?

老丞相老眼昏花,待被太监搀扶着凑到近前看清韩聿容貌后,亦是十分惊讶:“这......莫不是......”

眼见老丞相欲言又止,陈承上前回禀:“臣等近来一直奉命和南疆战斗,偶然在胥朝边境的一座村庄之中找到了身受重伤的二殿下,待殿下身体恢复,臣等便马不停蹄将殿下迎回京都,终是赶上了陛下的登基大典,让陛下与二殿下叔侄团聚。二殿下骁勇善战、与南疆血战到底亦不肯投降,实乃我等从军之人的榜样!如今殿下死而复生,荣归故里,此乃天大的喜事啊!”

端王一脉忙跟着附和:“恭喜陛下,贺喜殿下!今日陛下登基,二殿下回归,实在是双喜临门!”

韩元辰见武贞锦一直闭口不言,便知她定是因韩聿回归而心神激荡,甚至顾不上助他一臂之力。眼见满朝文武跪地恭贺,无人怀疑这个摘了面具的男人究竟是否是他消失已久的皇叔,他便知晓这定是百官联合起来迎回皇叔与她们祖孙抗衡。

今日无论这男人究竟是不是他的皇叔,百官也只会按着他的头将这来路不明之人认下,将他迎回宫中。

武贞锦沉默良久,百官庆贺之后亦是俯首贴耳,摆出一副听君吩咐的低姿态,一时间大殿之上安静不已,僵局以成,实难打破。

韩元辰越发慌乱,实在忍受不住灭顶的压力,自皇座上下来,撩开凤帐钻了进去,想要找皇祖母拿个主意。

武贞锦抬眼死死盯着大殿之上轻松闲适的韩聿,韩元辰撩开帐子时,他们二人视线相对,一个红着眼眶,一个满眼不甘,短短一瞬,武贞锦便知晓了韩聿回来的动机,他回来寻仇了,只怕她跟元辰再难有安宁之日。

“皇祖母,皇叔向来以面具覆面,儿臣实在不知大殿之上的人究竟是真是假。”

百官听着新君的揣度,大气都不敢喘。

现下朝中分为两派,一派以端王为尊,知晓眼前这个自称是二殿下的男子是南疆向端王推荐的假皇子;一派是向来中立的小官,没资格接近权力中心,只能随大流跪地战战兢兢的静观其变。

武贞锦曾和韩聿耳鬓厮磨、日夜相守,怎会不知眼前人就是她深爱之人。可她实在不知韩聿以什么手段回到胥朝,更不知他如今想要做到什么地步,为何要回到这暗无天日的斗兽场。

拿捏不准韩聿为何回来,武贞锦便始终谨慎的不肯开口,他们二人曾被先帝赐婚,如今她贸然开口,只怕会被群臣群起而攻之。

老丞相和其他几位辅政大臣相互交换了眼色,朝着帐子后的武贞锦和韩元辰回禀道:“禀陛下、太皇太后,二殿下进殿前曾被侍卫搜身,殿下身前佩戴的玉佩确为皇室专供。殿下身边伺候的宫人也近前辨认过,二殿下确实身份无误。”

韩元辰一时有些慌乱,他知道众臣此刻与他并非一条心,便越发依赖皇祖母,将头紧紧倚在武贞锦肩膀,手指死死抓着武贞锦的手,想要让武贞锦给他力量。

韩聿透过凤帐,望着眼前依偎在一处的轮廓,不禁握紧双手,眼眸中的幽深令人不敢直视。

小皇帝对上这样一双眼眸便越发战战兢兢,躲避了视线,轻声凑到武贞锦耳边询问:“皇祖母,我该怎么办?”

现下已经定局,再做无谓的挣扎也是无意,武贞锦推开韩元辰的身子,起身走出凤帐,站在高台之上,睥睨众人,说出了她垂帘听政后的第一道懿旨:“二皇子忠勇善战,身处险境亦能绝处逢生,哀家得此子,不胜荣幸。传哀家懿旨,二皇子鏖战南疆有功,着封誉王,赏府邸一座,良田千亩,黄金百两,绸缎百匹,以彰陛下恩德。”

韩聿直视高台之上语气决绝,面容威严的武贞锦,缓缓跪地谢恩:“儿臣谢过陛下与母后恩赏。”

高台之上,武贞锦的绝美容颜让百官心折,可再美的容貌也敌不过他们对权势的渴望。他们一边欣赏着这位小太皇太后的风姿,一边暗中想着如何将她斗下高台,让她安分守己,像其他后妃一样以青灯古佛为伴。

武贞锦仔细打量着众臣玩味的目光,她知道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将她赶回后宫,即使老皇帝信任的辅政大臣们亦是在老皇帝刚撒手人寰时,就将老皇帝忌惮的二皇子迎回宫中和她斗法。

她只有十八岁,在座的百官的年纪大多可以做她的父亲甚至祖父,他们瞧不起她,不愿听从一个年轻的女子发号施令,所以他们日后会一次次尝试扳倒她,今日是韩聿,来日又会是谁?

老丞相年纪大了,精力不够,深知武贞锦虽被先帝强行推上后位,却实在难以服众。今日就是最好的例子,若他们不想办法平衡朝堂,暂时稳住那些不安分的官员,放任他们这般倾轧下去,只怕朝堂会越发乌烟瘴气。

而且现如今陛下年幼,二皇子又是难得的青年才俊、有勇有谋,若二皇子心生二心,只怕改弦更张也绝非难事。如今看来,只能先设法稳住摄政王,再徐徐图之,另寻良策。

因此当端王一脉提议让二皇子任摄政王,与武贞锦共同辅佐新帝时,老丞相难得率先开口:“陛下年幼,太皇太后初入朝堂,老臣和几位辅政大臣皆已年迈,确实难免有力不从心之时。誉王殿下入朝堂辅佐先皇多年,数次为先皇排忧解难,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因此几位大人的提议,老臣也十分认同。只是不知太皇太后和陛下对二殿下任摄政王一事有何见解。”

武贞锦只有辅政之权,怎有任命摄政王的本事,一切自然只能听从陛下号令。

躲在凤帐之后许久的韩元辰和武贞锦对视良久,见皇祖母无奈点头,只得爬下凤位,走到台前,亲自走下台阶,将皇叔扶起,故作真挚道:“朕尚且年幼,万事还要仰仗皇叔。”

韩聿飞快抬眸望了一眼凤帐之后的武朕锦,随后才沉声回道:“为陛下排忧解难,乃臣的职责所在,臣定不辱命!”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