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日头,比夏日仿佛总是瘦小许多,尤其是在日暮时分,黯淡的金黄仿佛渗透着某种寒意,像萧萧秋风中跌跌撞撞的黄叶。
瑶光殿中琐窗上残留的一线泛着黄晕的光,让人愈发的觉得冷。
院中的梧桐树下坐着一名靛蓝衣袍的女子抚弄着瑶琴,她的指尖宛若在琴弦上飞舞一般灵巧,让那乐声层层跌宕的飘荡在空中,身侧的女使许久不见琴音停下,冒着胆子在她耳边说道,“殿下,陛下传旨让您去明堂殿。”
琴音缓缓止住,她将手掌轻拂在琴面上,轻言道,“知道了。”
明堂殿正为突厥默啜攻陷赵州一事争执不休,分为主战与主和两派,以姚元崇、狄仁杰为首的中书宰相主战,而以武承嗣为首的等人力主议和。
皇帝在上位冷眼看着朝臣喋喋不休,一群紫袍官员看着就快撸起袖管子大干一场的样子,这时候从殿外传来一威严的女声。
“母皇,儿臣以为,应当奋力应战才好!”
众人听得这声音看向殿外,齐齐俯身行礼道,“参见公主殿下。”
女子扫视过一众人等,稳步走到陛阶下说道,“母皇,如今我军节节败退,若是主和,不知又要牺牲多少百姓的利益去换取和平,而边关的百姓又不知要遭受那突厥人多少年的羞辱!”
说着便环顾了大殿中的一众朝臣,“诸位远离边关苦寒之地,当然不知道他们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
又站立在武承嗣面前说道,“如今魏王为了想救儿子回来倒是想和了,若是本宫被人辖制,必当自刎于敌军帐前,也休想要拿本宫的性命要挟母皇半分!”
接着又向上位说道,“母皇,古有名为“鹖”的飞禽,性情刚烈,勇猛,与敌人殊死搏斗,至死方休。”
“我大周的将士难道还不如一只鸟么?!”
皇帝在上位听完这番话,转头看向站在陛阶旁的庐陵王李显,“显,你说呢?”
男子体形微胖,听到这问话便匆忙颔首,下颚处挤压出一层多余的肉质,让人有些疑虑他真的在庐陵吃尽了苦头么?
“母皇…儿臣…儿臣以为,妹妹说得不无道理…突厥人犯我边境,屠我百姓实在是可恶…”
皇帝转头看向他,“那让你带兵上前线如何?”
李显惊诧的抬起头应道,“我…臣,儿臣自然是领命。”
皇帝叹了口气摇摇头,“算了,再议吧。”
上官在一侧看到这画面兀自在心中叹了口气,皇帝又看向殿下的人说道,“今日就议到这,你们都退下吧。”
“太平留下。”
“诺。”
皇帝的两鬓已然生出了许多白发,她用手肘半撑着头对殿下的人说道,“太平上前来些。”
女子低垂着眼眉踏上陛阶走到皇帝身边说道,“母亲。”
皇帝缓缓开口道,“显不堪大任。”
“若是你,本宫倒放心了。”
女子将手搭在皇帝肩头,轻按着说道,“三哥不过是刚刚回京,还有诸多的不适应,兴许过段时日便好了。”
皇帝摇摇头,“你知道朕是希望将这天下交到你的手上,奈何…奈何朕老了。”
“已然为你铺不平前方的路了…”
女子强咧出一丝微笑,“母亲,儿臣不想要这天下。”
“儿臣也不适合坐在这最高的位置。”
皇帝从自己的肩头上拿过她的手,喃喃道,“你想要什么?”
女子轻摇了摇头,“儿臣只想侍奉在母亲左右,为母亲分忧而已。”
她的语气如同浸泡在酒缸中的千年老参一样沾满了岁月的沧桑,皇帝握着她的手也不似从前那般妖冶如火般温暖,不冷不热的温度,她如今倒是有些桂花的温婉了。
“月儿以为旦呢?旦是否能担此大任?”
太平端起桌案上的茶杯递给身侧的宫人,随后应道皇帝的话,“儿臣以为,不能。”
“为何,说来听听。”
太平应道,“旦哥哥同武家结仇太深,如此未免朝堂中又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况且旦哥哥历来是没有显哥哥宽厚的,若是才能相当,自然要选一位宽厚仁德之人。”
皇帝听后双眼微闭,轻言道,“朕知道了,月儿先退下吧。”
“诺。”
待太平走后,龙榻上的妇人又说道,“婉儿,去将张昌宗叫过来。”
“诺。”
“你去瞧瞧庐陵王,替朕送些物件过去。”
“诺。”
李显的住所在瑶光殿北面的翔龙院,上官刚踏入庭院便听见内里的欢声笑语,大殿一侧的亭阁中坐着一位大约十五六岁的妙龄少女,见着来人便问道,“你是哪个宫的宫人?”
上官俯首应道,“回郡主,臣是明堂殿的宫人。”
女子走近她继续说道,“你抬起头来让本郡主瞧瞧。”
上官微微抬头,看着眼前的少女宛若芙蓉般美丽且优雅,容颜华耀得如朝日般璀璨,发髻上簪着一枚雀形钗,罗衣的裙裾随风飘扬,她围绕着上官身侧走了一圈,才俏皮的说道,“长得还不错…过来给本郡主当个贴身女使吧?”
