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迭,杏花沾衣,又一年春色。
春日的莲花池尚有几分清冷,初生的卷曲的嫩叶探出水面,半展开的拳头大小的圆叶三三两两迎着春风摇曳。
去岁枯败的莲叶残枝斜倚在池边,几枝枯褐,与新生的嫩绿交界。
“咔嚓。”
小鱼儿辣手摧残叶,将几枝不和谐的枯荷杆拗断。
“小鱼儿!”
庆庆慌慌张张跑过来,自腋下将人连旧枝捧出来,放到空地上,“小鱼儿,不可以玩水!”
他一个不留神,没看住,叫小鱼儿跑到莲池边,半个身子都探进水里去,吓得一哆嗦。
小鱼儿却是不听的,扔下手里的枯枝,便要再奔向池子,指着几尾红鲤鱼,“鱼!喂鱼!草坏,抢鱼食。”
说的是他给鱼喂食,那几枝去岁残余的枯枝阻断了鲤鱼抢食的路,鱼食掉进去,小鱼儿看不见了,就以为被草吃了。
庆庆给他擦干净手,去翻他的兜兜,翻出来一团团压扁的糕点,碎屑沾满了衣兜。他无奈叹息,这衣服不能要啦。
小鱼儿半点不察,仍在喊哥哥喂鱼。
庆庆看看天色,把人抱走,“小鱼儿,哥哥带你去换衣服哦,爹爹马上回家啦。”
“爹肥家啦?”
小鱼儿环住庆庆脖颈,往后探身子,动来动去,庆庆差点抱不住他。奶娘见状要上前替他,被他拒绝,叫她顾着福姐儿便是。
擦洗,换衣物,这些事庆庆做的可熟练啦。
奶娘便在一旁搭把手,再接过小公子换下的衣物拿去洗。
庆庆一手牵小鱼儿,一手牵福姐儿,领他们到前院等小叔小么。
吴煦今日在外谈生意,等时辰差不多,到户部接了柳玉瓷回家。
柳玉瓷月前已调入户部为六品主事,得上早朝了。
他的顶头上官亦换了人。
年前,原吏部尚书年迈致仕,赵仕恺在柳玉瓷之前便已调离户部,做了吏部尚书。
户部乃财权中枢,其间利益纠葛颇深,同僚各个是人精,滑不溜手,办公气氛远不如翰林院轻松恣意。
好在有赵仕恺铺路在前,柳玉瓷的上官对他还算友善,同僚也颇为客气。
但……小心为妙。
好在小鱼儿也大了些,吴煦近来多空闲,家中又有庆庆、丫丫他们时常帮着搭手,他便不再往衙门里带娃了。
两人结伴回家,在巷子口遇上携手而归的兄嫂。
张荞见柳玉瓷忧心忡忡,便问他何事。
柳玉岩已有所耳闻,“可是西北雪灾的事?”
去岁大寒,风雪较往年更甚,西北数县受雪灾之苦,又遭大雪封路,消息传至京都已是年后了。
他在兵部,昨日已听到风声,但具体情况不如弟弟了解的多。
柳玉瓷想起早朝时宛若菜市般吵闹不停,就一阵头疼,“嗯,西北雪灾,饿殍遍地,那边官员上了数道折子要户部拨银赈灾。”
吴煦揉揉他的太阳穴,替他按摩,“天灾**,难免的。皇帝不好骄奢淫逸,四下也无战事,国库应当宽裕?”
“嗯……”
未进家门,柳玉瓷不便多说。
他将其余几人引至前厅,方再开口:“此次雪灾受灾乡县众多,更有偏僻村子夜里发生雪崩,活口十不存一,雪融化后才被发现,河水都臭了……民间又说是不祥之兆……”
自打苍狼部使臣来京都贺岁,胡作非为被绥元帝赶回西域后,这一年民间关于绥元帝血统的谣言,屡禁不止。
京都百姓尚可,皇城脚下见识多,知皇帝仁德,每有外地客商聊起,皆怒目以对,维护天家颜面。
然外省,尤其偏远地的百姓,天高皇帝远,既不怕皇帝治罪,也不分辨事实如何,有心人振臂高呼,便以为手握真理,轻易被牵着鼻子走。
谣言最盛时,竟敢传唱歌谣,暗指陛下德不配位、得位不正!
为此,林霖、万沅沅投身报社事宜,欲善加利用木槿社的影响力。柳玉瓷、南宫芷、张荞等人,均尽力抽出闲暇时间投稿,试图循循善诱,教化于民。
怎料反被背后之人,挑起男女哥儿间的争端。直言科举改制、为哥儿女子大开方便之门,无非是绥元帝一己私心。道血统不正的皇帝,欲立一个有违阴阳的皇太子,乃乱政害民之举。
他们甚至也私下办了一报社,散播搅弄人心的陈词滥调、歪理谬论,以煽动舆论。
柳玉瓷他们都猜测背后是先太子一党余孽搞鬼,皇哥儿四下派人查探过,奈何那些人鸡贼得很。上面有人镇压,他们便交几个无关紧要的混子,安静一阵,又复起作乱。
此次西北雪灾,就怕被有心之人利用。
吴煦搂着瓷哥儿坐下,给他捶捶肩背,早朝久站,办公久坐,定是腰酸背痛了。
他一边按摩,一边道:“这么说,得派个好官、聪明官前去赈灾了,百姓得好生安抚,谣言也该管一管。”
柳玉岩想到旁的,登时愁眉不展。
“瓷哥儿,你是说有村子,全村遭了难,尸臭熏天污染河水?”
