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林如海大愈,带着黛玉,如约回京述职。胤俄也采摘了足够提取青蒿素的黄花蒿,跟着林如海一道返京。
听说林大人从扬州来了,贾赦、贾政亲自相迎。
女婿过了大关,贾母亦是欣慰,又欢喜地将黛玉拉到身前看了再看。
贾家诸人看上去都十分的热情。
但是,在这热情之下,林如海却看到了一个世风日下的贾家。
当年,他迎娶贾敏时,老荣国公还在,荣国府那是何等井然有序的清明光景。
谁知,还不到二十载,荣国府里竟然翻了天。
首先,老太太养老的地方,别人家不管家里穷富,都在西北角。贾家怎么把老太太挪去了西南角?在普通人家,那是马厩的方位!
再则,大房贾赦,竟然被扔去了隔了个院子的东边小院落。大房才是嫡长子啊。该继承家业的是贾赦。
二房太太王夫人的娘家王家,虽然这些年是发达了,王子腾刚封了九省都点检,但是,王家那是借着贾家的势,逐渐在军中取代了贾家的位置,才有了今天。
如今倒好了,贾家男丁不济,扶起了王家。二房回头就反倒天罡,谋了管家权,占据了正中心的荣禧堂,把老太太跟大房逼到尴尬的方位上,对贾家诸人无声地宣告主家的位置。
这般礼崩乐坏之家,难以持久啊。林如海心道,玉儿报喜不报忧,家书中倒是从来不说这个。
听说林家姑老爷带着林妹妹回来了,在老太太处叙话,贾宝玉从家塾一回来,便直奔老太太处。
还未进屋,他便喊着,“妹妹,你可回来了。”
掀帘而入,里边并没有林妹妹,只有一个陌生的男子在跟贾政、贾赦等人喝茶。
贾母这两天病了一回,今儿刚好了些,说了些话,人乏了,便被人扶下去休息了。黛玉跟府里姐妹们去她屋里,分她带来的纸笔等礼物。
贾政冷着脸嗽了一声,道:“还不见过你林姑父。”
宝玉细看那陌生男子,林妹妹的轮廓和神韵跟他果然有些相似。
宝玉忙作揖道:“林姑父好。”
林如海见那宝玉生得皮相倒是生得极好的,就是娇纵了些。
林如海跟贾政、贾赦说话期间,宝玉趁他们不注意,拉着一旁伺候的下人,低声问,“林妹妹何在?”
林如海心想,这个贾宝玉,竟这般念着我家玉儿?转念又一想,玉儿天生丽质又聪慧过人,谁能不喜欢?但是宝玉如此在意玉儿,可二房却从来不跟林家提儿女的事儿,说明二房并不好看宝玉跟玉儿啊。
林如海想到此,眉头簇了起来,手里的茶杯搁得“咔哒”一声响。心道,我林家跟如今的贾家,那是云泥之别。他才不愿意把女儿留在这户人家。
贾政见此,忙请林如海去他书房喝茶,把宝玉死死地瞪了一眼,让他回去念书。
荣禧堂,贾赦是不去的。因为荣禧堂原就该属于他这个继承了爵位的嫡长子。贾赦脸色变了变,借口屋里有事,先行告退,说迟些来请林大人去东院喝茶。
林如海拱手相送。
在贾家转了一圈后,林如海只有一个想法,待他见了皇上后,就带黛玉离开贾家。若他早知道贾家变成这个样子,早就把黛玉接走了。
话说,黛玉正跟迎春、探春、惜春、宝钗等人分纸笔等物。
见宝玉进来,黛玉把宝玉的那份分给他。
宝玉品度黛玉,见她出落得越发超逸了,眼都看直了。
宝玉并不知十阿哥跟黛玉一起去扬州,救她父亲的事。
因为提前回来的贾琏并没有跟贾家说起十阿哥相关的事。
贾琏这个人虽然在男女之事上过得混乱,但不是多嘴之人。且他内子王熙凤也千叮万嘱地跟他说,林姑娘将来是十福晋,虽然是铁板上的事儿了,但是这话不能从咱们屋里说出来,宝玉要是疯起来,太太会把矛头往我们屋里指的。
所以,除了王熙凤跟贾琏知道林如海是怎么好起来的,贾家诸人这会儿还都当林如海是当地大夫给治好的。
宝钗对宝玉打趣道:“数月不见林妹妹,总算是见到了,该落心了吧。”
黛玉冷笑着,心道,宝姐姐可真够厉害。一见面就戳宝玉不陪她回扬州的事儿。是啊,宝玉人都不去,心哪里谈起落?