“裹儿不得无礼!”
上官不用抬眼也能听得这熟悉的声线出自谁之口,她低垂着眼眉看着那靛蓝裙裾向这边缓缓而来,走到那女郎身旁说道,“这是陛下身边的上官大人,裹儿不得无礼。”
女子不以为然的挽上她的手臂说道,“姑姑此言差矣,女官不也是下人么?”
这时候响起另一女声,“裹儿,不得对上官大人无礼。”
上官抬眼看到一袭华服的妇人向这边走来,庐陵的寒风并未将她的美貌吞噬,她依旧还是那般明媚动人,上官微微颔首道,“臣参见王妃。”
妇人微微笑道,“大人不必多礼,多年不见,大人可好?”
上官应道,“臣谢过王妃惦念,一切都好。”
妇人点点头又说道,“裹儿无礼,口出狂言,还请大人切莫见怪。”
上官颔首道,“郡主天真烂漫,臣自当是该恭贺王妃才是。”
太平在一侧看着那人问道,“大人来此可是有旨意?”
上官轻点了点头,“陛下让臣送来些物件。”
妇人见状便抬声吩咐身后的宫人说道,“去请大王。”
“诺。”
随后又正色同眼前人说道,“大人稍后片刻。”
一旁的李裹儿目不转睛的瞧着眼前那与众不同的女官,抬声发问道,“你叫上官什么?”
上官应道,“回郡主,臣唤做上官婉儿。”
女子低头重复了一遍,“婉儿…”
随后便抬头说道,“清扬婉兮…”
“我在姑姑寝殿中瞧见过这幅字…”
接着便越说越起劲,“月华灼灼,清扬婉兮…”
上官坦然应道,“许是与殿下寝殿中的字重了,赶明儿臣改个名字便好。”
太平抬声说道,“本宫将字收起便好,何至于让大人换名字这般繁琐。”
韦香儿瞧着二人的模样,出言打着圆场说道,“大人到亭阁中饮上一杯茶可好?”
上官应道,“也好。”
四人席坐在桌案边,上官欲抬手碾茶,却被韦香儿拦住,“多年前,曾饮过大人的点茶,今日大人到此自当是香儿奉茶。”
那一年点茶,还是在长安的大明宫,太平还尚未出嫁,那茶百戏太平至今都记得清楚,是栩栩如生的一副嫦娥奔月图,韦香儿还曾调笑二人,正是应景。
如今已然过去十五年了。
太平的目光落在桌案上,没有半分神色,上官搓捻着指尖,只瞧着远处已然是金黄一片的银杏,那是秋日独有的发髻,也是独有的暖色。
远处传来一阵李显嘟嘟囔囔的抱怨声,“已然暮色四合了,怎还有旨意?”
上官见他踏步前来,立即起了身,“臣参见殿下。”
李显见到上官也是拱了拱手笑道,“大人不必多礼,算来你也是我的妹夫才是。”
韦香儿听了这话立即瞪了他一眼,吓的男子立马闭嘴,而一旁的两位正主却是毫无波澜,倒是李裹儿立马惊呼道,“所以那副字里边的婉,就是上官婉儿的婉…”
“月也是姑姑的月…”
韦香儿轻呵道,“裹儿莫要乱说,你姑姑的驸马是千乘郡王,上官大人从未婚配,切莫要污了大人的名声!”
女子却扬了扬眉,看向身旁的上官,“没有婚配么?来做我的郡马,可好?”
上官轻拂下她的手说道,“回郡主,不好。”
一直沉默的太平突然开口道,“裹儿玩心如此重,是该选个郡马管制管制了。”
女子轻笑道,“怎么,姑姑不愿意么?”
此时庐陵王无心那二人的纠缠,悄然将上官唤到一旁问道,“陛下是有何旨意?”
上官应道,“殿下不必忧心,只是一些日常的赏赐。”
男子听后松了一口气,“不瞒大人,本王自回京以后失眠之症比在庐陵更甚,生怕在陛下面前有个闪失,又遭遇横祸。”
上官莞尔道,“如今朝野局面平稳,殿下安心便是。”
男子又问道,“只是今日大殿之上…陛下到底是何意?”
上官反问道,“殿下自己是何意呢?”
男子眉头微蹙,“我…我怕陛下是在试探于我…”
上官轻言道,“殿下,边关战事连连,身为大周子民岂可袖手旁观,您是陛下的儿子,但最重要的一个身份还是大周的子民,陛下何至于猜疑一个心怀报国之心的臣子呢?”
话闭后,男子拱手道,“本王多谢大人点拨。”
另一侧的亭阁处,韦香儿拉扯住意图还想要与太平争执的李裹儿,李显抬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将上官引入庭院的另一侧,“本王知道大人与太平有过一段过往,往事莫追,还望大人要宽心才是。”
二人走到池塘边,遥望着那一片荷叶田田,上官缓缓开口道,“回殿下,公主殿下与臣本就并无过多交集,如今这般便好。”
“若无其他的事,臣便告退了。”
又娇又媚的太平没有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8章 秋风萧萧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