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章

第二日宝钗果然亲自去请了朱丽到蘅芜苑来。

当着众姊妹的面,宝钗用钥匙打开上了锁的箱笼,小心地从里头抱出一对珐琅彩凤穿牡丹的花瓶来。

“朱姐姐,劳烦你掌掌眼给这对花瓶估个价,看看开店够不够用?”

“这,这是……”

朱丽呼吸停滞了一瞬,目不转睛地盯着摆在桌子正中的那对色彩鲜艳、胎质细腻的花瓶。

她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想要轻抚那栩栩如生的牡丹花瓣。

这是何等珍贵的艺术品!

指尖离花瓶越来越近,在碰到花瓶的前一瞬,朱丽突然回神。

不!不行!这个花瓶可没有用玻璃罩子保护起来,别到时候被她给摸碎了。

她生硬地收回离花瓶只隔了一寸的手,随着理智重新上线,朱丽想起刚才宝钗把花瓶拿出来的时候好像还说了一句话,她说的是……

估价?难道宝钗打算把花瓶卖出去?

朱丽的心脏在胸腔砰砰跳动,恨不得现在就抓着宝钗的肩膀摇醒她。

宝钗你清醒一点啊!这种花瓶怎么能拿来卖,不要跟薛蟠那个败家子学啊!

朱丽遗憾,朱丽不甘,朱丽还想抢救一下。

红楼众人看着面前的人短短一秒钟内换了三种情绪,贡献了一段足以载入影史的精彩独角戏,可疑地沉默起来。

难道卖个花瓶就把好端端的人给逼疯了?不能够吧。

等到朱丽稍稍冷静些许,宝钗又再度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需求。

行吧,你是花瓶的主人。

朱丽强颜欢笑,就算再可惜也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宝钗做主。

正好朱丽也想知道这对花瓶的价值,于是她对着花瓶拍了段360°的超长小视频,发给项目组的同事,让他们找鉴定古董的专家估个价。

视频发出去还不到十分钟,对面就打了个电话回来,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狂喜。

“这对花瓶的品相比去年中国港城拍卖行拍出去的那对价值五千万的清代珐琅彩花瓶还要好!”

“这对花瓶在哪儿?我们现在就带专业人士过来把花瓶保护起来!”

朱丽:……

朱丽:我要是说宝钗打算把花瓶卖掉电话那头的专家会不会当场气晕?

在等候专家赶来时,朱丽看这对花瓶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如果说刚才是对艺术品的欣赏,现在就是对金钱的渴望。

她猜到这对花瓶价值不菲,但万万没想到这么珍贵,五千万,那可是足足五千万!

对于月薪一万的打工人来说,要不吃不喝四百年才能存下这笔钱!

果然是跟贾史王三家并称为四大家族的薛家,家底岂是丰厚二字能概括的。难怪护官符里说“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对花瓶一卖,别说开店了,就算是在京城买几套房收租都可以了。

专家们来了之后,一个个如获至宝,迅速带上手套,不顾形象地撅着屁股趴在桌上,眼神痴迷举着放大镜对花瓶的细节看了又看。

“没错,没错,果然是真品。”

“比起去年港城拍卖行拍出去的那对,价值只会高不会低,少说也有个六千万。”

看来这花瓶能卖个好价钱!宝钗欣喜:“请问各位专家,若是把这花瓶拿出去拍卖,需要多久才能得到钱?”

捕捉到关键词——“拍卖”。

方才还乐呵呵地围在花瓶周遭的专家们齐刷刷抬起了头,眼神中掠过一丝不赞同。

朱丽被老专家们严肃的眼神看得发毛,忙给出提议:“这花瓶拿出去拍卖太可惜了,项目组可以帮忙向银行贷款。”

宝钗闻言眉头微蹙。

古代放贷,其中一种计算方式“九出十三归”,意为借款一万块,借款人手里只拿得到九千块,但是到归还期要还一万三千块。

若是是逾期不还,则是利滚利,越往后拖延越难还上,直至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宝钗刚想拒绝,朱丽就把手机递了过来,给她看项目组同事发过来的资料。

“如果贷款是一年到三年的话,年利率不到百分之五。你们没有抵押的资产也没关系,项目组可以想办法帮你们办理。”

在项目组成立之初,特殊部门的部长就给予了项目组极大的权限。

只要红楼众人不违法犯罪作奸犯科,万事皆可通融,办个贷款算是小事情了。

宝钗一算,这个利率当真不高:“这样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只是麻烦朱姐姐奔波操劳一回。”

朱丽笑说:“职责所在,理所应当的。”

*

在等办贷款流程走完的过程中,【未来规划组】搜集了许多店铺老板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精简汇总成学习资料提供给宝钗。