黛玉笑道:“有姐姐妹妹们陪着,宝玉也不寂寞。”
黛玉原本想说,有宝姐姐陪着,宝玉哪里有什么起心,落心的?
若是给以前,她就这般直着说了。被人说小气又怎样?
然而,现在黛玉点到为止,便觉得够了。一来,她父亲来了,她并不想在此时跟人怄气,二来,她也真的是不在乎了。
宝玉想不想她,跟她有什么关系?他做不了主娶她。莫说他做不了父母的主了。他好逸恶劳,他自己的主都做不了呢!关键时刻,说撂下她,还真能撂下。
宝玉脸一红,低声道:“妹妹这是在怨我了?”
那日黛玉一走,宝玉就后悔了,他该跟林妹妹一起去的。就是知道父母会不同意,至少他争取过啊。可恨他平日舒坦惯了,没想到这一层。
宝钗看似打圆场地道:“林妹妹哪有这么小气?宝玉你想多了。”
黛玉又一次被宝钗激了。这哪里是来劝的?分明是来浇油,变相说她小气呢。
探春道:“宝姐姐,林姐姐给我们带的都是扬州的名笔名墨呢。”
探春是庶出,她在府里生活本就不易。她原不站“木石同盟”或者“金玉良缘”任何一方。
这会儿是宝钗太过了,探春便说了句公道话。哪有拿了人家老远带来的礼物,还说人家小气的?
迎春、惜春也都说黛玉给她们带的笔墨是极好的。
宝钗其实很在意贾家诸人对她的看法,她忙转话风,又说了些别的。待她回去后,头一件事,就把黛玉送给她的笔墨给了丫头香菱。
那香菱原也是个富家小姐。谁知三岁那年,被拐子给拐走,倒卖好几次,后来被薛蟠买了。
买香菱的过程中,薛蟠还跟一个叫冯渊的公子发生争执,惹了命案官司。经过一番操作,拿死囚顶替薛蟠,说他死在狱中,才把薛蟠从牢里偷偷捞出来。
薛家一家人便从金陵避到了京城。也就是说,薛蟠原本应该是个死人,如今大摇大摆地在京城呼朋唤友、无所不为。
香菱如今还在薛姨妈身边待着,当丫鬟在使,还没开脸放给薛蟠。
香菱得了这些笔墨,便问宝钗:“这些是哪位姑娘送的?”
宝钗淡淡地道:“从外边回来的,除了林姑娘还能有谁?”
宝钗说她乏了,想休息,香菱便退了出去。
宝钗的丫鬟莺儿在底下跟香菱说,小姐今儿不大高兴,让她少说些话。
香菱拿了这些崭新的笔墨,小心翼翼地将其放进箱子里。一会儿,又将其全部拿出来。
香菱想写东西,却又不知能写些什么。终是跟薛姨妈说,她想去谢谢林姑娘。
薛姨妈听香菱讲了缘故,便允了。
薛姨妈哪里不知道她女儿宝钗的心思。
自打宝钗选秀的事儿黄了后,薛家便打起了宝玉的主意。薛家一家人都待在荣国府的梨香院不走了,自家在京城有房子也不住。
然而,纵使王夫人向着宝钗,府里还有个林姑娘。林姑娘是老太太的外孙女,老太太当然希望宝玉娶自己的外孙女。
这些年,老太太跟王夫人互不松口,二老爷贾政在中间打太极,只说宝玉还小。
薛姨妈知道,宝钗跟黛玉一直比着在。这两人样貌各有各的美,才艺也各有千秋。黛玉长于诗词,宝钗善在针线。至于家境,薛家是皇商,是巨富之家。薛姨妈这一点还是很自信的。
宝钗有母亲跟兄长撑腰,也一直是大小姐自持。但是今天,她远远地看到黛玉父亲的那一刻,这些年的优越感轰然而碎。
林如海,当年的探花郎,皇上亲点的御史大人,他身上风骨和气度,当然不凡了。整个薛家都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人物。贾家如今上下也是找不出林家姑父这样的人的。
但是薛姨妈不是宝钗这样想的。
薛姨妈认为,林丫头娘家越是强,王夫人越是不得同意宝玉跟她的婚事。因为王夫人自己就是那个娘家了不得,夺了大房管家权,还把婆婆挤去了西南角的强势媳妇儿。王夫人只会选自己人当宝二奶奶,跟当初选她内侄女儿王熙凤当琏二奶奶一样。
