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嵩山封禅

上元灯节之后,皇帝便突然卧床不起,整个紫微宫的人都跟着面容黯淡了起来,尤其是女官。

她们历来依仗着皇帝的庇护才能得以在这吃人的宫殿中生存,现在那位叱咤风云的女人已然是七十六岁的高龄,如今突然病倒,难道真的要改天换日了么?

集仙殿的床榻便站着一位身着月白衣衫的女子,正聚精会神的看着为床榻上的人搭脉的医官,另一侧还有两名身着羽衣的男子,要说焦灼,他们俩应当也是不亚于女官的焦灼。

医官收回脉枕,缓缓起身同一侧的女子说道,“上官大人,陛下的病情从脉象上看,应当是虚劳过甚,须得静养才好。”

上官抬手将他引出寝殿,随后才问道,“陛下总说自己头晕目眩,四肢无力,大人还是须得开些调养气血的药方才好。”

医官摇摇头说道,“大人有所不知,药当然是一方面,这样的虚劳之症,还是要陛下好生休息调理才得痊愈,恕老夫直言,这大殿之中实在不是个养病的好地方。”

上官同医官走出大殿,正迎面撞上前来请安的太平,二人俯首行礼道,“参见殿下。”

“起吧。”随后便看向医官说道,“你不用管本宫,同上官大人继续说说母皇的病情。”

“诺。”

医官继续说道,“若是能寻个山清水秀的地儿,倒是对陛下如今的病情是有好处的,虚劳之症的关键还是在于患者的精神,长久被这些俗事所缠身对病情是没有好处的。”

“臣能讲的都讲了。”

太平轻笑道,“这说法倒看着不像个医官,像个道士模样。”

医官微微笑道,“医道本就是不分家的。”

太平不置可否,又看了看他才说道,“好了,本宫知道了,你去吧。”

“诺。”

太平看向上官问道,“大人如何看?”

上官抬步走到她身前,俯首道,“臣以为他说的也不无道理,陛下这次的病势缠绵,若是寻得一处山清水秀之地,有利于陛下的病情,何乐而不为呢?”

太平转身向大殿前的玉围栏走去,同身后的人说道,“让母亲放下政务,这话莫说你,即便是本宫也是不敢说的。”

“况且如今母亲正病着,要同她讲另寻个地方养病,莫不是要猜疑我们想着又要有什么图谋。”

“母亲半生都是在这算计与被算计中度过,这般敏感的时机,还是少动这些心思的好。”

上官站在她身旁,看着这恢宏的宫殿,缓缓说道,“殿下所虑,不无道理,臣亦想过。”

“但医官所言,臣觉得更重要。”

太平转头看向她,初春的微风在她的面颊上轻轻拂过,她望着这座带给她半生禁锢的宫殿,眼眸中依旧是淡然自若的模样,只听得她又徐徐说道,“臣想过了,臣可以向陛下进言,借口去嵩山封禅,顺便养病。”

“俗话说老小孩,陛下也不例外,还是得靠哄。”

太平轻笑出声,“也只有你敢如此了。”

上官含笑低了低头,没有再回答,只远远瞧着那天边的斜阳。

太平又继续说道,“你是真心爱着母亲。”

身旁的人十指合拢放置在玉栏之上,点点头说道,“陛下待我恩重如山。”

“听闻此前张昌宗出现在殿下的诗会上,那日若是没有张昌宗替陛下传达的几句话,想来也震慑不住太子妃。”

“陛下在顾全大局的基础上,还是为你我从指缝中流出了一丝恩典了。”

太平应道,“是啊,就照婉儿的意思办吧。”

“诺。”

三月

正是百花齐放的时候,千百年来,在这大地上的事情,都是循环往复,我们仅能拥有的,不过是那不可替换的生命体验而已。

队伍浩浩荡荡的行至嵩山的三阳殿,这是专程下令为女皇休养所修建的一所宫殿,位于石淙河畔,正是那医官口中绿水青山的好地方。

背靠青山,面向湍湍河流,有奇峰,有林茂,亦有潭碧,若是能远离朝堂,粗茶淡饭在此度过余生也不无不可。

上官陪同着女皇走在溪流边,心中默默思忖着。

“婉儿,武承嗣病逝之后,听闻他家大郎武延基倒是恪守本分了许多。”