这一周,宝钗在当日作业完成后便专心研究资料,虽然其中有一部分看不懂的需要特地向人请教,废了极大的功夫,但看完之后宝钗受益良多。

私房菜馆位置的选择、菜品定价的区间、经营管理人员的任用……这些原本让宝钗为难的问题渐渐变得迎刃而解。

等到宝钗正式踏上商业之路后,朱丽也带回来一个好消息:以宝钗的名义申请的贷款办下来了,可以去看用来开私房菜馆的院子了。

四合院是京城的一大特色,等到周末众姊妹都不用上课,朱丽便带着他们去看房。

一进、二进、三进的四合院接连看了几套,虽说经过项目组筛选过后的四合院都有其优势,但总能挑出些不满意的地方。

要么面积过小,要么价格过高,要么交通不便,要么周遭环境不适合做生意。

跑了大半天都没挑出个合适的,朱丽却依旧信心满满给众人打气。

“还有最后一套没看呢,资料上说这座四合院位置、大小都不错,我们看看去,如果依然不合适就再想法子另找。”

朱丽还真就不相信了,他们项目组又不缺钱又不缺关系,还找不到一处合适的四合院了!

最后这套二进四合院位于三环。

众姊妹刚一进门就是一堵被青苔染绿的影壁和长年无人打理的前院。

前院的花木早已枯萎,枝条皱缩成细细几根歪七扭八地攀在墙上,鱼池更是不知道干涸了多久,底部黏着的泥上印着干瘪的水草梗子。

踏过垂花门就进了第二进内院,环顾四周,房顶的屋瓦在日晒雨淋下碎裂了不少,砖墙中间更是破了数不清的小洞。

湘云见了打趣道:“瞧瞧这墙上的洞,若是谁住在这儿,也是不必凿壁偷光了。”

宝钗绕着四周看了一圈,评估道:“这处院子如果要做生意,必得重新翻修。”

黛玉笑说:“旁的倒也罢了,只这两株梅树难得。”

原来内院中间立着两株梅树,枝干遒劲,傲然而立,树下有一石桌,三张石凳。

虽然此时是春日,梅花早已落败了,但不难想象等到冬日落雪,白雪映着红梅,该是何等令人惊叹的风景。

宝玉担心自己在黛玉跟前第一好友的地位不保,此时越发卖力地凑趣儿:“妹妹说得极是,我瞧着这两株梅花比栊翠庵前头的红梅还更有风骨呢。”

黛玉深以为然,悄声跟宝钗商量,若是选定了这儿,日后翻修一定要把梅树保留下来。

唯留宝玉在原地纳闷:怎么林妹妹又跟宝姐姐凑一处去了?

内院正房的东耳房右边留了一道小门进出。

从小门进去就是第三进后院,不过只有一排后罩房,没什么可看的,姊妹们进去逛了一圈就很快出来了。

朱丽见红楼众人对这座四合院还算满意,就拿着图纸给他们详细介绍。

“这套三进四合院占地面积八百多平方,大门的左边有一倒座房。从垂花门进内院后,左右侧各有一东西厢房,正对的是正房,正房左右两边各自紧挨着一间耳房。”

“从小门进了第三进后院,还有一排后罩房。每间屋子的尺寸都标注在图纸上了,你们可以拿去看看。”

宝钗接过图纸,在心中把这座三进四合院规划成私房菜馆。

前院的倒座房紧邻大门,可以设置接待台。

内院东西厢房改为独立包间,内院正房和东西耳房原本就为一体,在改造中保留原有结构。

除了把最宽敞的内院正房用作餐厅外,西耳房改为茶室,可喝茶品茗,东耳房摆放书架桌案,客人若是起了雅兴可在此写字作画。

后院那一排后罩房改成厨房,只留内院东耳房旁边的一道小门进出,只需要在这儿挂一块牌子就可以避免不知情的客人走到后厨来。

宝钗思量了一回,发现这座四合院不论是大小还是格局都极为适合用来开私房菜馆,加之周围的交通非常便利。

宝钗便把图纸递给姊妹们瞧:“你们觉得如何。”

其余姊妹都说很好,只有宝玉挑了个毛病。

“宝姐姐,这座院子在胡同最深处,平日里怕是没人从门口经过,我从前常去的酒楼食肆大多都开在街市上,门口人来人往热闹得很呢。”

宝钗笑道:“宝兄弟,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若是做旁的生意,这处院子的位置是大大的劣势,但要做私房菜馆,这就是千金难买的优势。”

宝玉不解:“此话怎讲?”

宝钗道:“私房菜馆一餐只接待三桌客人,需要在至少一日前预订。因此比起开在大街上吸引路人进来用餐,反倒是安静清雅更为重要了。”

宝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如此说来,这座院子竟是难得一见的千好万好了。”

众姊妹纷纷说这座院子难得,若是价格合适不如就尽早买下来,免得被旁人买了去。

朱丽翻了翻资料:“这院子很久没人住了,买下来还得重新休整,房东又着急脱手,所以价格不高,只要3500万。”

这个价格比众姊妹的心理价位还略低些,当场拍板决定要买下来。

宝钗不便亲自出面,签合同、过户都是项目组联系了有关机构,由朱丽携带宝钗的身份证件代为办理。

卖家急出手,买家不还价,又有相关机构大开绿灯,这笔交易进行得十分顺利。

没过几个工作日,朱丽就把全部手续办妥了,拿着房本来榆荫堂后头的芍药圃找红楼众人报喜。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