“啊。”惨吧。
柳玉岩捏捏眉间,“瓷哥儿,我曾听阿爷说过,咱们兰竺县往前也出过洪灾,灾后生瘟疫,那光景……村子死了好多人,又跑了好多人,直至后来其他地方的流民搬迁落户,人丁再次兴旺起来,柳家村也成了东山村。”
“大灾过后易有大疫,只怕……你明日得递个折子,得防着疫病才好。”
柳玉瓷听罢,只觉生了一背冷汗,疫病……
他不曾经历,可在《四方志》上看过,是会死很多人的……
吴煦看他忧心,忙说:“呸呸呸,乌鸦嘴!瓷哥儿不怕,菩萨保佑,定然无事的。”
灾后瘟疫,多是水源被污染,蚊蝇鼠类滋生,携带致病菌,古代医疗环境不比现代,没有行之有效的法子,只能隔离,加紧配药方。
吴煦出主意,“现在尚无疫情消息,我们得预防,但也不用太杞人忧天。瓷哥儿,不如你写折子,建议赈灾的大臣带上太医,多熬预防的汤药?”
“嗯嗯。”
柳玉瓷等不及,起身欲到书房写折子,就见门口探出两个小脑袋。
小鱼儿、福姐儿,趴在门上,偷听他们议事。
小鱼儿分明一个字听不懂,小脑袋却一点一点的,眉头同阿爹一般皱紧,若有所思状。偶尔凑到福姐儿耳边,叽里咕噜,似在给她讲解分析。
柳玉瓷见了小鱼儿,方转忧为喜,笑着走过去将人抱起。
“小鱼儿听得这么认真,可是想读书啦?阿爹送你去蒙学好吗?”
小鱼儿瞪大眼,受惊了,而后钻进爹爹怀里,捂住耳朵,瘫软身子,装睡。
不学不学不学。
吴煦发挥学渣本色,帮腔小鱼儿,“小鱼儿才这么小,鸡娃也不用这么早叭?再过两年好了,反正我家小鱼儿聪明,旁人拍马不及。”
张荞笑他护得紧,开起玩笑,“既然聪明,不更该早学多学,才不辜负小鱼儿的聪明脑子?”
吴煦、小鱼儿同款震惊抬头。
“不可不可,拔苗助长万万不可!”
“哈哈哈哈。小鱼儿像了瓷哥儿聪明,偏偏随了阿煦不喜读书呢,不知将来会如何?”
柳玉瓷看着卖乖的小鱼儿,“怎的都好,总归我和煦哥能护他,他愿怎么活,便怎么活,健康快乐便够啦。”
跟在小鱼儿身后,端着食案的庆庆接话,“小么,二叔么,庆庆读书当官,我也会护着小鱼儿的。”
福姐儿不懂他们讲什么,但跟着表忠心,“我,我!”还有我呢。
柳玉瓷等人听罢,笑成一片。
童言稚语暖人心,驱散了些许忧愁。
夜里,吴煦抱着小鱼儿陪在柳玉瓷身侧,凭借残存的现代人记忆,和柳玉瓷一起写奏折,尽可能将种种后果考虑到位。
多费点精力预防,总好过真的生了疫病,绝了可怜百姓的生路要好。
雪灾已是飞来横祸,但愿不会雪上加霜。
写完折子,吴煦突然想到今岁会试的时策题,“瓷哥儿,你说会不会考到雪灾?我明儿去提点一下三毛,算不得作弊吧?”
三毛已于去岁八月考过了乡试,年底前,李守才一家举家迁入京都。
徒弟王茂留在府城没来,盖因他去岁跟舒哥儿成了亲,夫郎在侧,哪还会跟师父跑这老远。
这边厢,二毛而今有钱,是京都小有名气的富哥儿,知弟弟争气中了举人,大手一挥在内城外围买了宅子。
李守才他们到时,直接入住新宅子。二毛也搬去和家人团圆了。
林家、张家和吴柳两家一起去新宅子喝过暖房酒。他们几家,家家都有文人,每人指教一点,都尽够三毛学的。
吴煦喝得高兴,直道三毛有这么多金手指,如若会试失利,可无颜面见父老乡亲。
三毛亦是这般想的,考期愈近,心中压力更甚。
柳玉瓷思及此,道:“我既非礼部官员,亦不曾见过会试卷子,连题目出完没有都不晓得,自然算不得作弊。只是,煦哥哥,你去见三毛,可莫要给他压力啦!”
“好,不给不给。”
吴煦瘪瘪嘴,这三毛,还是嫩了点,心理承受能力不行啊。
小鱼儿在他怀里玩拼图,只听了后半句,闻言把一角拼图递给他,“给,给!阿父玩!”
看吧,我很大方哒。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