上官跟在身后应道,“是,自承袭爵位以后,小魏王倒是不似从前那般荒唐。”

皇帝手中的玉龙头拐杖,突然停下,随后转身看向上官说道,“若朕真到了那一日,你是想留在朝堂还是跟着太平去?”

上官突然鼻头一酸,俯身应道,“陛下,还未到那一日,臣如今只当好好侍奉在陛下身边。”

皇帝浅笑摇摇头,“朕老了,若真有那一日,你的身份便会显得十分尴尬,当年为了提升你的地位,并未走女官系统,而是充作高宗皇帝的后妃。”

“朕如今还在,无人敢非议,若是朕不在了,婉儿想过何去何从吗?”

“若是婉儿此生认定了太平,朕便留下一道旨意,将你赐予太平。”

“有这道旨意,想来婉儿也不至遭人非议。”

上官眼中含着泪珠,俯身应道,“陛下…”

她的心中百感交集,不知道皇帝到底是出自真心担忧她的前程,还是只是怕自己另寻山头背弃自己而对她做出的抚慰。

但是此刻她更愿意相信这个与自己相伴二十多年,对自己关怀备至的长辈是真心疼惜自己。

“依照太平对你的宠爱,想来是可以安稳度过余生的。”

皇帝说到这里眉头微微向上皱了皱,继续说道,“朕将你从掖庭带出来,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说着看向她,“你说呢?”

上官应道,“臣至今都感念陛下将臣从掖庭带出的恩德,无关荣华,也无关名利地位,只因陛下让臣见到了另一种活法,也见到了另一种世界。”

“陛下对臣恩施隆博,臣时时都是心怀感复之心。”

她说的感人至深,皇帝拉过她的手说道,“你实在是讨人喜欢,实在是讨人喜欢。”

皇帝一连说了两遍后,又沿着溪流缓缓前行,“如今朕尤其放心不下的便是武李之间的关系,大局已定,不管当初有多少仇怨,还是应当化干戈为玉帛的好。”

说着叹了一口气,“这个和事佬还是得朕来当。”

“婉儿以为该当如何?”

上官应道,“臣以为联姻便是最好的办法。”

皇帝点点头,“同朕倒是想到一块了,说到联姻韦香儿倒是迫不及待。”

“此前同朕提过,要将裹儿许给梁王家的二郎,武崇训。”

“裹儿太过嚣张跋扈,朕是瞧着永泰更加合适些。”

永泰郡主是太子李显的长女,名李仙惠,人如其名,是个美丽端庄的女子。

上官点点头,“况且永泰郡主从年龄上来说,也比安乐郡主合适些。”

皇帝轻言道,“那拟召,就定下永泰吧。”

“诺。”

宫人徐徐踏进三阳殿的偏殿,走到正在书案前习字的人身前说道,“大人,太子妃跟前的宫人来说,请您过去一趟。”

“我知道了,你去吧。”

“诺。”

书案前的人将笔锋提起放下,同身后人说道,“走吧,去瞧瞧。”

真儿一边将外袍替她着上,一边说道,“太子自边关回来后,历来同我们没什么往来啊。”

上官笑道,“那真儿不如猜上一猜,太子妃所为何?”

女子开口道,“近日挺平静的,整日除了诗会还是诗会,难不成是要请大人为她捉刀代笔不成?”

上官拂袖走出大殿,转身看了她一眼,“这倒是像太子的作风。”

女子轻笑道,“谁让大人文采过人,诗句张嘴就来。”

前方的人昂首阔步的走在廊下,脑后的绯色发带跟着飘荡在空中,只听得她轻言道,“哪里学来的巧言令色这一套?”