所以如今香菱要去感谢黛玉,薛姨妈立刻答应了,还让香菱带了些补品给黛玉。薛家本就在做这个生意,东西也多,面子维系是最重要的。
黛玉送走了迎春、探春、惜春、宝玉。
香菱又笑嘻嘻地来了。黛玉很是意外,以为是宝钗让她来的。
谁知,香菱放下薛家给她的那些东西,便让黛玉教她作诗。
香菱被拐之前,是认得些字的。因此,黛玉教她并不费劲儿。
谁知,黛玉教了香菱平仄后,香菱还要她再教。黛玉便教了诗词的对仗。香菱听完后,还要黛玉继续教。黛玉又教了她诗的意境。
香菱听黛玉说诗境都听入迷了,托着腮,望着窗外发呆。
黛玉心道,香菱姑娘真是可怜。好好的一个姑娘,在自己父母身边长大多好啊,却偏偏被拐子拐了,将来还要嫁给那薛大傻子。
香菱痴痴地道:“林姑娘,我却梦过一处地方,竟是比李太白诗里的仙境还要美。”
黛玉笑着问:“香菱姑娘所梦何处?”
香菱笑嘻嘻地道:“太虚幻境。”
黛玉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原来,她梦里迷迷糊糊看到的“太虚幻境”,香菱竟然也梦到过!
香菱吟道:“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黛玉手一滞,手中的笔滑到砚台里。
香菱笑着道:“姑娘不要太吃惊。我今儿才跟姑娘学诗,没那么快。这诗不是我作的,是我在太虚幻境中看到的。
我也是奇了怪了,平日记别的没有这么熟,怎么对这首诗就过目不忘了呢……”
黛玉惊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手心都发凉。因为在她梦里,她看到过类似谶语。“玉带林中挂”……
不,一定是巧合。
黛玉求生的意识又占上风。她渐渐平静下来,即便有这个警示,不是也有事在人为吗?
*
待到林如海见了康熙,康熙跟他提了将来想黛玉做十福晋之事。
林如海谢恩。
胤俄跟黛玉的事便定下来了。
林如海原想带黛玉跟他回扬州,往后接亲便从扬州来接,不沾颠三倒四的贾家人。当然,该感谢老太太养育之恩的,林如海也已经重谢了。
康熙皇帝体恤林如海大病初愈,身体不济,便让他来国子监就职,过几年省心日子,养养身体。
也就是说,林如海不用再回扬州了。
扬州的盐务虽是肥缺,但林如海一直廉洁自律,分文不拿。而扬州那些盐商势力盘根错节。这些年,林如海的巡盐御史一职,做得并不容易。
林如海心想,离开扬州这个是非之地,在国子监读几年清闲书也好。
林如海欣然接受,在京城看了宅子,准备把黛玉接出来。
自从黛玉回来后,香菱天天来找她学作诗,回去后在被子里想着的也是作诗。
薛姨妈、宝钗都说香菱魔怔了。
香菱哪里是着魔了。那不过是警幻仙姑附在金陵十二钗正副册灰烬上的术,放大了香菱压在心底的愿望。那便是,找回她失去的一切。
香菱三岁便被拐子拐走,从此颠沛流离,她连自己家在哪里,自己姓甚名谁都忘记了。她那说不出的愿望,化作了小时候,拍着手,念过的那些诗,“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林姑娘,教我作诗好不好?”
“林姑娘,你看我这首诗作得可好?我想了一整夜呢。”
众人皆笑香菱痴,黛玉一声都笑不出来。
当她得知父亲已经在京中购宅,不日就要把她接出来时,黛玉便问:“爹爹,我想把薛姨妈那里的香菱姑娘要过来,您看难吗?”
林如海想了想,遂斩钉截铁地道:“吾女之愿,再难也不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四季(11)
点击弹出菜单