身后人巧笑应道,“在您身上学的,谄媚…”

上官转身看了她一眼,回头笑道,“真儿胆子愈发大了。”

二人走进太子所在的东阳殿时,见着那位皇太子正与宫人一同在庭院中玩着“击壤”。

这是从魏晋时期流传下来的一种投掷游戏,将一块鞋履形状的木块侧放置在地上,在三十步外的地方再用另一块木块去投掷它,击中便算赢。

上官走到他跟前俯身道,“臣参见殿下。”

男子手中还拿着一块木板,见到来人兴致勃勃的说道,“大人也来投掷上一把如何?”

一侧亭阁中的太子妃轻咳了一声,上官望过去,见太平也在一侧,听得太子妃说道,“三郎忘了找上官大人来是何事了么?”

太平开口说道,“大人上前来些可好?”

“诺。”

亭阁中的二人正在煮茶,那茶香缥缈,沁人心脾,还未入口便有一种回味悠长的芬芳感。

太子妃抬手看着太平身侧的席位说道,“大人落座吧。”

“诺。”

太平抬手将茶分置到茶碗中,同身侧人说道,“这是才进献来的雨前龙井,大人尝尝。”

上官抬手应道,“臣谢过殿下。”

太子妃端起茶碗说道,“听闻陛下的赐婚旨意下来了是么?”

上官应道,“是,永泰郡主贤良淑德同梁王家的二郎正是般配。”

太子妃莞尔道,“但是…此前一直提的是裹儿…”

“那两个孩子也正是情投意合,这怕是要伤了孩子的心了。”

上官笑道,“情意也是慢慢培养的,许多婚后滋生的情意往往更长久些。”

太子妃看了一眼太平,见她并未有搭话的意思,又继续说道,“但裹儿实在是喜欢二郎喜欢的紧…”

上官正想开口,却听得身旁的人说道,“裹儿怀孕了,武崇训的。”

她的语气平淡,宛如在说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但着实是惊着身侧的人。

上官的面容僵住,茶水含在口中,不知是咽下还是如何,太子妃亦是愣愣的,三人僵持了许久,上官咽下那口茶后才问道,“多久的事?”

太平继续平缓的说道,“三月有余了。”

“若是再不想些法子,怕是要瞒不住了。”

上官应道,“梁王知道此事么?”

太子妃点点头,“如何不知?但他如今左右推脱,一直都没个说法。”

“本宫想来想去,思忖着要不要让陛下知道此事…毕竟都是自家人,只要陛下下旨,他们娶,我们嫁,这件事不就抹过去了么?”

“不过是将仙儿换成裹儿…无伤大雅。”

上官摇摇头,“仙儿比裹儿沉稳,魏王走后,梁王便是武家的领头之人,陛下定是希望嫁入一位温婉持家之人的。”

“能保武家长久昌盛。”

太子妃立即便发作,“大人这话本宫可不爱听了,我家裹儿怎么就不是温婉持家之人了?”

太平开口道,“皇嫂也别动怒,本宫倒是觉得婉儿说得不无道理。”

“武家不愿娶,照母亲的性子,指不定让裹儿落胎也说不定。”

上官附和道,“落胎还算好,若是为了保住皇家颜面赐死,那便追悔莫及了。”

太子妃捏紧茶杯,看向对面的人问道,“那依着大人看,如今该如何?”

上官应道,“去说服梁王去找陛下,将仙儿换成裹儿。”

太平开口说道,“实不相瞒,此番找大人前来便是希望大人在中间当个说客,表哥历来不问朝堂之事,本宫同武家也少有往来,皇嫂就更不用说。”

说着她看向身侧的人,“还请大人费心些。”

上官淡淡一笑,“殿下嘱托,臣自当竭尽全力。”

太子妃看着二人的神情,莞尔起身道,“那月儿陪着大人稍坐,本宫去更个衣。”

时间线跟历史有差距

因为想衔接很多剧情

所以请勿考究…

我解封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2章 嵩山封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